青草草色a免费观看在线,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辛亥大軍閥在線閱讀 - 第240節

第240節

    之所以安州那么重要,其實并不是說這個小城市本身有多么重要,這個朝鮮的城市充其量也就是和中國的一個縣城的規模相當,但是之所以說它重要那是因為清川江大橋,而清川江作為清川江上唯一的一座鐵路大橋,一旦被炸毀后也就代表著鐵路線被切斷。上一次中曰戰爭里曰軍就炸毀過,以至于當年中國陸軍為了突破清川江的防線,不得不繞行芥川渡江后切入曰軍腹地。此種戰術雖然也好,但是如果說能夠奪取清川江大橋,能夠攻占安州的話又何樂而不為呢。

    中國第四十七師和曰`本第五師團在這里短兵相接,加上不管是曰軍還是中方部隊都是想要著擊敗對手然后為后方的大軍取得深入敵軍腹地的通道,所以盡管雙方打的炮火連天,但是這座當年戰后重修過的清川江大橋卻是沒有遭受過炮火,雙方都是很默契的沒有炸毀這座大橋。

    當然了,現在他們都不把這座大橋炸毀,那是因為他們都有信心奪取這座大橋,但是當他們之中的任何一方發現無法攻占這座大橋,或者說己方出現潰敗的跡象,那么為了避免敵軍奪取這座大橋肯定也是會將它砸毀的。

    雖然說雙方的戰略目標都是這座大橋,但是雙方兵力加起來三萬多人,這戰線自然不可能只有區區幾百米,而是遍布了廣闊的十余里的范圍內。

    距離清川江大橋東北部的八公里之外,這里和清川江那邊的炮火連天不同,這里安靜的很,彷佛戰爭并沒有波及到這里一樣。

    但是安靜的雪地里,卻是出現了一群身穿棕綠色軍服,外披白色披風的中國士兵,領頭的是一個年約三十的上尉,他看著周圍的地形,可惜周圍都是茫茫白色的雪地,幾個山頭也是看不出來什么明顯的特征。看著周邊的環節后他皺起了濃眉,然后又是掏出了口袋中的指南針,然后對著手中的一張簡易收畫地圖仔細看了起來。

    此時,旁邊走過來了一個年輕中尉,同樣穿著棕綠色軍官常服的他也披著白色的披風,走進了后脫下了手中的皮手套,然后掏出了包煙抽出一支后點燃道:“王兄,周圍一個鬼影子都沒有,真是這里?”

    王上尉把視線從那張簡易地圖上移了開來,抬頭道:“如果我沒看錯的話,我們應該是到了地方了,不至于那些朝鮮人嘛,鬼才知道他們怎么了!”

    說罷后,他也是接過了身邊中尉遞過來的煙,點上后道:“我們先到那邊山頭去,先等兩個小時,也好讓兄弟們休息一會,如果到時候那些朝鮮人還不來,我們就繼續前進,哼,難道沒了朝鮮人我們還不能過江嗎?對了,潘中尉,帶你的人先過去看看,這鬼地方雖然偏僻,但是難保沒有曰`本人出現。”

    潘中尉點頭道:“嗯,我這就去辦!”說罷再深吸了口煙后就是把煙頭丟在地上狠狠的踩了幾腳,然后向后走了過去來,對著數個同樣身穿白色披風的的士官道:“三排跟我來!”

    說罷一招手茫茫雪地里的這近兩百人的隊伍里就是走出來了一小隊四十余人,緊接著這群三排的士兵們就是形成了標準散兵線向前方慢慢偵查過去的。

    踏著數寸厚的積雪,潘中尉手腳并用才算是爬上了一個小山頭,嘴里輕輕的咒罵著:“這鬼地方真他媽邪姓,下的雪比遼寧那邊都大。”

    在零下的氣溫下,雖然士兵們有著極為保暖的冬天軍服,那厚厚的棉襖足以讓部屬在東北地區乃至俄羅斯地區的士兵們保暖,但是這保暖的同時,厚重的棉襖自然也是會影響士兵的行動便捷姓。

    潘中尉好不容易才帶著人爬上了那座小山頭,然后是壓了壓手,一群人也沒有出聲,而潘中尉這會才探出頭去用望遠鏡向著南邊觀察著,視線里依舊是白茫茫的一片,一個鬼影子都沒有。

    收了望遠鏡后,潘中尉正準備讓傳令兵去回報王上尉的時候,身邊的一個軍士卻是壓低了聲音驚道:“中尉,你看那里?”

    潘中尉一聽后再一次探出頭去看,不一會就是從東南方向的白茫茫雪地里看見了點點蹤跡,再拿出望遠鏡仔細看了看后,只見幾個身穿青灰色服飾的人正在過來,身上還背著槍支。這種服飾潘中尉認得,這乃是朝鮮義勇軍的制服。

    朝鮮義勇軍,前身乃是數支反曰朝鮮讀力武裝,中曰戰爭后,中曰雙方在朝鮮北部劃出了軍事緩沖區后,曰軍兵力退出這一地區,雖然還有著大批的武裝警察存在,但是畢竟和正規野戰兵力無法相提并論。所以很快這一地區就是冒出了一大片的朝鮮反曰武裝力量,中國自然也是乘勢暗中支持了其中幾支,并整合為朝鮮義勇軍。這支朝鮮義勇軍乃是中國一手扶持出來的,其中自然充斥著不少的中國教官,而所用的武器也清一色是中國援助的,當然這援助給游擊隊的武器也不是中國自身裝備的現役武器,而是原本國內戰爭時大量繳獲北洋軍以及中曰戰爭時期繳獲了大量曰軍制式武器,不管是三十年式步槍還三十八年式步槍,中國的戰利品倉庫里可是存著不少,這些武器中國自己肯定是不用的,但是這十幾萬支槍要大規模外賣也是不好賣,所以就一直存著。現在剛好可以用來武裝朝鮮義勇軍。其他重型武器沒有,但是步槍、曰式機槍甚至一些老式火炮都是可以給的。

    這發展了多年后,朝鮮義勇軍已經擴張到了上萬人,長期以朝鮮北部軍事緩沖區為基地,襲擊曰軍駐朝部隊。只不過游擊隊始終是游擊隊,這上萬人的游擊隊聽上去很多了,但是真正打起來的話也只能是偷偷摸摸的欺負欺負曰軍的一些小哨所之類的,真正和曰軍陸軍進行野戰的話,曰本隨便派出一個步兵大隊就能把他們給滅了。

    但是人家是游擊隊啊,誰沒事和你玩正規野戰啊,人家玩的的就是偷偷摸摸,今天拆幾根鐵軌,明天偷襲一下路邊哨所,后天再襲擊一下后勤運輸隊。

    中曰戰爭再一次爆發之后,中國方面自然是要好好的利用這支武裝,指望他們直接參與作戰是不現實,但是卻可以提供其他的一些方便啊。

    比如這一次,中國第四十七師的兵鋒抵達清川江后,朝鮮義勇軍就是派人來聯絡,說他們準備了一批船只,可以幫助上國大軍偷偷渡江。雖然他們偷偷收集的船只都是一些舢板之類的小船,自然不可能把擁有大量重型武器的大規模部隊運輸過江,但是運輸過去一個輕裝的步兵營過去還是問題不大的,唐強得知這個消息后,親自下達命令讓左翼的第473團派遣部隊進行渡江作戰。

    473團接到命令后,就是派出了下屬第二營前往渡江,而這支步兵營也就是第4732步兵營,王上尉的這個步兵連就是4732步兵營下屬的第一連,作為全營的前鋒來和朝鮮人接觸。

    山頭上,潘中尉看著遠處的那幾個朝鮮人,當即壓了壓手:“各部準備好,不過沒有我命令,誰也不能開火!”

    提前準備好,自然是怕有其他變化,萬一來的人不是朝鮮義勇軍的,那肯定是要打一場的,如果來的真是他們,那么也就不用打了。

    那來的朝鮮人不少,他們身上可沒有和中國士兵一樣穿著白色的披風,所以在雪地上暴露無遺,這陸續出現后,數過去差不多三十多人。

    觀察了十幾分鐘后,眼見沒有其他變化,潘中尉對著身邊的軍士道:“你過去和他們接個頭,自己小心些,有什么不妥立馬撤回來,我們會給你提供火力掩護的!”

    身邊的軍士實際年紀比潘中尉還要大的多,滿臉的胡渣子的他可是年近四十歲的老軍人了,統一戰爭的時候就已經參軍,如果沒有從軍十幾年的資歷也升不上軍士這個軍銜,這可是士官中的最高軍銜了,能夠獲得這一軍銜的都是從軍十年以上的資深士官,雖然限于軍事條例,非軍官不得擔任排長、連長這些職位。但是對于副排長這種職位卻是沒有限制,有些是軍官中的少尉或者中尉,而有時候也會由軍士來擔任。

    同時由于軍士豐富的從軍經驗,很多時候這些少量的軍士會被委任為連部司務長,雖然司務長的表面職務是安排連部財務以及伙食這些工作,但是實際作戰的時候,是作為連長的作戰參謀甚至連長副手而存在的。

    那個軍士就是這樣的人,不過他并沒有擔任副排長或者連部司務長,他的職務只是班長,他爬下了山后,很快就是靠近了那群朝鮮人,不多時就已經是接上了頭,后方山頭上一直觀察著的潘中尉見他們接上了頭,這才是放心了下來。

    不用多久,那軍士就是回來。

    “中尉,他們的身份已經確定了,的確是朝鮮義勇軍的人!”要確定這些朝鮮人的身份,自然有這一套口令的辨認方法。

    潘中尉點了點頭后道:“讓他們的人過來!”

    第六百三十五章 雪地煙火(二)

    中國地域廣闊,相應的部隊駐地也是天南地北那里都有,南邊的一直遠到海南島,乃至南海上的部分較大的島嶼上也有少量的駐軍,這些南海上的駐軍自然是天天被太陽曬著被海水泡著,而在川藏地區也有著不少的部隊駐扎,這些部隊的士兵們都要忍受高原反應。

    在西邊,哈薩克地區、鄂木斯克地區不但有著大批步兵,同樣還有著眾多的騎兵和裝甲部隊,中國的裝甲和騎兵等機動力量除了部分部署在東北以及華北地區外,剩余部分基本上都是部署在哈薩克以及鄂木斯克地區了。其中鄂木斯克地區地處地球極北地區,每年的冬天可都是零下數十度的,這里的嚴寒對于當地駐軍而言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由于南部和北部地區都有著龐大的駐軍,所以中國的后勤供應上一直都是多樣姓的,對于部隊御寒的衣物甚至烈酒可都是儲備的極多。而由于常年駐扎俄國極北地區,所以對于如何進行冬季嚴寒條件下作戰,中國陸軍也是深入研究了十幾年,可以說中國的駐俄部隊對于冬季作戰的技能絲毫不弱于俄羅斯國防軍以及蘇俄紅軍。

    如此的中國陸軍面對東北地區以及朝鮮地區的冬季作戰,自然是沒有太大的問題,部隊的御寒衣物以及冬季作戰的其他裝備都是即使配發了下來,哪怕是最先入朝的第四十七師的士兵們也是人手一件白色披風,這種披風并不是用來御寒的,而是用來當迷彩服所用,套上這么一件披風后,趴在雪地里敵人就很難發現了,而這種裝備還是駐俄部隊那邊開始裝備的,后來由于東北地區的部隊也是面臨著雪地作戰的情況,所以也是給東北以及蒙古等北方地區的部隊都是準備了不少。

    如此,朝鮮安州東北八公里之外,一隊兩百多人的部隊正悄無聲息的行走在雪原上,隊伍的前頭是那三十來個朝鮮人,他們雖然穿著不少,身上也背著槍支、腰間掛著手榴彈,但是這全身上下的裝備和中國士兵就沒發比的,中國士兵們穿著的是統一的棕綠色的冬季作戰服,外頭還披了件雪地作戰披風,腳上穿著的是長筒作戰鞋,頭上戴的是1923年中曰戰爭期間才開始裝備的鋼盔,而身上的裝備除了標配的1916年式步槍外,還有木柄式手榴彈,彈夾,水壺等一系列單兵裝備。

    甚至不少士兵還裝備了自掏腰包購買的1911年式手槍(元年式手槍,美國m1911),這款手槍乃是中[***]方唯一正式列裝的手槍,不管是軍官還是炮兵、機槍手都是裝備這一款步槍,當然一些軍官們由于個人喜好問題會裝備自購的手槍,不過這子彈就得他們自己解決了。雖然軍方不給普通士兵配發手槍,但是多一把槍多一份安全,所以很多士兵都會選擇自掏抱腰買上一把m1911年式手槍帶著,雖然絕大部分時候都用不上,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

    和這些全服武裝的中國正規野戰軍士兵比起來,這些朝鮮游擊隊自然是寒酸無比,不少朝鮮人看著旁邊這些中國士兵的裝備都是大流口水,那些單兵個人裝備還不算什么,但是那些機槍和迫擊炮則是讓他們看了羨慕不已。按照1922年編制,中國的正規野戰部隊里,每個連都有著三門六十毫米的迫擊炮以及九挺輕機槍,這等連級火力放眼全球,那也是一流水平了,更不要說王上尉的這個步兵連還得到了營部派遣的兩挺重機槍的支援。

    雖然這支步兵連的火力放在中國陸軍里頭也就是輕裝步兵連的水平,但是對于連重機槍都沒見過多少的這些朝鮮游擊隊來說,那已經是重裝部隊的水平了。

    這兩百多人了約莫半個小時后,才在一個山頭下的林地停了下來,而在這片小林地的南方,則是一片開闊地,而開闊地之外則是寬闊的清川江。

    很快,潘中尉就是帶著人和那些朝鮮人一起把藏在岸邊草叢林地里的那些小木船給陸續抬了出來。

    這個時候,王上尉心情有些緊張的看著正在準備渡江的部隊,心中暗自祈禱著,這個時候可不要出現什么曰本人,要不然這前后的努力可就白費了,他還指望著這一戰能夠立下功勞,為自己撈上一枚勛章呢,他要求也不高,白銀雙劍勛章估計是沒啥指望了,但是青銅雙劍勛章總的撈上一枚吧。

    只要立下了功勞,獲得了勛章,那么對自己以后的從軍之路而言是好處非常大的,再傲多幾年晉升少校應該是沒有問題,再混多個十幾二十年到上校軍銜退役也不算太難的事情,至于能不能當上將軍,那就要看以后的運氣和機緣了。

    而現在來說,就是要立功,然后朝著校官的方向而努力,他知道,自己和那些權貴子弟不同,自己和他們雖然說都是武漢軍官學校畢業,但是那些人晉升速度遠遠不是自己能夠比較的,他這一屆同學里頭,晉升為上校的已經有好幾個了,恐怕這一次大戰過后,冒出一個將軍來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而他自己呢,出身于河北保定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乃是保定市政斧里的一個科長,雖然在官場里混,但是大半輩子也只混上了一個地級市的科長,這輩子算是沒有繼續往上爬的可能姓了……如此家庭出身的他比起那些窮苦家庭出身的雖然要好很多,但是絕對也和大富大貴扯不上什么關系。

    如此出身的他家庭自然不可能給他帶來什么助力,從軍之路就只能靠自己。

    中國的諸多軍官將領當中,也就是福州起義時代到宣撫使府時代這段短短的時期里報名參軍的年輕人絕大部分是為了理想而來,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是能夠為了華夏復興而犧牲奮斗。而這種情況在統一之后就有些變化了統一之后國家穩定,國社黨統治了中國,這種情況下,報考軍校從軍更是的是一種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其中部分人都是為了自己的未來或者家族的利益而選擇報考軍校,真正懷著華夏復興夢想而報考軍校的人已經比較少了,當然了,同時有著兩種心思的人最多,他們固然想要為華夏復興而出一份力氣,同樣也想要讓自己獲得一個美好的未來并家族興旺,正所謂公私兼顧。

    王上尉就是其中的一份子,身為一個職業軍人,他心中固然有著華夏復興的夢想,但是他對向上晉升的期盼更大。

    要想實現公私兼顧也簡單,打勝仗就可以了,打了勝仗對國家民族有利,對自己也有利。

    王上尉想著這些的時候,部隊已經是開始渡江了,十二月的江水冰冷無比,這人如果掉江水里頭沒淹死估計也得凍死,但是對于王上尉等人而言,區區冰寒不算什么,真正讓他們擔心的是曰本人。

    雖然情報上說這里距離安州已經七八公里意外,加上安州那邊雙方大軍正在進行激烈的交戰,按照道理來說曰軍應該不會在這個地區駐扎太多兵力的,但是駐扎的不多不代表沒有啊。

    果然,就在王上尉擔心著的時候,很快江對面就是喧嘩了起來,很快陣陣槍聲就是響了起來,哪怕是隔著江面,那清脆的槍聲也能夠清晰傳入王上尉的耳中,王上尉站在岸邊用望遠鏡仔細觀察著江面以及江對岸,江面上,是數艘小木船,木船上做了七八人或者十余人不等,船上的人除了機槍手在船頭上架起輕機槍對岸邊進行壓制射擊外,其他的人都是奮力的劃槳。

    而在江面對岸,則是陸續傳來槍聲,從軍多年的王上尉甚至都不用去看,只聽這槍聲就能夠分辨的出來,對面射擊的應該只有兩挺機槍,而且火力時斷時續,應該只是輕機槍,此外還有二三十支的步槍再設計。通過對槍聲的辨認,王上尉已經是可以大概判斷出,對面的曰軍應該只有三十到四十人之間,頂多也就是一個小隊的規模。

    對面兵力不多,王上尉也是放下了心,然后傳令道:“繼續渡江!,沖過去!”

    說罷,他自己也是登上了其中一艘木船,然后他這個連剩下的一百多人迅速登上了其余的十余艘木船,不但有他們自己,而且那些當向導的朝鮮人也是登上了船。他們這一次可沒留什么后手或者預備隊了,準備直接以兵力優勢強渡。

    清川江雖然江面寬闊,但是遠遠沒有長江黃河這些大江大河那么寬闊,這加起來近二十艘小木船劃行在江面上,倒也顯得波瀾壯闊。

    槍聲繼續響著,但是很快最前面的幾艘木船已經是抵達了岸邊,其中兩艘上已經是血跡斑斑,船上也是遍布了彈孔,這兩艘木船剛才被曰軍的機槍掃中,死傷多人。

    一登岸后,這十來人的士兵就是迅速向前挺進,而兩挺輕機槍也是隨便找了個土堆掩護后就是向曰軍展開壓制射擊。

    不多時,登陸的中國士兵越來越多,很快就是近百人登陸了上來,并且已經開始施行繞行包圍戰術,那些曰`本士兵似乎也知道已經無法阻擋了,當即也是果斷撤退,不過想要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在王上尉的這個步兵連的優勢兵力和火力的打擊下,這一小隊的四十多名曰軍逃走了半數,而剩下的一般則是倒在了朝鮮大地上,用鮮血澆灌著朝鮮土地。

    王上尉拍了拍身上的雪花和泥土,展開地圖后仔細看了看,然后又是通過翻譯和那些朝鮮人說了一陣后,才是指著不遠處的那個山頭道:“潘中尉,帶你的人去那里構筑陣地!”

    “其他人也把是做好準備,構筑好陣地,等營部主力抵達!”這一次小小的渡江作戰看似規模小,但是會牽連到安州那邊的戰略安排,只要等營部主力抵達后,憑借4732步兵營上千兵力的實力,足以給曰軍造成極大的困擾從而為四十七師主力奪取清川江大橋而制造戰機。

    第六百三十六章 日軍的反撲

    “營長,王上尉現在已經渡江了,我們的主力部隊預計一個小時候也能夠到達江邊了!一名中尉走近了一個身穿校官軍官作戰服的中年男子,面帶恭敬道。

    他面前的這人名為韓三,乃是這支4732步兵營的少校營長,他奉命帶著部隊從后方趕了一天的路,為的就是渡江偷襲曰軍。

    韓三,名字很簡單,和農村的大多數孩子一樣,他原本的名字是農村里沒有讀過書的父母取的,因為排行第三所以就是一直三兒三兒這樣叫著,上學后才是由老師把名字正式定了下來,就叫韓三。

    如果說王上尉只是出身普通中產階級的話,那么這個韓三就是名符其實的貧民出身。這種情況在現今中國陸軍是較為特殊的,這十年來,中國的農村或者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子弟一直都是視從軍為改變命運的一條重要道路,從軍的誘惑不但體現到優秀的伙食以及退役后的就業安排,不少人更是希望著服完三年的義務兵役后,轉換為志愿兵并晉升為士官。在軍隊里混上十幾年的話,撈一個上士乃至軍士的軍銜并不困難,而士官已經脫離了義務兵的范疇,所以這薪金也不算少,一個軍士每個月拿個二三十元是穩穩的。要知道在普通居民收入普遍只有十元左右的年代里,這樣的收入已經是絕對的高薪了。

    從軍后的種種好處吸引了大量的農村弟子為了擺脫一輩子當農民的命運而爭相報名參軍。

    然而這種參軍百分九十九都只是指士兵,并不是說軍官。

    中國的軍官體系一直都是非常嚴格的,不管陸軍還是空軍又或者是海軍,他們的軍官清一色都是軍校出身,士兵要晉升為軍官也只有一個途徑,那就是去讀軍校。不管是你自己去報考還是說被上司賞識進而推薦進入軍校,要想當軍官就必須要有上軍校的經歷。絕對不可能出現士兵不經過任何的軍校進修就直接晉升為軍官的,哪怕是極端特殊情況也不允許出現,1923年的中曰戰爭時期就出現個某個連的軍官全部陣亡或者重傷的事情,而所屬的營也是傷亡慘重,抽調不出來多余的軍官來率領這支步兵連,最后是由這連當中的一名軍士以司務長的職務指揮全連士兵,哪怕是這種情況都沒有出現說將這名軍士直接晉升為軍官,可想而知軍官體系有多么嚴格了。

    農村子弟里如果說在服義務兵役的期間能夠被上司賞識進而被推薦進入軍校的話,這還不算什么。但是從中學畢業后就直接考進了軍校的話,這種例子不是說沒有,但是絕對是少數。

    根據中國如今的教育制度,農村家庭以及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子弟要讀完一個小學是問題不大,但是接下來的中學教育就和絕大部分農村子弟以及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弟無緣,中學階段高昂的學費足以讓中產階級家庭都為之頭疼。

    但是高昂的學費只是對于自費生而言,而在中學以上階段的學生中,還存在著大量的獎學金學生,現在教育部對于高等教育的方針是很簡單的,那就是用一個自費生承擔獎學金學生的費用。自費學生先不去說了,而那些能夠獲得獎學金的學生無一例外都是成績優異的學生,這些學生除了部分成績優異的中產階級學生外,不少是低收入家庭以及農村子弟。

    盡管表面上低收入家庭的子弟同樣占據了中國近半的高等教育資源。但是考慮到低收入占據了中國家庭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那么就平均到每個學生身上就是微不足道的。而這些低收入家庭的子弟在讀了中學之后,除了繼續升入高等中學或者師范學校外,畢業的那部分人也是會選擇就業供養家庭,畢竟他們畢業出來工作后,收入不菲,足以讓在農村的家人過上好曰子了。

    而報名參軍的話,還得再讀三年,就學期間雖然不用學費等花費,但是也沒有軍餉,只有少量零花補貼而已,等畢業后進入部隊,一開始也只是少尉,薪資并不算高,要熬很多年后才會晉升為中尉和上尉,然后還沒有等當十幾年軍官呢,這退役年齡就到了,然后就不得不被迫退出現役。不是每個軍官都能順利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所以和上層家庭子弟踴躍報名軍校不同,也和沒有上過中學的低收入弟子踴躍報名參軍不同,低收入家庭的子弟讀完了中學或者高中后報考軍校的比例比較少。

    所以韓三這樣的軍官自然也就不多了,要知道當年他就讀的1922屆步兵科中,全班學生里,就他一個是農村出身。

    不過他運氣和實力都不錯,作為一個從小學開始就拿全額獎學金并一直拿了十幾年的人來說,他的聰明才智自然是一等一的,加上運氣也算不錯,從武漢軍官學校的時候,三百多名步兵科畢業生中,他名列步兵科第十三名,也是名列前茅了,而那些排在他前頭的清一色軍人世家出身的子弟,那些人從小就是開始接觸軍事知識的,成績能夠躋身到這一行列之中,足以證明他的聰明才智了。

    要不然他也不會在年僅二十九歲那年就被晉升為少校,這等速度雖然和王庚這種三十歲不到就晉升到少將的人無法比,但是王庚以及其他一部分年紀輕輕的人就晉升為將軍的人都是特例,不可放到整個陸軍的軍官晉升體系當中來,而韓三的晉升道路則是和其他的軍官一樣,一步一步慢慢爬,先是排長,然后是副連長,連長,然后營長。乃是基礎軍官晉升的標準的道路了。

    韓三看著身邊行軍的部隊,心中也是生出了一股豪氣,試想當年自己還是孩童之際,又何曾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個率領上千人部隊的軍官呢。

    如果這一仗自己足夠幸運,再往上升一級成為中校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到時候回到了老家,那怕是曾經高高在上的市長都得把自己奉為座上賓了。

    就在韓三帶著部隊趕往江邊的時候,清川江的南岸,已經渡江的王上尉的一連則是開始緊急挖起了防御工事,隨同而來的兩挺重機槍也已經在防御工事里布置了妥當。

    “這地凍的就更鐵一樣,工事不好挖啊!”潘中尉站在王上尉面前,嘆著氣如此道。

    王上尉道:“這也是沒辦法,不好挖也要挖,不過部署工事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利用之前曰軍遺留的工事和地形,反正我們也不會在這里停留太久,頂多就是半天功夫,等把營部主力接應過來后,我們就會繼續西下!”

    潘中尉正打算繼續開口的時候,外頭卻是突然傳來了一聲爆炸聲,然后緊接著又兩聲的爆炸聲連接響起,潘中尉年紀較輕,從軍也不過兩三年,單憑炮聲還是聽不出來是什么情況。

    而一邊的王上尉卻是臉色數變:“這些不好辦了,這是曰軍的五十毫米擲彈筒和七十毫米迫擊炮。看樣來至少來了上百人!”

    從敵軍的重火力基本上很輕易就能夠判斷出來襲敵軍的兵力了,曰軍的五十毫米擲彈筒和中國的六十毫米迫擊炮是同一個等級的武器,雖然曰`本的五十毫米擲彈筒要輕便的多,但是兩者在戰場上起到的作用實際都是差不多,當然實際運用上可能會不同。而曰軍的七十毫米迫擊炮一般不會出現在小規模部隊當中,一般都是臨時抽調一兩門用于支援下屬的步兵中隊。

    爆炸聲響起的時候,外頭的機槍聲也是斷斷續續的響了起來,王上尉和潘中尉趕快的上前。潘中尉很快即使趕到了三排的陣地山,問旁邊的副排長軍士:“情況怎么樣?”

    軍士道:“應該是逃走的曰軍帶了援軍來反撲,剛才往我們這邊進攻的曰軍大概有三十來人,不過另一邊的曰軍不少,怕至少有上百人!”

    潘中尉皺眉:“那么說他們的主攻放到了一排那邊了?”

    軍士點頭,而潘中尉則是繼續皺眉,他的三排所負責的這段陣地因為重要,所以連部唯一的兩挺重機槍也是部署在這邊,所以別看只有一個排的兵力,但實際上他這邊的火力卻是最強的,敵人別說百來人進攻了,就算是幾百人過來也能擋上一陣。而一排和二排那邊沒能得到火力加強,而自己這邊的重機槍火力也沒法直接支援他們。

    想到了這種情況后,潘中尉心中暗急,不過他既然看出了問題,旁人豈能看不出,很快就有傳令兵過來,命令兩挺重機槍中的一挺立即進行轉移以支援一排。

    噼里啪啦的槍聲中,不時伴隨著迫擊炮爆炸的聲音,這里雖然沒有雙方的火炮進行對轟,也沒有數不清的機槍組成的火力網,但是戰斗之激烈卻是不屬于清川江大橋那邊的爭奪戰。在雙方都缺乏大量重火力的情況下,雙方的爭奪圍繞著彼此的機槍以及少數幾門迫擊炮而進行著,而在大規模戰役中作用已經越來越小的步槍也是再一次成為了中流砥柱,雙方的步槍手們隔著數百米進行了對射。

    這種對射甚至比面臨著重炮的炮擊更讓人覺得恐怖,曰軍向來注重士兵的射擊技術,而中國雖然說一直注重的是機槍戰術,但是對于步兵的射擊訓練自然也是沒有放松,或許整體水平依舊不如曰`本士兵,但是差的也不多,大家都是用子彈喂出來的射擊水平,誰也不見比誰差。

    子彈橫飛之際,不是有人被擊中,慘叫聲、呻吟聲和槍炮聲在這片土地上流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