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科舉
周璃和荀彧一番交談下來,時間就慢慢過去了,周璃又到教師院子里和龐德公司馬微黃承彥等人談了很多事情。 主要就是針對學(xué)院以后的發(fā)展方向,還有教育的主體內(nèi)容做討論,漢朝以儒家為核心,儒家提倡的仁義禮智信確實是很好的思想,但是儒家太過溫棉,治世當(dāng)嚴(yán)。 周璃主張學(xué)院教育還是以儒家為主題,不過要加入法家的思想,治國還是要法家。 如今天下局勢已經(jīng)趨于明朗,周璃如今的事也很多,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樣能隨時偷懶了,現(xiàn)在他有很多需要顧及的地方。 建安十三年六月,江東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時刻,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江東首次正真意義上的科舉考試。 舉辦的地點在金陵,這次科舉意義重大,周璃十分重視,基本上整個江東都在給這次科舉讓路。 這次科舉參加人數(shù)共三千多人,年齡段在十七至二十二之間,這次科舉涌現(xiàn)出了不少人才,是未來的中堅力量。 因為是第一次,監(jiān)考的人也都是江東的重臣,這次科舉被譽為千百年來‘第一’,因為這次的監(jiān)考人員中出了五名一品官員,上榜的考生基本全都成才,是成才率最高的一屆。 周璃雖然沒有去現(xiàn)場,但是一直都密切關(guān)注著那里,科舉共進行三天,為了讓每個人發(fā)揮出最好的狀態(tài),周璃給所有考生全部安排好一切,統(tǒng)一住宿和飲食,這樣就會減少很多不確定性。 科舉結(jié)束之后,就是看成果的時候了,閱卷的就是監(jiān)考的那些人,荀攸負責(zé)科舉的整個過程,他的其他事務(wù)全都交給張昭,這段時間他就負責(zé)科舉。 閱卷結(jié)束之后,就是發(fā)榜的時候,發(fā)榜是排前一百名,也就是說三千人之中只有一百人算是考中。 發(fā)榜的那天,金陵城十分熱鬧,因為這是第一次,所有人都想見識一下究竟是怎樣的。 這一天,金陵的很多主要官員都到了,周璃也親自到場,這次的榜單是直接宣讀。 負責(zé)的是禮部,禮部長史王朗親自宣讀前十,這次其實還有不少年輕的官員參加,就是想見識一下科舉的魅力,周璃也沒有阻止,讓他們自己決定。 其他人都覺得既然科舉是選拔官員的,本來都做官了還來參加,這不是搶了別人的位置了嗎,周璃卻不這么認(rèn)為。 每個人擅長的不一樣,考試和做官有很大的差別,考試只是讓你有了一個做官的機會,并不代表你一定會成功,就算是落榜的人也不代表就完了,他們一樣有機會。 這次參加科舉的官員比較有名的就是馬良,他現(xiàn)在是益州從事,官職已經(jīng)不低了。 “這次科舉考試名列第十名的是——南郡馬謖。”王朗大聲說道。 底下有一個年輕人聽到后驚喜的站起來,他就是馬謖,馬良的弟弟,激動過后,馬謖小聲向旁邊的馬良說道:“兄長,沒想到我是第十名,看來這次厲害的人很多啊,不過兄長肯定是第一。” 馬良搖搖頭,“江東臥虎藏龍,我可沒有那樣的自信,和諸葛大人接觸久了我才發(fā)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會那么大。” “這次科舉考試名列第九的是——南郡楊儀。” “這次科舉考試名列第八的是——吳郡陸績。” 陸績就是陸遜的叔叔,不過比陸遜小,現(xiàn)在才二十一歲。 “這次科舉考試名列第七的是——南郡郭攸之。” “這次科舉考試名列第六的是——廬江周銘。” 周銘是周暉的兒子,也就是周璃的侄子,他是中平四年出生,如今已經(jīng)二十一歲。 他從小就勤奮努力,一直跟在他的祖父周忠身邊長大,所以這次有這樣的成績并不意外。 “這次科舉考試名列第五的是——南郡馬良。” 馬良聽到自己的名字沒有太過驚訝,而一旁的馬謖坐不住了,自己的哥哥第五? “這次科舉考試名列第四的是——江夏費祎。” “這次科舉考試名列第三的是——南郡董允。” 董允的父親董和現(xiàn)在是諸葛亮的得力助手,而歷史上的董允可是 “這次科舉考試名列第二的是——零陵蔣琬。” “這次科舉考試名列第一的是——零陵周不疑!” 周不疑是劉先的外甥,這才是真正的天才少年,他是這次科舉考試中年紀(jì)最小的人之一,只有十七歲。 得知自己得了第一名,周不疑臉上并沒有什么變化,好像一切都在他的預(yù)料之中一樣。 周璃也注意到了他,不喜形于色,沉穩(wěn)冷靜,確實是一塊璞玉,這次科舉的前十名,周璃親自給他們頒發(fā)證書。 這些名字基本上都是周璃熟悉的,都是名人啊,特別是蔣琬董允費祎三人,他們可是和諸葛亮并稱“蜀漢四相”的人物。 周璃上臺勉勵每個人幾句,到了周銘的時候,周璃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不錯,銘兒,給周家長了臉。” 周銘卻搖搖頭,“二叔就不要抬舉我了,這次我拼盡全力才考了這個成績,并不值得夸贊,像二叔還有三叔都是世間無二的人物,你們才是給周家長臉。” “小家伙,知道謙虛是好事,但是一味的謙虛可能讓你丟失自我,你要相信自己,要覺得自己比別人強,這樣你才會有信心。”周璃看著周銘說道。 然后周璃又一一鼓勵其他幾人幾句,一直到最后的一個狀元周不疑,這個足以載入史策的第一任狀元郎。 周璃看著周不疑,“卿有異才,必有廣志,可否告知與我?” “雖有志,不比大將軍也,吾自幼接觸大將軍的想法,被大將軍深深折服。”周不疑回答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不是誰說的就是對的,既有志,說與我聽聽。”周璃看著他說道。 “志小而微,不敢在大將軍面前擺弄,我打算認(rèn)真拜讀大將軍之做,這樣或許可以讓我找到方向。” 周璃看了他一眼,沒有在說什么,最后,周璃宣布了科舉考試圓滿結(jié)束,然后上榜的人給予了分配。 除了前十之外的九十人,全部在金陵補入預(yù)備役官員,周璃新加了一個‘郎’的官職,認(rèn)命他們?yōu)椤伞魏蔚胤接行枨蠖伎梢哉{(diào)動。 而前十名都直接被分配到崗位,算是成了江東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