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節
阿桂和方喻同早就想找地方落腳,如今陳爺爺將一切都打點得妥妥當當的,兩人自然高興。 再則在南馬村共患難時,他們就已將陳爺爺當成了彼此之間的親人。 方喻同沒有推脫,拍胸脯表示:“陳爺爺,租這房子的銀錢我來出。” 阿桂在旁邊笑著搖搖頭。 這小孩,優等的賞銀連邊兒都還沒摸著呢,就忙著許諾這個許諾那個。 陳爺爺也笑,“你這孩子,哪來的手段掙錢。倒是別小看爺爺我,我如今每日都點了豆腐拿去外頭街巷叫賣,買的人可不少哩!” 阿桂倒是知道陳爺爺以前在村中就是專門做豆腐的,手藝不錯,大人小孩都愛買來吃。 “所以你倆孩子不必cao心這銀錢的事,我能靠點豆腐將我兒女們都拉扯大,如今也自然能養活你們。”陳爺爺笑起來,眼尾都是褶皺。 雖然他已年邁,點豆腐不比年輕時候,如今吃力許多,但他倒是更舍不得這兩個孩子。 阿桂將手在袖口上擦了擦,笑道:“先不說那般多了,我將這魚宰了,好不容易重逢,咱們好好慶賀一下。” 方喻同眼睛一亮,連忙跟在阿桂身后,咳了咳道:“阿桂,我記得你說過,你最愛吃魚。” 所以,他才腆著臉皮,找山長要了這條生魚。 阿桂完全不知道他臉皮這般厚,不然,定是要說他的。 如今只是點頭隨口道:“是啊,我知你記性好。對了,你去將火燒旺些,天兒冷,咱們燉個魚湯暖暖身子。” “好嘞。”方喻同挽起袖口,連忙去撿柴火。 …… 兩人退了客棧的房間,終于在嘉寧城定居下來。 嘉寧書院要等開了春再開課,所以方喻同這些日子仍舊無所事事。 阿桂沒來得及找別的活兒干,跟著陳爺爺學了學如何點豆腐。 等陳爺爺點好了豆腐,方喻同便陪著她一塊走街串巷去賣豆腐。 畢竟陳爺爺腿腳不便,還是他倆去更輕松些。 幾日下來,兩人對南角樓這片已然十分熟悉。 轉眼就到了小年這日。 兩人仍舊賣完了豆腐,方喻同正悶頭數著手板心里的銅板,嘴角忍不住微微咧開。 阿桂笑著戳了戳他腦袋,“瞧你這財迷樣兒,開了春就馬上是讀書人了,如何還這般見錢眼開。” 方喻同輕哼道:“這可是你教我的,我讀書可是朝著‘書中自有黃金屋’去的。” 阿桂無奈,“你可別說是我教的,免得以后你們書院的老師要來找我麻煩。” 方喻同嗤笑出聲,晃了晃銅板串兒,歪頭問她,“阿姐,你上回不是想吃糖瓜兒么?咱去買。” 他拉著阿桂興沖沖要去。 阿桂任由他拉著,糾正道:“不是我想吃,是灶王爺想吃。” 方喻同一愣,回頭看她。 阿桂指了指街巷兩旁,偶爾能看到幾戶正在掃房擦窗刷洗鍋瓢的人家,還有不遠處張三娘那生意比平日里火爆許多的燒餅攤,“今兒是小年,你忘了?” 方喻同撓撓頭,不解道:“記這作甚?” “小年要祭灶王爺,買些棗和糖瓜兒,叫他吃了嘴甜。”阿桂解釋完,好奇道,“你家從前不弄這些?” 方喻同悶聲說道:“我爹只叫我讀書。” 阿桂沒再說話,只揉了揉他腦袋。 兩人在街上采買置辦完年貨,不僅今兒賺的銅板全花光了,前幾日的也都用了出去。 就連阿桂一直攢著捏著的碎銀,也花了一小半。 雞鴨魚rou瓜果火燒都買了一些,帶回去祭灶。 又裁了幾匹好布,給方喻同還有陳爺爺做新年衣裳。 經過書坊,阿桂又一并將方喻同來年入書院要用的筆墨紙硯也一并采買了。 趁著年節這會兒,還能便宜一兩分。 回了家。 陳爺爺早就樂呵呵地等著了。 大家一塊將請回來的灶王爺神像貼在灶鍋旁邊,正對著風匣的墻上。 又將買回來的糖瓜兒、火燒等一應物品都擺放在桌案上。 還要磕頭祝禱。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因“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這磕頭的事兒就由方喻同來,阿桂在旁邊看著,化了紙錢紙馬之類,一并送灶王爺神像焚燒“升天”。 祭祀完,便開始忙活小年夜飯。 阿桂燉了羊rou火鍋,將賣剩下的豆腐一并放到鍋里煮。 今日祭過灶的吃食也都不能浪費,全都洗凈了,除了糖瓜,其他都能留著待會兒涮著吃。 雖然窮,但這小年夜也不算太虧待自個兒。 大碟小碟數起來,仍有十多樣。 阿桂剛準備好,擦完手,就聽到有人敲門。 原是鄰居林家。 林家男人去得早,只剩一對孤兒寡母,日子過得清苦,人卻十分好。 只見林母端著些瓜果、胙rou,特意送過來。 阿桂自然也不會讓人吃虧,送了些糖瓜兒和半只雞給她。 說來也巧,這林家的孩子和方喻同相同年紀,居然也十分爭氣地過了嘉寧書院的考核。 兩人開了春,都將一塊去嘉寧書院讀書,所以阿桂她們和林家母子的關系也比巷子里其他人家關系更親近些。 送走林母,阿桂端著她送來的吃食,到正屋里叫大家一塊兒吃小年夜飯。 方喻同聞著香味早就勾得饞蟲難忍,這會兒迫不及待地坐上桌來。 阿桂瞧他那小饞貓樣實在忍不住笑,“去了書院,你可不能再這饞樣,會叫人笑話。” 方喻同不置可否地撇撇嘴,否認道:“書院又沒有你做的吃食,我才不會饞。” 阿桂笑著,趁羊rou鍋煮開了,又捏了些馎饦放到里頭泡著吃。 方喻同吃得歡暢,嘗試著夾了一片放到嘴里,眸子瞬時亮了許多,“原來這馎饦泡到羊rou鍋里是這般滋味,簡直一絕。” 陳爺爺活了一輩子,也沒這樣吃過馎饦。 笑瞇瞇得嘴都不合攏,“阿桂,你這手藝若是去開個小飯館,定會揚名。” 阿桂謙虛地笑道:“怎會,不過你們吃慣了我做的,才會如此喜歡。” 方喻同囫圇著嘴里的馎饦,還不忘晃著木箸說道:“我知這個詞兒,叫...愛屋及烏!” 阿桂笑道:“是,你倒越來越有讀書人的樣兒了。” 方喻同又往嘴里塞了一片羊rou,感慨道:“若是能日日都過小年便好了。” 阿桂唇角笑容微微一凝,聽著他沒往心里去的這句話,反倒有些心酸。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她沒說。 他們會覺得格外好吃,大抵是因為很久沒吃rou了。 平日里為了省銀錢,他們大多只吃素菜。 如今小年夜,才難得開一次葷。 阿桂默默凝視著方喻同的眉眼,心里忖著,書院的伙食應當比家里好。 盼著他去了書院,能長得更高、更快。 …… 過完小年,離新年只差幾日。 嘉寧城便更熱鬧了。 阿桂和方喻同仍每日都出去賣豆腐,這是如今唯一有進賬的活計,舍不得停。 賣完豆腐便到了晌午,便回家忙著掃塵土、糊花窗、貼年畫之類。 因院子小,又入住沒多久,所以到了臘月二十八,家里就已掃完了塵土,只剩新桃符沒換。 方喻同和阿桂這日便上街去采買,居然看到不少擺了字攤在長街上寫桃符的。 一個個都還是少年模樣,穿著嘉寧書院統一制式的衣袍,一水兒的青灰色。 而且各個字攤前排隊的百姓還都不少。 阿桂拉著方喻同隨意找了個人少的字攤等著。 說是人少,但仍有十來人圍著。 她詫異道:“怎的人這般多?” 方喻同也撇了撇嘴,悄悄拉住了阿桂的手,“別走散了。” 阿桂點頭,聽到后頭有個中年男子說道:“你們倆是剛來嘉寧城的?” 等著也是無聊,阿桂就與他攀談道:“是啊,這位大叔,這到底是怎的一回事?” 中年男子笑道:“說起來,這也是咱嘉寧城獨有的一道風景線了。這些都是嘉寧書院的學生,來這兒擺字攤也是書院給他們的一道年關考。誰賣的桃符最多,就能拿一個優等。” 阿桂恍然。 這桃符賣得好,自然是要字寫得好,所以嘉寧書院這是用別樣的方法考校學生們的字寫得如何。 再則也可讓他們年關這些日子也不會懈怠了練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