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只此一家切勿模仿
書迷正在閱讀:暖暖清風,不負時光不負你、新婚1001夜:吻安,總裁大人、朝朝暮暮、奕王、重塑基因、莫失莫忘、穿越八零:軍少狂寵暴力妻、白雪之下、只有香如故、唇色
不多時候兩個高等級官員入場,除了護衛外,作為大紈绔子弟,蘇在方陪同在蔡知州身邊,李建由陪同在張學政身邊。 依照大宋制度學政不算知州大人的次官,學政頭上還有六曹官之一,就像朝廷有六部一樣,知州麾下也有六個差不多類的局長,而學政只是“禮司”麾下專管教育的助手。 不過鑒于時代的特殊性,教育事業比較獨立,于是在一些地區和時間段,學政又被默認為和曹官是平級的存在。 總之北宋時期大抵就這德行,政治較為混亂多變,改來改去的導致機構和部門實在太多,管轄權比較混亂又交差,像是同一個事務幾乎任何部門都可以管一下。 以至于辦一件事的時候,經常需要成立個專門的“某某領導小組”,如果短時期內事情辦不完,這個所謂的領導小組就會慢慢的變為實體機構。 又根據在北宋不能把文系官員下崗的“太祖憲章”,那會導致從此以后多了個行政機構,進一步的造成管轄權混亂,進一步機構臃腫和冗官。 當年陷入了財政危機,和后世的一些時期差不多。官員養老金、特殊護理費、固定行政機構的運行維護費用等等,大幅赤子虧空,實在是快發不出錢來了。于是有個鐵頭出來拉了權貴的仇恨,大幅刪減機構,壓縮編制,大幅買斷官齡,大幅體制內下崗。 那個事件史稱“元豐改制”,執行人是如雷貫耳又被人脊梁骨幾百年的王安石相爺。 鑒于改革進入深水區后造成的“官怨”實在太大,神宗皇帝臨時接管了中書門下的權柄進行緩沖,導致改的不夠徹底,卻也已經裁剪了許多機構和官員,節約了許多開支。 其實是唱紅臉和白臉的區別,王安石去拉仇恨,末了神宗皇帝來做個好人。這是新黨舊黨、以及搖擺不定的中立皇帝合唱的歷史大戲。 現在巍山書院“圖書館”里仍舊有許多針對王安石的謾罵和評論,其中一本人物列傳較為有趣,是張紀的著作 王相公他不總對,也有諸多毛病,但那近乎信仰的偏執,足以讓他位列歷史超一線人物。 章惇是個有理想又鐵腕的人,可惜剛猛有余而柔性不足,呂惠卿陰柔有余而剛性不足,兩人又相互忌諱無法互補,導致他們最終無緣歷史一線人物。 在王安石相公后,幾乎再也沒人能壓制住文學聲望爆紅的司馬光呂公著等人。 司馬光主持對西夏割地議和時,章惇不服氣的跳出來說“經安石相公之變法后西北無懼,議論割地者當斬,司馬光這種村夫子的話也能聽,不要以為他孩童時會砸缸就永遠是神童,有些人是越成長越蠢,這種越長越蠢的神童老子們大宋還尤其多”。 說的跟真的似的,敢這樣和司馬光與高太后吵架,當然一腳踢飛離京,如同范仲淹似的換地方做官。 相腹黑又陰險的呂惠卿最是能屈能伸,像毒蛇一樣隱忍到司馬光大爺死了后,帶領新黨強硬派表示不服西夏人他真那么可怕? 最終呂惠卿章楶經略西北時取得了金兵入侵之前,北宋時期少見的勝利,史稱平夏城之戰,徹底扭轉了宋夏間的戰略主動權,導致遼帝國都坐不住要介入調停。 呂惠卿是真的陰險,但其一生最大的作用就是用平夏城之戰證明了王安石變法的作用。 西北其實就是王安石變法的“軍事特區”,作為不多的樣板保留了下來,哪怕過度到了這個爛到根的年景,西軍還是大宋唯一能打的一只軍隊。 這些就是張紀對這段歷史的大抵評價,當做學術留存在了巍山書院“圖書館”,沒被和諧。當然也和張紀的特殊身份有關,否則蔡京為相的時期不會和諧關于王安石的論述,但呂惠卿三字基本是“屏蔽”的。 這就好,這雖然暫時無法被收入正史,好歹也可以當做地方志的一種,留待有心的學子去了解王安石呂惠卿章惇等人,而不是只看會砸缸的司馬光大爺帶領蘇學士們寫的歷史書。 張紀寫的真實與否趙誠覺得不重要,歷史只有結果而沒有真相??雌饋砭褪且驗樗倪@些思路、導致了對趙誠的新想法不太感冒。 在北宋環境下種鄂種師道劉延慶等能受到重用,以武人思路獨立于西北不受干擾,尤其種師道那戾氣深重的家伙得罪蔡京仍舊在職不受文臣監督,這只有一個原因西北是王安石留下的“軍事特區”,確立了西軍的特殊性。 當然不用多久西軍也藥丸,再過些年,這只大宋唯一能戰的軍隊會被童貫這閹人拉進燕云斷送。結局就是女真韃子開進東京把漢人當做兩腳羊,慢慢進入那個大家所熟知的《射雕英雄傳》時代,史稱南宋…… 論壇還沒有正式開始,四處處于喝茶聊天中。 蔡知州一副儒雅中年大叔模樣,捻著胡須問身邊的蘇在方“蘇公他老人家身體還好嗎?” 蘇在方面露得色,刻意看了近處的趙誠和張紀一眼,躬身道“勞知州相公關心,他老人家身體還行,卻終究年事已高,老掛心著回眉山老家養老?!?/br> 蔡知州也僅僅只是隨口禮貌性一問,其實老蘇還真不被蔡知州看在眼睛里,就此知州大人環目四看,不再和蘇在方說話。 蘇在方難免有些尷尬,微微底下了些頭。 以蘇家的傳承,以爺爺蘇轍在朝大夫身份,在別處的確是別人納頭便拜的形勢。但在蔡知州和張紀面前真的不行。 關于張紀,趙誠是最近聽學子們議論才知道是牛逼到不行的人物,乃是當今朝中大夫戶部侍郎張叔夜的小女兒。兵部侍郎張克公的侄女。 張叔夜就真牛逼牛大了,除了是個歷史名臣外,張叔夜的爺爺張耆官至樞密使(宰相),外公吳廷祚也官至樞密使,外婆華原郡主是太宗皇帝趙光義的孫女。 講家世門第血統的話,當朝有張叔夜牛逼的還真不多。就是這個原因,張叔夜依靠蔭補出仕,是朝中唯一的一個沒有考起進士卻官至戶部侍郎的人。 歷史上的老張是個暴躁性格,弟弟張克戩和他自己都是全家老小死于抗金的英雄,攻無不克的大反賊宋江也是被老張干掉的,興許就是這樣的性格思路導致文學修養略不足,老張現在都還沒考起進士,算是個穿著文官大紅袍的大槍桿子酷吏。 奇葩的是小女兒張紀除了繼承了老張的槍桿子性格,還文學天賦爆表,作弊去考竟是特么來了個狀元沒及第。坊間有戲言稱張紀后來還對喜歡文學的婦女笑稱“只此一家切勿模仿,我能混進去你們不能,攤上這事我能無罪你們也不能”。 張紀說的是實話,她要不是張叔夜女兒、太宗皇帝的親戚,后果雖然不至于死卻肯定會很銷魂的。 另外現在蔡京的最大對手就是張叔夜和張克公,當然還沒有白熱化,再過個幾年,張紀那噴子似的叔叔張克公就會公然彈劾蔡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