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求援信
“我王愿意向殿下稱臣,永遠臣服于殿下,并且愿意賠償秦王大軍一大筆軍費,只求秦王能夠撤軍就是。” 李世民卻大笑著搖頭道“你們國王既然愿意稱臣為何不親自來和本王談,如此沒有誠意,讓本王如何相信你們真心歸降。” 高句麗一方在拖延時間,李世民又何嘗不是在拖延時間呢,他想要智取高句麗王城,這動腦子的事情可比直接強攻要難辦的多了。 李昌心中暗暗鄙視李世民,幸虧我王沒有親自出來談判,若是他親自前來,還不被你這個背信棄義之人抓起來威脅我體臣民啊,中原王朝不是一直以仁義之名自居嗎,怎么會出了李世民這樣的人,想當初那楊廣皇帝多好啊,我國假意投降就把他給騙走了,人心不古啊。 李世民要的是徹底征服高句麗,讓高句麗成為自己的領土,只有如此自己才有一定的實力和李密爭奪天下,別說是高句麗人不是真心投降了,就算是真心投降,那也不是李世民要的。 他嘴上對李昌道“投降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本王要看到你們高句麗的誠意,我有三個條件。” 李昌眼前一亮,有條件就好啊,就怕你不開條件,死活要攻打我王城,只要能夠拖延一些時間,想必我殺入大唐的大軍必然會得知消息,只要大軍返回,定教你李世民好看。 “不知秦王殿下有什么條件?”李昌急切道。 李世民知道自己若是提出讓高句麗國王親自出城的條件,李昌是斷然不會答應的,所以他也沒有想過要提出這個條件,他緩緩開口道“這第一條嘛就是賠償我大軍五十萬兩白銀,糧草一百萬石。” 高句麗本就是一個比較貧瘠的國家,五十萬白銀問題倒是不大,但是這一百萬石糧食卻是需要咬牙往出拿的。 這才是第一個條件,李昌自然也不敢如何討價還價,不然還如何談下去,反正自己先答應了再說,自己的任務不就是拖延時間嗎。 “這第一個條件我高句麗答應了。”他的目光平靜地落在了李世民的身上,等著他提出另外兩個條件。 對于李昌如此痛快就答應了這第一個條件,李世民一點也不意外,他繼續道“這第二個條件就是你們高句麗需要把新城,遼東,安市三城割讓給本王。” 割地賠款這在兩國談判中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反正也就是假裝答應而已,李昌這次也沒有絲毫猶豫就同意了。 “第三個條件,本王要你們的儲君做質子。” 你要糧食和銀子,還有割讓三座城,我李昌完都可以答應,但是這第三個條件我李昌可沒那個本事了,儲君那可是未來的國王,我若是隨意答應了你,儲君若是知道了,等他當上了國王我還有好果子吃嗎? 看到李昌一臉為難之色后,李世民善解人意道“李大人不必急著答應本王,這樣吧,本王給你們三天時間考慮,你看如何?” 李昌大喜過望道“那就多謝秦王了,我這就回去和我王商量。” 最后李世民親自將李昌送出了答應,并對他說道“你回去轉告你們國王,本王的耐心是有限的,三日后若是你們還不答應本王的條件,本王那就攻城了。” 李昌朝著李世民拜了一拜道“秦王放心,我高句麗雖是小國,但是那也是禮儀之邦,我們一定會遵守承諾的。” 李世民對此只是淡淡一笑了之,承諾這東西若是有用,你們高句麗早就成為大隋的臣子了。 “好,那本王就靜候佳音了。” 李昌走遠后,站在李世民身后的李道宗對他說道“殿下,我突然想到了一個計策。” 李世民雖然和自己的兩個親兄弟關系不好,但是他和自己的這位堂弟關系卻甚是親密。 李道宗是李淵的堂侄,他的父親早亡,是李淵把他撫養長大的,他從小就和李世民親厚,成年后也一直追隨在李世民的身邊,而且此人能力出眾,在李世民的這些手下里面,也是難得的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人物,李世民對于自己這個族弟一直是信任有加。 “哦,那你就說說你的計策吧。” 李世民一邊往回走,一邊傾聽著李道宗的計策,他不停地點頭,最后臉上露出了笑容,對李道宗道“此計甚妙,那么此事就由你來安排吧。” “殿下放下,我一定辦好此事。” 其實李道宗的計策也很簡單,那就是示敵以弱,吸引高句麗軍隊來攻。 山東渤海郡陽信縣。 陽信縣是渤海郡治所所在,也是大唐和李世民勢力范圍的交界地帶,因此大唐對于這陽信縣十分重視。 陽信縣的城墻被唐軍不斷加固,高度也達到了15米,而秦瓊所率領的20萬大軍就駐扎在陽新縣內。 高句麗的軍隊圍攻陽信縣已經有半月的時間了,但是他們卻依然沒有攻破這座城,最讓高句麗軍隊氣惱的是明明好幾次眼看著就要攻破城墻上的防守,可是最后又莫名其妙的被唐軍奪了回去。 但是今日高句麗大軍卻沒有再攻打陽信縣,因為他們收到了一個消息,那就是李世民已經率領大軍攻入了高句麗。 此次負責領軍攻打大唐的高句麗將領是高建武的一個遠房叔叔高隆海,他能夠成為三軍的統領并不是因為他和高建武的這層關系,而是完靠自己的能力一步步上位的,不然高建武也不會放心讓他領兵攻打大唐。 在剛出兵那時候高隆海可謂是志得意滿,心里想著自己很快就能夠建立不世之功,但是這半個月下來他的底氣卻不足了,一個小小的縣城自己都無法攻下,想要占領整個大唐那無異于是癡人說夢。 現在一封求援信擺在了他的案頭上,這封求援信的主人是安市城的褥薩,褥薩在高句麗王國就相當于大唐某個郡的太守。 信中說李世民率領大軍攻入了高句麗,一路上勢如破竹,許多地方官吏望風而降。 得知這一情況后高隆海內心也變得焦慮,若是被李世民徹底占領高句麗,那他率領的這30萬大軍可就變成腹背受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