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看到來護兒臉上那略帶不甘的神色,蕭皇后苦笑道:“老將軍和你相比,本宮已經亡過一次國了,那種感覺本宮深知,但是歷朝歷代哪有不滅的王朝,多則二三百年,少則幾十年就亡了,王朝興衰古今常事,今日大唐亡了我大隋,誰知道他年誰又會亡了大唐,一切不過是一種輪回而已,只是我們不愿意接受這個事實而已。” “老將軍的忠勇足夠流芳百世,只是不知后世后如何評價陛下和本宮,說不定陛下會成為桀紂那樣的暴君,而本宮則是褒姒妲己一樣禍國殃民的禍水了。” 來護兒卻說道:“娘娘不是一個在乎別人評價之人。” “呵呵,看來老將軍還是很了解本宮的,不錯,是非功過后人盡管評說,本宮連身前之事都顧不過來,哪有心思去想身后事了。” “至于陛下,本宮只能說其罪可彰,其功也卓。陛下一生營建東都,三游江都,三征高麗,陛下太想建立秦皇漢武那樣的功業了,可謂是用民過重,急功近利。陛下最大的功業就是開鑿大運河和開創科舉制,這兩項注定會造福于民,也是對后世王朝最大的歷史貢獻。” “大運河的修建必然會為我華夏大地未來數百年乃至上千年后的萬民造福,雖然罪在當代,但是卻功在千秋。” “至于科舉制嘛,陛下曾對本宮說過,若是后世的君主部嚴格按照科舉制選拔人才,那么世家遲早會消失在歷史的煙云之中,只可惜陛下看不到了。” 來護兒有感而發道:“娘娘對先皇的評價,可謂是十分中肯,若是后世之人也都能如此想先皇那也就夠了。” 兩人又談了許久,最后來護兒親自將蕭皇后送出了府門,看著遠去的馬車,來護兒久久沒有移動一下腳步,眼中的神色可謂是復雜極了。 最后在管家的催促下他才回府,不過他也沒有閑著而是對管家吩咐道:“你派人去通知一下三位公子,還有那幾位軍中的將軍,讓他們一個時辰后過來商談要事。” 自然已經答應了蕭皇后說的那件事,那么他自然是應該是做一些事情了,如今的大軍可謂是處于崩潰的邊緣了,人人都是茫然地做著自己手中的事情,簡直就如同行尸走rou吧,娘娘此舉也算是對他們的解脫,每天看著將士們的表情,對于來護兒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煎熬呢。 他現在已經對自己做好了打算,至于二郎們他們如何選擇就由要他們自己決定吧,自己不應該左右他們的想法。 城外唐軍軍營。 宇文士及孤身一人進入了唐營,他的臉上無懼意,一點都不像是一個即將亡國的臣子。 知道宇文士及前來的消息后,伍天錫就惡言惡語道:“他的哥哥宇文化及不是個東西,他的弟弟肯定也強不到哪里去,不然直接拉出去砍了,省的心煩。” 和宇文化及有著殺父之仇的伍云召卻搖頭道:“三弟不可亂說,宇文士及和他的哥哥不一樣,他可是一位正直之人,官聲還是不錯的。” 李靖也笑著開口道:“是啊,天錫這你就想錯了。更何況無論他是什么樣的人,既然是來談判的,我們自然得遵守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規則了,免得被人笑話我大唐不遵守規則。” 公元前596年楚國派出申舟出使齊國,楚莊王特意囑咐不要從宋國經過。宋國執政華元聽說了,覺得這是對宋國的莫大侮辱,就設伏擊殺死楚國使者。楚莊王為此“投袂而起”,出動大軍包圍宋國國都整整9個月。宋國派出使者到晉國告急,晉國上一年剛被楚軍打敗,不敢冒與楚國面沖突的危險,只是派解揚為使者勸宋國堅守,不要投降。解揚經過鄭國,被鄭國抓起來交給楚國。楚莊王親自接見解揚,企圖買通他,要他向宋軍喊話,說晉軍不再提供救援,斷絕宋軍的希望,解揚不同意。經楚莊王幾次威逼利誘,解揚才答應下來。可是當解揚來到了望城中的樓車上,就大聲疾呼,說晉國援軍不日就到,請宋國無論如何要堅持下去。楚莊王大怒,解揚說:“我答應你的條件只是為了實現使命,現在使命實現了,請立刻處死我。”楚莊王無話可說,反而釋放他回晉國。長期圍困而無戰果,楚莊王打算退兵,可申舟的父親攔在車前,說:“我兒子不惜生命以完成國王的使命,難道國王要食言了嗎?”楚莊王無言以對。申舟父親建議在宋國建造住房、耕種土地,表示要長期占領宋國,宋國就會表示屈服。宋國見楚軍不肯撤退,就派華元為使者來談判。華元半夜里潛入楚軍大營,劫持了楚軍統帥子反,說:“我的國君要我為使者來談判,現在城內確實已是‘易子而食,析骸以爨’,但是如果訂立城下之盟則情愿舉國犧牲。貴軍退到三十里外,我國唯命是聽。”子反就在睡床上保證做到。第二天報告了楚莊王,楚軍真的退30里外,和宋國停戰,雙方保證不再互相欺瞞,華元作為這項和約的人質到楚國居住。 后世將這一交戰規則稱之為“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歷史上最著名的戰時兩國使節以禮相見的故事是“彭城相會”。450年南朝劉宋與北魏發生戰爭,劉宋發起北伐,先勝后敗,戰略據點彭城被包圍。江夏王劉義恭率領軍隊死守彭城(今徐州),北魏太武帝想一舉打過長江,派出李孝伯為使節進彭城勸降。劉義恭派了張暢為代表與李孝伯談判。兩人都是當時的“名士”,互相代表各自的君主贈送禮品,盡管處在極其殘酷的戰爭環境,但他們在談判中卻仍然是文質彬彬、禮貌周。這次談判本身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結果,可雙方的禮節及言辭,一直被后世譽為戰場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