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楊廣出城
水泥在大唐的作用已經無可替代,無論是修筑城墻,還是修路都已經用了水泥,于是各地的水泥工都不斷地增加,能夠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加入水泥工這個行列,自然是因為水泥工的收入更高了。≦看最新≧≦章節≧≦百度≧≦搜索≧≦品≧≦書≧≦網≧ 由于農業技術的革新,許多人從土地解放了出來,他們形成了一個剩余勞動力大軍,投入到了各種廠礦之。 大唐gd不斷地增加離不開這些人的共同努力,自從他們享受到養老金待遇后,干勁更足了。 現在李密得開始考慮推出工傷保險了,像是從事燒制水泥這樣的工作,那可是很容易產生職業病的。 秦瓊提到了水泥不足,李密有了一個想法,他多秦瓊吩咐道“秦將軍等四面城墻加固后,你們應該著手修建一座外城,等外城建成后,可以從蜀移民,到時候百姓們生活在內城,而將士們則生活在外城。有了足夠的百姓,水泥可以地生產,而不是完全靠從蜀往外運了。” 為了加快夷陵城的建設,李密決定今天回去后修書一封給墨家巨子雷震云,讓他派出十幾二十個精通建筑之道的弟子來管理夷陵城的建設工程。 畢竟術業有專攻,讓秦瓊他們這些將軍們來進行建設,那確實有些為難他們。 大唐有了墨家的加入,日后必然會多出一大批能工巧匠來,等到時候大唐各方面的發展都能提高一個檔次了。 墨家掌握的那些技術都較精細,遠遠不是那些民間的匠人可,再加自己給他們了不少技術資料,這更會讓他們得到極大的提升。 “你們派出去的探子必須能將方圓數百里的范圍完全監視起來,并且修筑烽火臺,一旦遇到敵軍,點燃烽火臺示警。” 李密擔心隋軍得知他們在這里搞建設后會派出小股軍隊進行襲擾,修筑烽火臺那可以有效地應對這種風險了。 烽火臺的應用主要是用來針對北方的游牧民族了,在原等地區可是甚少使用烽火臺的。 秦瓊自然能夠想到一旦修建起烽火臺后的好處,只是之前他們只想著將探子分散到四周打探消息,卻沒有想到可以利用烽火臺傳遞消息。 經過李密的提點,他意識到這樣做的好處后,他急忙對李密道“我這去安排。” “好,你去吧,我再一個人轉轉。” 大唐外出征戰的兩支軍隊,現在都淪為了建筑工,洛陽方面李靖率領大軍重新加固洛陽城,而夷陵這邊也是干著同樣的活兒,李密感覺大唐軍隊都可以組隊去別的國家掙外快了。 江都。 楊廣的儀仗隊從皇宮出來,向城外而去。 楊廣今天出宮是為了去運河邊進行祭祀,長安已經回不去,他只能在運河邊遙祭自己的祖先了。 隨行的是他的兩個孫子楊侑和楊倓,還有吏部尚書裴矩和禮部尚書虞世基,負責護駕的是裴矩的兒子裴宣機率領的一千驍果軍。 雖然夷陵那邊唐軍肆虐,但是作為大隋的腹地江都一帶還是十分安全的,一千驍果軍足以護衛楊廣的安全了。 現在楊廣可是經常出城,在江都一帶進行巡視,了解百姓的疾苦。 江都本是楊廣經營多年的地盤,再加他現在重新覺醒,更是讓江南的百姓歸心,他感覺自己渾渾噩噩過了那些年簡直是活在狗身了。 想當初他剛剛繼位那也是勤奮愛民的,算是修建大運河那也是想著為子孫后代造福,而不是為了來江都欣賞什么瓊花。 他好歹是大隋的皇帝,怎么也不會像是后世謠傳的那樣為了觀賞什么瓊花要修建一條運河來。 他本來在江經營過一段時間,江都一帶什么樣的花卉他沒見過啊。 帝王為了一個女人可能勞民傷財,但是堂堂帝王因為一種化去勞民傷財的那可太匪夷所思了。 楊廣的御輦沒有遮擋,百姓們可以看到他,他也可以看到百姓們。 他的臉一直掛著和煦的笑容,讓百姓們如沐春風,百姓們站在兩旁也向他回以笑容。 楊侑和楊倓站在他的身后,臉同樣也掛滿了笑容。 自從回到江都開始,楊侑的性格又恢復了一個小孩子該有的性格,不再那么沉默寡言,在皇祖父的身后他低聲和自己的弟弟楊倓交流著。 楊廣曾經想過將這兩個孫子分封出去,讓他們為大隋鎮守一方,但是楊侑卻對他說道“皇祖父您疼愛孫兒之心,孫兒感激莫名,但是我大隋現在已經經受不起任何波瀾了,還是扭成一根繩子才是。” 聽到孫兒說出這樣一番話來,楊廣哈哈大笑道“侑兒你長大了,以后你可一定要幫助你皇叔好好治理我大隋的江山啊。” 同時楊侑的一番話也點醒了他,從此他再也沒有將自己的孫子分封出去的打算,而是不斷地將手的權力過渡給趙王楊杲。 車架緩緩駛出了江都城,有不少百姓也跟在了驍果軍的后面,想著見識一下皇帝祭祖的儀式,對此楊廣自然也不會粗暴地派人驅趕他們了。 他以前對孟子所說的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說法嗤之以鼻,在他的心里一直認為出生高貴的人永遠是高貴的,而百姓們不過是一群愚民能懂什么。 但是李密卻給他生了深刻的一顆,讓他認識到了愚民們也是擁有改朝換代的能力的。 所以他決定向李密學習,以百姓為重,急民之所急,于是江南的百姓開始稱頌他。 出了城大約走了一刻鐘左右,看到了楊廣幾乎是一意孤行而修成的大運河。 看著這條寬廣的運河,楊廣的表情變得復雜,那種一種自豪和傷感交織的表情。 如此造福蒼生的大運河,也只有他有這個魄力來修,但是也因為這條大運河,他失去了原的民心,被人稱之為暴君。 當時他的想法是有些大事注定是很難被當時的人們理解的,但是后世之人必然會有人理解他,臣民們是否理解他并不在乎。 htlbook5151825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