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小城里懂事的孩子
“羅茜,等我下,”鈴聲響起的剎那,羅茜就往外奔,張梓熙與林玲在后面叫住她。她明白的停下,在飲水機旁無人的地方等著她們,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一旦錯過了下課后的那幾秒,那她們要面對的就是人潮擁擠的你推我搡。 人多的她完全聽不到身旁的兩個伙伴的話聲,校門口,兩人與林玲道別,然后一同離去,張梓熙的家住在市區,可是為了上學方便,就在學校對面的小區租了房子,羅茜當然沒什么機會在高中的時候就在外面住,畢竟自己家是在離學校不遠的城中村。 一路上,總能夠遇到高一時的同班同學,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分享著剛入高二新班的不習慣,好像有種默契在她們之間悄然生存,那就是這一個又一個新的班主任確實是沒有小馬老師來的棒。 可我們終究只能在私底下,在飯后,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偶然遇到時,說上三兩言語,吐槽著新班級的不快,而這樣的吐槽事實上并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因為不久的他們就開始習慣上了這樣的生活,對新班級也都已經接受。 可能那些知識分子的家庭父母會時常問問孩子學習的情況,自從初中之后,羅茜的學習就全由自己打理,她是那個被大人們稱作為“懂事的孩子。”每次被這樣的稱贊她都想反駁,可大人們愛面子,她再清楚不過,所以后來就無所謂他們說什么。 “懂事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說到底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別人家的孩子一定是優秀的,而懂事的孩子更多的是他們不會讓他們的家長煩神,大人們只需要賺錢養家,不用擔心孩子處在青春成長的叛逆期,因為他們懂事所以他們不會做出些出格的舉動,比如早戀,比如進網吧,又比如整天跟著一群不正經的人不學習。 可大人們似乎從來沒有意識到被“懂事”的孩子們,他們內心在一次又一次沖動想要發泄的時候,只能夠抑制住自己的內心,因為懂事所以更多的被忽視,不被理解,不允許犯一次不好的錯誤。 這樣的道德綁架對孩子來說有多殘忍,好在那時的羅茜遇到了一群人,讓她覺得她的整個高中都被散發著光芒的那群人,給她帶來的一整個青春幾乎全都是歡樂的那群人。 草草吃過飯,習慣性的去睡覺了,那只儲備著好幾首音調不準的青蛙狀的鬧鐘坐立在書桌上,她睡得沒有一點雜念。 這個躺下秒睡的能力伴隨著她整個高中,只是在高考的那兩天失靈了,只是在經歷了那么多場考試的情況下,羅茜依然在高考這一環情不自禁的緊張到中午睡不著,是件多么糟糕的事情。當然這是后話。 羅茜慶幸自己所在的家庭是一個不復雜,父母是普通的農民,靠著辛勞支撐著一家人的生活,他們總說,“要考大學,只有考上大學了以后就不會這么累了。” 那時候的羅茜特反感這樣說,她早早的就認為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不累的工作,他們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貴族,他們只是這座小城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普通工農階層的人民。但是有一點是不會錯的,那便是知識改變命運。 誰能想到當時的大城市里面的學生還有一種上大學的方式叫做保送,還有一種高考加分的政策是競賽一等獎,還有很多很多你從沒有想過的方式,在當下,他們唯一的出路叫高考,他們不得不去做的一件事就是努力學習。 懂事的孩子就是這樣,他們不需要大人的督促就知道認真看書學習,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孩子們夜燈下埋頭苦讀,就差懸梁側骨,家長們含笑點頭送來一杯溫存的牛奶,不忘加上一句,“早點休息。” 小城里面的孩子清楚深更半夜時的靜寂,懂得熬夜的痛楚,更明白一種對大學的渴望,他們不談211和985,他們只知道本科,三本還行,二本夠了,一本,真厲害。 小城里的教育沒法跟大城市相比,都在說著勤能補拙,成功是用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多少人心里清楚,卻不愿意面對的現實就是教育的不公正,對不同省的孩子是這樣,對農村的孩子更是這樣。 所以要好好學習,因為小城里的孩子們知道考上大學是他們走出小城唯一的出路,他們的父輩給不了他們好的生活好的教育,在物資不算貧乏的現在,他們的生活早已達到了小康水平,只是在精神上,他們現在所做的努力是為了能夠擁有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