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楊凡逞兇
這一下,可是慌了唐軍君臣,元帥和二路帥都中毒昏迷了,這仗還怎么打? 高宗召集軍師和眾將商議,議來議去,卻是無計可施。沒辦法,皇帝只能讓程咬金去請樊梨花了。 老程粗中有細(xì),路上就編好了一套說辭來。樊梨花蒙柳夏教導(dǎo)多年,自然不是不通世事的無知少女,豈能看不透老程這點兒把戲?她雖因薛丁山心寒,卻終究是心軟,不可能見死不救的,存著前去救醒薛仁貴和薛丁山父子就離開之心,樊梨花還是跟著老程去了唐軍大營。 薛仁貴父子所中的毒雖然厲害,但樊梨花卻是認(rèn)得出這是柳夏的手筆。用解毒和療傷丹藥給他們父子服用之后,卻是不好立刻離開了。 樊梨花猜到柳夏這是要為她出氣,可這并不是她想要的,遂決定去勸說柳夏不要再為難唐軍了,否則一切豈不是成了她的罪過嗎? 正好楊凡又來挑戰(zhàn),有心想要知道柳夏究竟在不在白虎關(guān)的樊梨花,只得領(lǐng)兵出戰(zhàn)。 白虎關(guān)前,楊凡見到了樊梨花可不會有什么好臉色,而樊梨花對楊凡本也沒什么好感。二人話不投機,動起手來,這下可謂是棋逢對手,好一場精彩大戰(zhàn)。 見樊梨花一介女流,武藝了得,一時間奈何她不得的楊凡,遂服用了增加力氣的丹藥。樊梨花見狀心中暗暗冷笑,也是服用了同樣的丹藥。說起來,這種丹藥還是樊梨花在柳夏的指點下琢磨出來的。 苦戰(zhàn)多時,眼看打不過樊梨花的楊凡,便是使出了暗器飛刀。樊梨花卻是身法靈巧,在馬背上如飄絮般,似慢實快,輕易便是將楊凡所發(fā)的飛刀盡皆接住了。 眼看今天是難以獲勝了,暗暗咬牙的楊凡,只得收兵回去了。 見陣前難以問出什么,蹙眉心想晚上還得到白虎關(guān)中走一遭的樊梨花,也是收兵回了唐軍大營。 樊梨花回到唐營見了薛仁貴后,本想直接離開的,不曾想薛丁山卻是讓妹子薛金蓮來請。樊梨花懷著疑惑前去,沒想到薛丁山拉著她的頭發(fā)就打。卻是薛丁山自尊心作怪,此番被樊梨花所救惱羞成怒。 愣了下之后,反應(yīng)過來的樊梨花,自是不會由著薛丁山打自己,掰開他的手,甩手便是狠狠給了薛丁山一巴掌,將其打得吐血。 然后樊梨花便是什么都沒說,直接離開了唐營,連白虎關(guān)也懶得再去了。她好心助大唐,反倒是碰到薛丁山這么個渾人,將其一番好心當(dāng)成了驢肝肺,她要是再去為唐營考慮,幫助大唐,豈不是自己犯賤嗎? 白虎關(guān)內(nèi),楊凡府中,感知到樊梨花離開了唐營的柳夏,不禁笑了“薛丁山,無知小兒,混蛋得好,真是好得很啊!此番,可是你自己斷了和梨花的姻緣,可怪不得我了。” 薛仁貴怒而要殺薛丁山,雖被眾人勸阻,卻也是狠打了薛丁山八十軍棍,在其將其打發(fā)到了勞軍營中去了。 沒有薛丁山和樊梨花的相助,面對楊凡的挑釁,薛仁貴也只能自己出戰(zhàn)了。 程咬金見薛仁貴身子剛好,勸他莫要動氣,先掛免戰(zhàn)牌。但薛仁貴卻擔(dān)心這樣會影響軍心,堅持出戰(zhàn)。程咬金無奈,只得讓眾將一起前去為薛仁貴壓陣,萬萬不能讓薛仁貴再有什么閃失了。 薛仁貴他們卻是不知這楊凡早已暗中取信給自己的師父扭頭祖師,這老道擅長消息埋伏、各種暗器,他吩咐楊凡在白虎關(guān)西北擺下了一個白虎陣,欲要將薛仁貴等人一網(wǎng)打盡。 楊凡故意刺激薛仁貴,引他去破白虎陣。雙方約定,薛仁貴親自領(lǐng)兵前去破陣,卻是被困在了那白虎陣之中。 這下,唐營中李治君臣急了,想不到征伐西涼,竟是如此多的波折,損兵折將不說,如今連元帥都被人家給困住了,這可如何是好? 沒辦法,還得先把薛丁山請回來啊,讓他去把他老子給救回來。 薛丁山領(lǐng)兵殺入白虎陣中,此陣是依山而建,其中山巒重疊,簡直如迷宮般。殺傷了一些敵兵敵將,又在陣內(nèi)和楊凡大戰(zhàn)一場的薛丁山,一番波折之后總算是找到薛仁貴,將其救了回來。 薛仁貴是救回來了,可這白虎陣難破啊!沒奈何,還得請人家樊梨花來幫忙。 可這番想要再請樊梨花出手,那可是難了。這些日子呢,薛丁山思來想去,冷靜下來也是認(rèn)識到自己錯了。可年輕人好面子啊,哪肯認(rèn)錯呢? 程咬金好說歹說,讓其寫了個認(rèn)錯的書信,他帶著去寒江關(guān)請樊梨花去了。 不過,這一次,出乎預(yù)料的,程咬金都沒怎么廢嘴,樊梨花就主動跟著他往白虎關(guān)來了,這一路上老程心中直犯嘀咕,暗道這樊姑娘就如此大度不記仇? 他又怎能猜到樊梨花的想法呢?經(jīng)過之前兩次事,樊梨花早已對薛丁山?jīng)]了一丁點的好感,只覺這家伙是個沒長大的混小子,自己又不是沒人要了,何必上趕著要嫁給他呢?此番再幫大唐一次,乃是看在師父驪山老母以及王禪老祖前輩的份上,等破了白虎陣后,就再和他們沒什么瓜葛了,屆時便回寒江關(guān)與母親安度余生,送老母終老后,再回驪山跟著師父驪山老母靜修,從此不管那紅塵俗事了。 樊梨花想早點兒趕去白虎關(guān),了結(jié)了那邊的事,遂帶著老程抄了近路,不想遇到了山賊,這山賊頭子還是個年僅十五六歲的少年。 這小家伙,正是薛應(yīng)龍,別看他年紀(jì)輕輕,本事可不小。不過,碰上了樊梨花,還沒打呢,剛通了名姓,薛應(yīng)龍便是翻身下馬,磕頭叫起了娘,將樊梨花都叫愣了,反應(yīng)過來便是忍不住臉紅了起來。 這怎么還隨便管大姑娘叫娘呢?原來啊,這其中是有著緣由的。 薛應(yīng)龍祖籍山西龍門縣,年幼時因為戰(zhàn)亂跟著父母逃荒,父母死在了土匪手中,他掉在了山溝里昏迷過去,僥幸未死,被一老道給救了,這老道正是隱世的原大唐軍神李靖。 李靖教了薛應(yīng)龍一身本事,可后來薛應(yīng)龍漸漸長大,有一次到集鎮(zhèn)上去買東西,見人家孩子都有爹有娘的,便回去問師父自己的爹娘是誰。 心中暗嘆的李靖,不忍告訴他實情,怕他傷心,想起自己曾經(jīng)教導(dǎo)過的另一個弟子薛仁貴,便編了個瞎話,告訴薛應(yīng)龍他是薛仁貴的孫子,薛丁山和樊梨花的兒子,這小子還真就信以為真了,所以才有了這么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