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草色a免费观看在线,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漢道天下在線閱讀 - 第1251章

第1251章

    他停頓了片刻,又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這句話,唐夫人和唐氏都聽明白了。

    這是汝南名士薛勤說的話,指責的對象就是名聲更大,幾乎是汝潁道德高峰之一的汝南名臣陳蕃。

    這句話從荀彧嘴里說出來,等于他更認同薛勤,而不認同陳蕃。

    唐夫人和唐氏交換了一個眼神。

    她多少有些詫異。

    荀彧的變化太大,超出了她的預期。

    “你熟悉浮屠道?”荀彧主動改變了話題。

    “略知一二。”唐夫人收起心神。“從孝桓皇帝起,宮里就有浮屠道,與老子同祠。孝靈皇帝因襲,為的是求子。不過現在看來,似乎不怎么靈。”

    “當然不靈。浮屠道無君無父,不婚配,不生子,焉能保佑人生子。”荀彧沒好氣的說道:“清談還只是非議圣人,無視禮法,這浮屠道竟連最基本的人倫也不放在眼里,簡直是荒唐。”

    “你也要禁?”

    “要禁,但要慎重。”荀彧緩緩說道:“聽說這浮屠道的開宗祖師本是一國太子,而后追隨他的人中也不乏權貴。你說的那個安世高,據說也是安息國的王子。能吸引這么多博學之人信從,想必這浮屠道必有過人之處,絕非太平道那等愚民之術……”

    唐夫人一怔,隨即打斷了荀彧。“你研習過太平道?”

    荀彧神情有些窘迫。“略知一二。”

    “那你為何不對天子言明?”唐夫人眼神微縮。“你應該知道,天子多次召人論道,只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人。”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淘沙見金

    荀彧想了想。“我只是略知而已,不足以和天子論道。天子如果真想了解《太平經》,我可以推薦從兄仲豫(荀悅)去見駕。”

    唐夫人打量了荀彧兩眼,沒有再說什么。

    荀彧沒有直接回答她的問題,但答案卻比她想要的還多。

    這是好事。

    說了幾句浮屠道與黃老道的異同,他們又將話題轉到了安息國。

    對于安息國,荀彧的了解要詳細得多。

    從現有的資料來看,安息的情況與秦國有點類似,曾經從屬于一個更大的國家,后來居上,反客為主,成了一個大國。

    據說那個大國由一個年輕英主創立,后來英主早夭,其部下大將爭立,混戰多年,以致實力消耗,控制不住各自的部屬,紛紛立國。

    荀彧說到這些時,不時嘆息,眉宇間竟是化解不來的憂慮。

    唐夫人感受到了荀彧的擔心。“你擔心天子步那個英主后塵?”

    荀彧猶豫了片刻后,點了點頭。

    “我覺得不會。”唐夫人很有把握的說道。

    “為何?”

    “你知道的事,天子也知道。既然知道了,他就不會不做準備。”唐夫人想了想,忽然笑了。“文若,這也許就是他不放棄儒門的原因。儒門雖不能創業,卻可以守成。”

    荀彧本想反駁唐夫人“儒門不能創業”的觀點,但仔細想想,卻又覺得唐夫人“儒門可以守成”的觀點有理。

    天下道術中,最擅長統一人心的非儒家莫屬。

    天子也一直強調要教化天下,將華夏的衣冠文明推廣至四夷。面對這樣的偉業,道家沒有這樣的意愿,法家則沒有這樣的能力,唯有儒家可以做到。

    只是這樣的儒家需要更強大的力量,先秦時期的儒家不夠,董仲舒之后的儒家也不夠。

    天子提倡四民皆士,或許就是為了讓儒家更進一步。

    結合楊彪的《儒門再易論》,荀彧突然明白了其中的邏輯,不由得一拍大腿。

    “原來如此,我明白了。”

    “你明白了什么?”唐夫人問道。

    荀彧笑笑,搖搖手。“不可說,不可說。”

    他頓了頓,又道:“我雖然覺得可能如此,卻不敢斷定天子的想法是否如我所想,暫時不宜聲張,以免有臆測上意之嫌。”

    唐夫人忍俊,抿唇而笑。

    荀彧隨即說起了這次的新犁試驗,情緒也跟著高昂起來。

    最初收到石韜等人的消息,說有一種新式的鐵犁,可以提高耕種效率,問他有沒有興趣推廣時,他并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幾個年輕人,以前又沒有做工匠的基礎,能做出什么來?

    只是河南戶口損失太大,他需要盡快恢復生產,只要能提高生產效率的辦法,他都想試一試。再加上石韜等人又是潁川人,既然找到他了,他總不能一點機會不給,就答應了。

    結果大出他的意外。

    這種新式鐵犁使用一牛牽引,一人扶犁,效率比現有的三牛兩人犁更好,破土、翻土一氣呵成。農曹找來的老農用完之后,就迫不及待問這犁能不能留下,實在太好用了。

    他也很滿意,當場決定先制一百只。

    “幾個年輕后生,就能搗鼓出這么好用的農具,節省成千上萬的人力,真是讓人意外。”荀彧連連搖頭,表示不可思議。

    唐夫人卻一點也不意外。

    她在太學待了大半年,太清楚農學堂、工學堂的發展情況了。

    一開始,農學堂是沒人愿意去的。大家還是習慣的認為經學才是真正的學問,農學只是雜學。只不過農學堂的伙食好,才有貧困子弟想因此解決食宿問題。

    石韜、孟建等人是因為諸葛亮的建議才考的農堂堂。原本也沒太當回事,但后來有人做出了成績,解決了一些軍糧制備問題,得到了太尉府的嘉獎,他們才認真起來,隔三岔五的跑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