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四、 巨人的吶喊
來自清王朝北方的第一批移民即將到達,這是南國在威海衛接收到的第一批北方移民。 威海衛城市不大,因此花了半年多時間就基本完成大體的修建工作,可以滿足當時五千人口的需要,如果城市擴建則需要招收一些人員補充修建。城市落成的時候正好是北方的冬季,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除夕佳節。 王華特意要求當地在除夕之夜亮燈,達到足夠吸引人的目光,特別是在小山上,點亮了一盞足夠明亮到天際的燈塔,最遠距離達到五公里。 小山對面的威海被這些明亮燈光的照射下,可以清楚的看到夜晚下的景象,好奇的人們盯著那奪目的燈光,開始是恐懼,然后是好奇,最后是喜歡。那燈光實在太好了,大晚上走在外面,也可以看清楚道路,根本就不需要燭火和油燈。 威海衛的大名隨著這燈光,很快把名聲就傳遍了附近的城市和鄉村,每個人見面的招呼從“吃飯了嗎?”變成了“你見過威海衛的燈光嗎” 很多附近的百姓蜂擁而來,就只為見見從沒有聽過見過的如月亮般的燈光,見到之后,再回去說道說道,成為自己吹噓的談資。 老百姓口口相傳的口碑雖然流傳慢,但是卻是很可靠很有效應朝著四方擴散而去,很快就傳到了煙臺這個府臺。煙臺是知府所在地,影響力自然不是那些村鎮可比,有學生和文化人聽到這個興趣大增,偷偷跑到了威海衛,見識了非凡的燈光,發現這個非同凡響的發明,自然也知道這個東西意味著什么,回去大肆討論,并在書籍中記錄這個偉大的發明。 有了煙臺的加持,有了文化人的認可,在加上府臺大人早聽說過了南國這個國家,知道一些別人不知道的事情。 威海衛這個邊遠小城,居然成為了山東半島最知名的城市,就是青島、東營、濟南,濰坊等各大城市,都不及這個小城有名。 半年的時間,威海衛的神奇的燈光已經傳達到各方,北到天津和京師,西到鄭州,南到南京,東到大連。和神奇燈光并列是,威海衛招收大量工人的消息。剛開始,并沒有很多人感興趣,因為中國人都不太喜歡背井離鄉。但是隨著歐洲列強的侵略,攻打各大沿海城市,破壞了城市的基礎和經濟,導致很多人和家庭無家可歸,流離失所,終于有人想到了威海衛招工的消息,抱著試試看的情況過來。 威海衛早有準備,第一批的人先是滿足本地的需要,要想吸引別人,總得先把這個城市建設好,城市漂亮了,房子很高大,人的生活也很富裕,就是最好的宣傳。 威海衛從五千的人口到達了兩萬人,已經達到了城市的飽和狀態。 威海衛終于開始接收送往南國的人口,準備了幾個月時間,聚齊了三萬人,成為了送往南國的第一批人口,時間是1842年3月,各國列強正攻打清王朝最猛烈的時候。 這批人預計到達南國的時間是5月份,王華早就期待已久,希望這批人的到來,有效改善華人人口的情況。 南國遷徙的人口基本上來自華南沿海,其中廣東是重點,所以,華人基本上可以分成兩大類,廣府系和潮州系。這兩批人在國內的時候就是相互看不順眼,總有些意氣之爭。到了南國也不例外,因為總會發生矛盾,進而引發大規模的爭斗,這可忙壞了各地的鎮長和縣長。 而且,這兩類人都喜歡說家鄉話,而南國規定的華語他們卻不喜歡說,所學的文字也和南國的文字有區別,但是大致可以看懂。 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的他們喜歡抱成小群體,抗拒南國的主流文化,說著地方話,行著家族派別的作風,還不如印第安人,會老老實實接受改造,雖然不懂,但是一張白紙一樣更好改造,也更容易融入南國這個團體。 最可怕的不是無知,而是自以為是,明明只有半瓶水,非得當做一瓶水來看待,別人不這樣認為,還不高興,不樂意,非得別人承認他才行。 這些老百姓把清王朝一些不好的作風和習慣帶到了南國,和王華等人心中的想法大相徑庭,但是又不能做得太過激,容易引起這些人的抵觸。 所以,王華想到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入不同的團體,相互影響和促進,政府在有意引導,就可以朝著王華所想的目標而去。 這第一批北方人就是王華所想的第一步,看看能不能達到相互融合,也可以佐證王華的想法有沒有錯。 王華特意把這些人安排在麥哲倫海峽的北岸,這一帶的地形和氣候和北方氣候相仿,讓他們能夠更快的適應。同時,這里也是廣東人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正好可以讓南北兩地的華人融合成一體。 今天就是北方華人到達的日期,王華已經在青海市刻意等待。 船進港了,人群開始歡呼起來,船上分批下來一隊隊的人群,和岸上高興的人群不一樣,船上的人一個個充滿了迷茫和苦痛,仿佛是從地獄里剛過來的一樣。 王華忙命令把這些人都安置下來,其中青海市一萬人,其他兩萬人會分派到下屬的六個縣。 等到安置好這些移民之后,王華這才去看望這些人,他特意選了一個年紀和他相仿老人家,更能好好的溝通和交談。 “老哥哥,你好!”王華客套而禮貌的招呼。 老人坐在新房子中,神態比起剛才,是自如好多,可能是看到這個新家,或者是剛才的一頓美食。 他看著王華,雖然不知道王華是誰,但是多年的人情世故,還是明白王華一定是一個很重要的人,或者是個大官。 老人對著王華忙行禮,王華忙拉住他。“老哥哥,不要如此客氣,坐下來慢慢說。” 兩人坐下,王華已經屏退了隨行的人,所以房間中就只有老人一家人。 王華看了一下,一個中年男子,兩個中年女子,五個孩子,兩男三女,最大十五六歲,最小五六歲。 “老哥哥,怎么稱呼?”王華和氣地問。 “老朽姓涂,賤名大山。”老者恭敬地說。 “哦,涂老哥。這些都是你家人,給我介紹一下。”王華指著邊上站著的眾人。 “哦哦。”涂大山忙點頭。“這位是我大兒子,這兩位是我兒媳婦,這些是我的孫子孫女。” “兩個兒媳婦?”王華有些奇怪。清王朝自然不是一夫一妻,難道這個人家是富貴人家,居然娶了兩個老婆。 “對,我有兩個兒子。只不過,一個兒子已經……”涂大山的話說不下去了,臉色立即變得憂傷起來。 王華馬上猜出了,忙說“涂老哥,對不起,提起了你的傷心事!” “不礙事,不礙事。”涂大山有手背擦了一下自己的眼角,忙說。“這些都是過去。我們現在到了這里,一定可以過上好日子的。” “這個,我可以保證。南國就是你們的新家,你們將不會過擔驚受怕的日子。”王華安慰道。 “這敢情好,這敢情好!要是早點知道有這么一個地方,剛有多好。老婆子不會過世,老二也可以活命!可惜,他們永遠看不到這個好日子了。嗚嗚嗚。”涂大山說著說著,就不由自主的流下了眼淚。 看著老者如此痛苦的樣子,王華也不知道如何安慰了,大兒子忙過來,低聲在老者耳邊說了幾句話,涂大山這才明白過來,忙向王華道歉。 “沒關系,沒關系,這種事情落到誰身上,都不免難過。”王華說。“還有,痛苦的事情,千萬不要放在心里,說出來反而更好,更能紓解你的情緒。” “行,那我和你說說。”涂大山平復下自己的心情說。“其實,我有四個孩子,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小兒子,因為年少生病,我們沒錢醫治,無奈的把女兒賣給有錢人做奴婢。可惜,就算我們把賣女兒的錢全部拿來醫治,也沒有救活小兒子。老百姓的生活都是這樣,總有孩子因病而逝,有些幼年夭折。好在兩個兒子長大成人,娶妻生子。還以為終于可以過上好日子,誰知道,天降的災禍,讓我們一家人生死離別,家破人亡。” “你們被洋鬼子攻擊了?”王華猜測問。 “沒錯。我們是天津人,幾代都居住在海邊,打魚為生。”涂大山點頭說。“前幾年,因為洋鬼子過來攻打天津,我們的房子就受到波及。老婆子當時就想離開,可是我不舍得那點祖業,而且你們南國也救下了整個天津,所以,我們就沒有離開。誰知道,洋鬼子還是打了過來,這次比上次更狠,居然特意對著老百姓的房子炮擊,我可憐的老婆子當場就死了,二兒子為了救他們一家人也無辜喪命。嗚嗚嗚。”涂大山后悔地說。 他這邊說著,另外一邊的一個中年婦女和兩個孩子已經低聲哭泣起來,想必就是二兒子的家人。 大兒子忙示意他老婆過去安慰,他老婆帶著那幾個人到隔壁房間去了。 “這不是天災,這是人禍。”王華感嘆說。 “沒錯,都是那個洋鬼子該死,他們就應該下地獄!”老者罵道。 “放心,到了這里以后,那些洋鬼子不敢欺負我們。”王華安慰著。 “我知道,我知道,離開威海衛的時候,我們就遇到了那些洋鬼子的軍艦,我看到他們遠遠逃開了,所以,我就知道,我們這趟沒有來錯。”老者肯定地說。 “對!”王華點頭。“對了,你們這些人都和你一樣嗎?” “我比起他們來,算是最好了,至少一家人差不多都在,可以團圓。很多人都是單身過來,因為,他們的家人都死掉了,死在炮火中。” “洋鬼子殺了很多人嗎?”王華問。 “殺了很多人。其他地方,我不知道,天津他們至少殺了上萬的人,幾千個家庭破碎,好多的孩子沒有父母,沒有住所,沒有吃的東西。” “難道當地官府就沒有管?”王華問。 “官老爺怎么會管這些事情,他們正忙著花天酒地,那怕是洋鬼子炮擊城市,他們也沒有停下享受。”老者嘆氣說,整個人也是神態落寞。 王華看到老者有些勞累了,還說這些傷心的事,趕緊提出告辭,大兒子恭敬的送王華出門。 大兒子回來,涂老丈就忙問。“我剛剛沒說錯什么吧?” “沒有!”大兒子說。 “他真的是南國的王主席?”涂老丈不相信的問。 “沒錯。我在天津見過他,他正是我們的大恩人,他兩次救了我們,我們應該好好感激他!”大兒子肯定地說。 “那是當然,我準備給王主席弄個長生牌位,好好跪拜他。” “恩!”大兒子點頭。“爹,我想過了,我要去當兵,聽說當兵可以打洋鬼子,我想為娘和二弟報仇。” “好,你去吧,爹支持你!”涂老丈大聲地說。 王華沒想到,他走后還有這點插曲,他是深深為百姓所受的苦難而難受,事后,他也調查了一下,正如涂老丈說的一樣,來的人一半是家破人亡,只有為數不多的人算是家庭完整,一個人都不缺的居然沒有一家。 王華想不到,歐洲的侵略對百姓造成了如此大的傷害,他不由握緊了拳頭,因為他知道,英國不會輕易放過清王朝和南國,所以,他們報仇的機會還有,那時候,王華會讓英國人明白,華人不可欺,定會有一日會加倍奉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