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陳梓宣等人以為不妥。 他們都是來自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前宋皇朝,在一個寬松的政治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官員,早就習慣了皇帝和皇權被朝臣所掣肘的氛圍,也認為這便是法理正當。 眼看內閣五位老臣已經全部倒向皇帝,陳梓宣這些人便心中生出了與皇帝博弈舍我其誰的使命感,甚至生出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感。 換言之,寧死也要殺一殺皇帝的氣焰。 這是他們作為士大夫的光榮與使命。 一旁,李綱宗澤吳敏郭志舜和黃岐善五人眼觀鼻鼻觀心,默然不語。 他們已經懶得再與陳梓宣六人計較了。 一來,他們知道陳梓宣未來會被皇帝拿下,只是皇帝暫時考慮朝廷穩定暫未下手而已,而以皇帝的手段,若是皇帝出手,陳梓宣這些文臣壓根就不是對手。 二來,他們也非常失望,他們昔年的門生故吏,已經漸漸與他們背道而馳分道揚鑣,所謂的翅膀硬了,想要單飛。但陳梓宣這些人又看不清大勢,不懂得顧全大局,這樣的人,主動要被淘汰掉的。 王霖有些心煩意亂地望著陳梓宣等人。 他其實很明白這些人的真實意圖。 逼迫皇權讓步,給朝臣爭取權力和政治空間而已。 但王霖知道自己不能讓步,一步都不能讓,否則,他日后便要永無寧日。 干什么事,都要被文臣和所謂的士大夫階層捆綁掣肘。 王霖深吸一口氣,斷然道:“異族人為官之事,已經內閣和朝廷裁定,業已推開,不可朝令夕改,朕今日將話撂在此處,誰再敢喋喋不休,逼迫朕收回成命,那就自請摘去烏紗帽,退出朕的朝堂!” 王霖這話相當重了。 而且也表達出了他絕不改易的決心。 殿上跪倒了一地的反對之臣有些情緒激動的,已經摘下了烏紗,擺在了一側,準備展現文臣的氣節了。 但多數都在面面相覷,保持著異樣的沉默。 而陳梓宣六人更是咬牙垂首,愣是沒有中皇帝的激將法。 王霖掃了陳梓宣等人一眼,冷道:“退下!” 陳梓宣率先起身,默然走回班列,其余朝臣也猶豫一會,終于也退回。 “至于永州我漢民被金兵屠殺之事,朕之意,從長計較。挑起國戰不可取。你們不要狂妄自大,以為憑我大燕目前的國力和軍力,就能輕輕松松滅了金國,誰要有這種想法可以主動站出來,朕會給他一支兵馬,命他自去金國,看看他能否給朕帶來驚喜。” 朝臣沉默了下去。 其實多數人還是頭腦清醒的,知道金國不是那么容易消滅的。而事實上,在數年之前,中原人還是對金人聞風喪膽的局面。 現在不過是皇帝橫空出世,力挽大廈于將傾。 才打了幾場勝仗,僅此而已。 滅金國戰,不可輕發。 因為一發不可收拾。 而非皇帝親自御駕親征,大燕朝野上下,無一人敢擔當此任。 王霖緩緩起身,朗聲道:“永州屠殺之事如何應對,請內閣會商拿出一個處置方案來,報朕批準后施行。退朝!” 王霖拂袖而去。 …… 永州十萬漢民被金兵屠殺,燕京震動,群情鼎沸,群情憤慨。 一夜之間,城中數十家異族人開設的商行店鋪被打砸搶。 若非錦衣衛聞風而動,全城彈壓,城中一定還會鬧起不小的亂子來。 越來越多的士子文人聚集在坊間游行聚會,不斷有人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說,鼓動朝野向皇帝上萬民表,要求大燕舉兵殺入金國,為十萬漢民報仇雪恨。 甚至還有人提出,要求皇帝頒布殺胡令。 所謂殺胡令,是冉魏皇帝冉閔發布的詔書。 西晉末年,諸侯迭起,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不斷進犯中原。 一時之間,國家動亂,百姓流離失所。 西晉南遷,衣冠南渡,胡人趁亂攻入中原,大開殺戒,瘋狂屠城,屠殺漢民無數。 在此背景下,同情漢民被無情屠戮的冉閔,為了重拾漢人的信心和激起漢人的戰力,就頒發了史上有名的“殺胡令”。 殺胡令共分為三道條令: 第一,“內外六夷,敢稱兵器者斬之。”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無論是統治境內還是境外,只要看見有胡人拿著兵器,一律斬殺。 第二,“與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聽任各自離開。”這句話的意思是:跟官府有著相同心思的人留下,不同心思的人任由其離開。 第三,“若有漢人斬殺胡人,可以憑此胡人的項上人頭獲得獎賞。” 一時間,殺胡令甚囂塵上,燕京城內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不少異族人包括西夏人在內,迫于無奈,開始陸陸續續離開燕京回國。 而更多的商賈也被逼率商隊離去。 應該說在當時,殺胡令還是保護了一些被屠戮的漢民,也激起了漢民抗爭的意志。 但在如今的大燕,推行什么殺胡令,豈非是張冠李戴,故意破壞大燕商貿繁榮的大好局面? 錦衣衛的奏報,讓王霖暴怒而起。 以諸胡人為假想敵,這是多么愚蠢的想法! 王霖馬上就意識到有人在幕后推波助瀾,居心叵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