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2章
壽哥這才露出點笑意來,道:“松江沈氏真是人才輩出。” 又摩挲著下巴,道:“沈瑞想也該得著信兒了,不知道他的折子會寫些什么……” 第六百七十七章 山重水復(三) 山東,濟南府 沈瑞確實得到山陜的信報沒比京城晚幾天,只是反復斟酌折子,遲遲沒有往京中遞送。 沈瑞并不太擔心安化王這場叛亂,前世歷史上這場叛亂僅十八天就平叛了。 而如今楊一清并沒有被奪兵權,又有張永在寧夏鎮守,肯定無虞,搞不好他這邊看信報時,那邊都已塵埃落定了。 要說擔心,只是比較擔心叢蘭。 前世歷史上是大理寺左少卿周東在寧夏清查屯田,因諂媚劉瑾斂財巨多而被安化王殺于公署。 而今是叢蘭被調去了寧夏! 叢蘭一直是沈瑞敬重的老上司,自沈瑞到登州后,文登的叢家也沒少幫襯配合沈瑞執行諸事。 叢蘭為人正直,斷無貪腐之事發生,去了寧夏便嚴查各處屯田、倉場,這自然是要得罪人的,從檄文措辭上看,清丈田畝亦熱鬧了安化王。 沈瑞不免懸心,生怕叢蘭被安化王趁亂殺害。 然千里迢迢,除了飛馬去信請趙弘沛幫忙關照,旁的實是有心無力。 自檄文傳來,沈瑞便知,離京中亂起不遠了,故此他才沒有立時寫了折子遞進京。 前世歷史上這場安化王叛亂最大的作用,是推動了劉瑾的下臺。 那檄文簡直就是道催命符。 所有看過檄文的人都明白這點。 當然也包括劉瑾。 歷史上劉瑾是藏匿了檄文未讓小皇帝看到,直到張永歸京面圣時奉上檄文揭發劉瑾罪行,方讓小皇帝決定抓捕劉瑾。 敢藏匿檄文,是因那個劉瑾對京城掌控力極強?還是那個小皇帝真的沉湎玩樂不問政事?后人已無從猜測,而今嘛…… 沈瑞雖不知道劉瑾是否還會藏匿檄文,但深知如今的劉瑾即便有廠衛在手,終還是沒達到史書上所說“立皇帝”的程度,更何況壽哥也非那史書中的“頑童”皇帝。 這檄文,他沈瑞能拿到,旁人也一定會拿到。 劉瑾,怕是藏不住的。 屆時不知道多少人會上書抨擊劉瑾,而劉瑾,又豈會坐以待斃,必是一場“混戰”。 沈瑞手下幾個新近從京中來的幕僚中,也有不少人認定此檄文一出,便是扳倒劉瑾的大好機會,極力建言沈瑞上書揭發劉瑾。 莫說沈瑞與劉瑾原就有過結,便是沒梁子,沈瑞要往上走,也必會對上劉瑾的勢力。 如今已為沈瑞謀主的謝先生一開口道:“朝中劉謝舊人被劉太監壓得久了,有此良機,必會群起而攻。李王兩位閣老與劉太監素有不和,亦不會干看著……” 當眾幕僚更是紛紛跟進:“正是眾人合力之時,一舉將閹賊拿下!” 謝先生卻冷笑一聲,道:“如此局面,與當初劉謝李欲誅劉瑾時何其相似?” 一句話如冷水潑下,眾人登時盡皆默然。 這幾位幕僚皆是沈瑞升官后王華、楊廷和、楊鎮、沈瑛等薦來的,在京中官場浸潤多年的老幕友。 沈瑞此番晉升,不止在山東鋪開的攤子更大、需要各色人手更多,更因為位置愈高,便不能只向下向下看著地方,還要向上看著京中上層動態,時時關注京中局勢。 陳、姜、大小于幾位師爺在地方庶務上精熟,面對錯綜復雜的朝局卻是難以把握。 這群京中幕僚的到來,著實幫了沈瑞大忙。 尤其謝先生,乃是先禮部尚書白越身邊重要謀士。 白越是翰林侍講學士出身,與楊廷和交情莫逆,倍受提攜,乃官至尚書位,是楊黨的中堅力量。 白越故去后,其膝下三子皆庶出,學識平平,并未出仕,家中幕僚門客自紛紛散去,楊廷和就接收了其中一批人。 謝先生來魯既是受楊廷和所托,也是他見沈瑞年紀輕輕政績著實耀眼,有背景、有圣眷,又肯干、又會干,實是前程可期。 到了山東與沈瑞多次深談,彼此都十分滿意。 而謝先生曾為九卿幕客的身份,及其學識、見識也讓一眾幕僚心服口服,他即成了沈瑞的謀主。 謝先生一語提到了當初劉健謝遷被劉瑾趕出朝堂,此樁事直接改變了正德朝朝局,可謂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幾位幕僚也是在京多年,不知仔仔細細將這件事研究了幾百遍。 細究起來,當初劉瑾能攆走劉謝,并不是他劉太監有多大本事,根子上,還是因著剛登基的小皇帝對于一直把持朝政的老臣們已十分不滿。 當時朝中皆劉謝李門人,上書必提劉瑾必規勸皇上,這“眾口一詞”,便是犯了皇上的忌諱。 而今呢,又是滿朝齊齊發力,同樣“眾口一詞”要扳倒劉瑾,皇上心中會半分感觸也無?! “何況這是‘清君側’!”謝先生又補充道。 眾幕僚更是無言以對。 清君側,清君側,自古臣下起兵打的多是清君側的旗號,喊著要保護圣主,然佞臣對應的便是昏君,君王身邊出了佞臣,這哪里還是什么圣主,分明就是昏君。 如今若大家隨著檄文的節奏參劾劉瑾,不正是遂了人家“清君側”的意,在罵皇上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