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1章
自小皇帝登基起,淳安大長公主就堅定的站在小皇帝這邊,對抗張太后、對抗張家,又幫著小皇帝做了許多事。 小皇帝已經將淳安大長公主視為自己人,連豹房勇士都交給了淳安大長公主的嫡長孫蔡諒,可見信任程度。 便是看在淳安大長公主的面上,小皇帝也不會太過為難德王的。 不知道是不是淳安大長公主得了小皇帝暗示私下提醒了德王,這幾年一直沒聽到過德王的動靜。 沒想到,這人始終不曾收斂,只是沒鬧大罷了。 “德王,是強占了民田吧?”沈瑞雖是問句,語氣卻頗為肯定,又有著深深的無奈。 淳安大長公主與他沈家、與楊家同樣關系匪淺。 大于師爺點頭道:“去歲,是德王六十整壽,不少人投獻田地。其中有人說是投獻,卻,投的不是自家田地。而德王府更是根本不管的,直接強占了去。” “許多農人上告無門,大多只能認了,做了王府的佃農。”他覷了覷沈瑞面色,又道,“然去歲兗州既有旱災,又有匪禍,田畝減收,而王府佃租不減,一冬一春,逼債不止,春耕的子粒也不給留下……這才逼得農人逃了……” 事涉藩王,大于師爺也格外謹慎,人證口供整理得齊全。 大于師爺頓了頓,嘆氣道:“學生曾在兗州十余年,德王府著實……不得人心,又有水旱災情頻發,百姓甚苦。若只是流民,還則罷了,學生甚怕有人落草。” 沈瑞面色陰沉。 大明藩王里良善的少,作威作福的多。 就算藩王們沒有被野心吞噬掉去覬覦皇位自己造反,這份貪婪也會逼得他們藩地的百姓造反的! 只是這樁到底是兗州事,兗州知府沒動靜,濟南府布政司里恁多大員沒動靜,他沈瑞一個離著千里的登州知府卻跳出來,委實是越權踩線了。 更勿論還有淳安大長公主這一層。 沈瑞揉了揉眉心,道:“先生且先將口供留下罷,此事因涉藩王,須得仔細斟酌斟酌。”又道:“過兩日魯南流民到時,還要辛苦先生cao勞。” 大于師爺應聲,行禮退去。 獨留沈瑞一人在書房,反復翻看著那一摞口供,手中墨塊在硯臺里一圈圈轉著,卻遲遲沒有落筆。 登州歷來少有流民投奔,府衙縣衙大小官員都沒什么安撫流民的經驗。 好在,新來的知府沈大人在行。 沈大人就是因著“擅長賑災”、“屢立奇功”才被推薦外放山東的,這個名聲也給登州府上下以信心。 安置流民的會議開了幾場,應急方案也謄抄了十數份分發各處。 登州衛亦借出人手,全力配合。 府衙貼出告示來,直接捅破流民將至的事兒,從正面引導輿論,減少流言為百姓帶來的恐慌。 一番動作下來,流民的到來并沒有在登州引起多大的波瀾。 只是,流民的人數還是出乎了大家預料。 先頭被送來的那些領頭的只記得自己帶出了多少人來,并不會管這一路過來沿途有多少加入的、多少走散走失、多少傷亡的。 他們接到的任務只是將流民都攆來登州,沒人會閑得整理流民人數。 因此在大于師爺問供時,他們也只能說個大概。 府衙按照這個數目,將城外魏家被罰沒的兩個莊子騰了出來,又加急搭了些棚子,不想竟仍沒能裝下。 相鄰秦家、韓家、趙家的莊子上緊急騰出地方來。 且好在天氣已大熱了,簡單搭個棚子總算能先應付下來。 賑災的糧米當然也有缺口,但春夏之交海里河里漁獲豐盛,山上野菜雖過了口感最佳的時間,倒也不是不能食用了。 唯原預備出來“以工代賑”的活計位置,是不可能按照計劃來了。 官府招撫流民的通常做法是立官莊,鼓勵流民開荒。 而登州府這邊荒地也不少,興修水利、拓寬官道、修筑港口,乃至船廠,到處都需要人手,需要“壯勞力”。 因此沈瑞一系原是盼著流民來的。 結果根據書吏差役們加急統計,這批流民總數竟有近五千人,然其中青壯勞力還不足一千五百,多半都是老幼婦孺! 體力活是根本指望不上! 饒是心里知道仇家不可能給他送壯勞力來,但添了這么多張嘴來想要吃死他,沈瑞依舊十分惱火。 登州多山地丘陵,人口并不多,整個登州府也不過十一萬六千多丁口,蓬萊縣因是附郭,人口相對多些,也不足兩萬。 這許多的老弱婦孺一個蓬萊縣是消化不掉的,還要另尋出路。 黃縣、福山縣等州縣清丈田畝、朱子社倉等還在推行中,尚未穩定,貿然將流民送過去很容易引起矛盾…… 就在一片忙碌中,徐氏婆媳抵達了府城。 彼時沈瑞正在莊上視察流民安置情況,得了消息便與丁同知招呼一聲,往官道上去相迎。 沈家一行十數輛大車浩浩蕩蕩而來。 長壽帶人在最前頭引路,老遠見著沈瑞,忙驅馬過來,翻身下來行禮。 沈瑞一把拉了他,笑著道了聲辛苦,便快步趕過去那邊大車前,躬身行禮問母親安好。 官道上女眷不便下車露面,徐氏只撩了車簾,含笑應了聲,又見沈瑞滿身塵土一腦門子油汗,不由心疼,連聲道:“苦了我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