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章
江東多沼澤、涂泥,被開成了一片片的良田。 引入占城稻之后,整個江東六郡成了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 這兩年甚至喊出了“江東豐天下足”的口號,與江北的淮南,成為大秦帝國最重要的糧倉之一。 如今的大秦有五大產糧地,蜀中、河北、青兗、江淮、交趾。 蜀中、江淮、交趾推廣占城稻,加在一起,產量超過北方。 關中只能種麥、粟等作物,所以比起這五大糧倉略有不如,加上關中人口越來越多,產出的糧食還要支援河西、朔方、漠南等地,沒有盈余,自然就不是糧倉。 建業城中,吳州刺史府修的異常華麗,也只比當年的吳國皇宮差一些。 王濬極好排場,出入前呼后擁,長戟幡旗,前后五百余人,皆披綾羅綢緞,鮮衣怒馬,招搖過市。 食則必山珍海味,衣則必上乘蜀錦。 奢侈之名,遠近皆知。 不過百姓卻并不憎恨他,反而十分愛戴,每次提到王刺史,都豎起大拇指。 蓋因王濬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廣施仁政,廢除前吳各種重稅和徭役,剿滅各地盜賊,樹立威信,遠近各族百姓多來歸附。 可以說江東有今日之繁華,一大半是王濬的功勞。 然則這一日,王府中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刺史可知大禍即將臨頭?”來人頷下短髯,正是當初策劃襲擊太子的人之一。 如今的王濬已經六十有七了,從司馬家混到老楊家,什么大風大浪沒見過?斜了他一眼,“閣下有話不妨明說,某政務纏身,沒功夫打啞謎。” “那在下就直言了,太子擁三萬鐵騎入江東,名為清查江東,實則為使君而來!” “哦?”王濬來了興趣。 “使君當年伐吳,不聽太子、杜預號令,擅自出兵,必為太子不喜,這些年使君又不巴結新貴,在朝中沒有靠山,形勢危如累卵……” 這些年太子的權勢越來越大,王濬不是太子一系的人,這些年又與朝廷崇尚借鑒的作風背道而馳,自然會有很多把柄。 “那么閣下以為某該當如何啊?”王濬笑道。 “為使君計,不如上表,告老還鄉,倒也可以頤養天年。”短髯者目中閃過一道精光。 王濬的功名心重,權力欲也大。 在司馬家手上混到五十多歲還沒出頭,投奔大秦,靠鎮壓士族豪強,交了投名狀,才得到重用,滅吳之后,更是被皇帝賞識,鎮守江南最重要的吳州。 王濬怎么可能告老還鄉? 這幾年江東大治,他還想憑此政績,登臺入閣,成為大秦第五位平尚書事。 “閣下還有其他辦法否?”王濬神色間凝重起來。 太子不一定要治他死罪,但打壓是不可避免的。 “辦法當然有,只要大秦的太子還在一日,使君的位置……終究難以保全,這大秦的江山遲早是太子的,除非太子有個什么三長兩短……” “你們好大的膽!”王濬低聲斥責道。 不過神色間并未有多憤怒。 短髯者一聽這語氣就知道自己sao到了王濬的癢處,“使君當年也是叱咤風云的人物,當斷不斷,后受其亂。” 王濬的膽大人盡皆知。 太子三萬鐵騎南下,不免讓人浮想聯翩。 整個江南還有誰需要如此大動干戈? 王濬道:“閣下乃司馬家故舊,不必藏著了,開誠布公吧,你們想做什么,想要某做什么?” 短髯者一愣,沒想到這么快就被認了出來,不過想想也是,如果沒有這層身份,王濬又豈會給機會單獨面見? “哈哈,果然瞞不過使君!不錯,在下正是司馬家故舊陳滿!” “陳滿?”王濬回憶了一番,“令尊可是當年的陳休淵?” 陳騫字修淵,河東大戰,陳騫率偏師攻破華陰重鎮,直撲長安。 如果當年的司馬炎聽從陳騫的意見,扔下河東不管,二十萬大軍攻入關中,只怕勝敗猶未可知。 當時王濬就在陳騫麾下,受過陳騫的恩惠,所以陳滿算是故人之子了。 陳騫死的早,家族逃過大秦清算,不過大秦放過了他們,他們沒打算放過大秦。 畢竟先有殺父之仇,后有奪田之恨。 “如此說來,你是受司馬家的委托而來?”不知不覺間,王濬已經反客為主。 陳滿一咬牙,“不錯,某受司馬公之托而來,邀使君共舉大事!” “何為大事?”王濬的臉上看不到絲毫虛情假意。 一個快七十歲的人,一生的閱歷讓他毫無破綻。 至少以陳滿的檔次,看不出任何不妥。 以現在的形勢,是他們更需要王濬,而不是王濬需要他們。 第九百六十七章 大事 “明公當年亦受司馬氏大恩,如今既然楊氏不容,何不舉兵?以明公之才,上可出江淮而制中原,與楊氏爭天下,下可吞荊襄,取巴蜀,南并交廣,與楊氏劃江而治!今楊氏太子南下,此千載難逢之機也,天予不取反受其咎!”陳滿滔滔不絕道。 言辭頗為打動人。 不過王濬仍在沉吟,一臉的猶豫之色。 只要沒開口拒絕,就說明還有戲,司馬望和陳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王濬身上。 他們也暗中觀察過王濬多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