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2章
“孟子曰: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朕希望大秦的子民都能有這樣的精神,無論是士人,還是將士、百姓,無論是士族豪強,還是寒門庶族,你們生在華夏,就要華夏的精神,華夏的傲骨!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諸位當以此自勉也!”楊崢目光掃過臺下的人。 人群中的眼神一個個的火熱起來。 司馬家的各種破事,給了華夏文明一次重擊。 為國為民的大丈夫越來越少,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越來越多。 當然,也并不能全怪司馬家,春秋戰國時的齷齪事也不少,人性是黑暗的,楊崢一直覺得歷史的黑暗是因人性的黑暗而形成的。 司馬家只不過把臺下的臟事直接拉到臺面上干。 人家王莽、董卓都還顧著點臉面。 就像有人暗中往泳池里撒尿一樣,人家是偷偷摸摸的干,你司馬家是直接站在岸上,往水池里尿。 竊了天下也就竊了,好好經營洗刷污點也就罷了。 偏偏司馬家更大的鍋還在后面。 歷史上唯二壓不住異族的,恐怕也就晉、宋…… 這種大型盛會,肯定不能楊崢一個人講。 嵇康、衛瓘、羊祜、陸抗、索靖等大佬都上臺。 楊崢也把最麻煩的提問環節扔給他們。 士人們的問題五花八門,越來越深入,從三皇五帝到無為而治,從禮樂到玄學,從曹家談到司馬家,即便以嵇康的博學也應付不了這么多人。 楊崢慶幸起自己的明智來,說一些不著邊際冠冕堂皇的話,裝完了就跑…… 儒、墨、法、道、佛,有些是幾百年的老冤家了,從春秋時代便一直在辯論。 襖教、西方教也跟著來湊熱鬧。 不過他們的那點東西,實在不是儒、墨、法、佛的對手,講的故事比楊崢講的還要干巴巴的…… 一上來就是神說你們要如何如何…… 你們要聽從主的召喚…… 忽悠一些沒見過世面的荒野村夫還行,在大秦士人面前,沒有任何競爭力。 每一家都想在這場盛會上大展身手,以顯示自己的優越性。 氣氛異常火爆,精彩的言論層出不窮。 楊崢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是騾子是馬,大家別藏著掖著,拉出來遛一遛。 第九百六十五章 書 盛會持續了五天。 最忙的是文學館的書吏,他們要講各種精彩的編錄匯總。 楊崢每天一個開場白,就完事了,接著就看他們天花亂墜、舌燦蓮花。 大秦的學術氛圍也漸漸起來了。 醫學士、工學士、農學士也上臺發表了一番言論,展示了自家的成果。 讓楊崢印象深刻的,醫學士修復了華佗的《青囊經》。 也就是說,手術一脈并未并未斷絕,繼續在大秦的醫學體系中流傳。 除此之外,醫學士對瘟疫、瘴氣等疾病有了行之有效的治療辦法,嬰兒的出生率也大大提高。 有外國使團在場,工學士的成果就不方便展示。 農學士這些年碩果累累,他們提著弓刀,深入南疆不毛之地,搜尋良種,稻、麥、各種蔬菜的產量持續上漲,還有各種新鮮的瓜果,大大豐富了大秦的餐桌。 盛會結束了,但帶來的沖擊遠未結束。 儒、墨、法、道、佛都碰撞出新東西。 其實楊崢覺得華夏土地上的東西都是同根而生,佛本是道,儒道一家,法墨亦是同氣連枝。 求同存異,有沖突的地方,可以融會貫通。 儒家和墨家都在這場盛會中獲得新生,雙方也不再那么劍拔弩張了。 在楊崢的引導下,儒家主攻思想層面的東西,相當于文科。 墨家主攻技術層面的,相當于理科。 儒家對外擴張,墨家在內生長。 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各忙各的。 連西邊的教派也學會了新東西,至少會講故事了,加入了很多儒家的東西。 佛門更是如此。 歷史上佛門跟儒道融合,才弄出了新東西。 文化這一塊上,大秦是有自信的,隨著國家的強盛,外面的東西影響不了大秦,大秦的東西反而能影響他們,反向輸出。 之后,大秦各地的文藝氣息漸漸濃厚起來。 市面上出現了大量的傳奇、戲曲、評書,大多是根據歷史改編而來。 這種東西漢代早已有之,司馬遷的史記里面有刺客列傳,說的就是一些奇人軼事。 不過最受歡迎的還是一本《三國演義》。 不用說,自然是出自楊崢口述,陳壽擴寫和潤筆,文學館修正、加工。 從黃巾之亂到四家歸秦,出場人物兩千多人,很多人物都經過文學館的人尋訪其舊事,有些甚至詢問了當事人……然后推敲人物性格。 比歷史上的《三國演義》更為細致,洋洋灑灑兩百一十七萬字。 對每場戰役都仔細復原。 對諸葛武侯、關云長、曹孟德、孫仲謀等人的形象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藝術加工。 司馬家則全族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一經問世,便掀起了轟動。 全國的大街小巷全都是說書之聲。 每天傍晚,無論販夫走卒,還是士人官吏,都會走向評書館,簡直達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