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0章
大秦要介入,肯定要滅了倭國。 這其中的投入就太大了。 作任何事都要講性價比,勞師動眾的出兵,收益卻遠遠小于付出,如果遇到什么意外,葬送了大秦的安定局勢。 另外,攻下倭國又能如何? 等于是間接讓大秦的文明曙光照耀在倭國土地上,弄不好還讓倭國提升了自己的文明等級。 當然,倭國人口對士族豪強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倭國男人普遍矮小,但他們的女人卻出奇的溫順,成為大秦帝國風月場所的搶手貨,豪奢之家也以蓄養三韓、倭國女奴為時尚。 一開始還是擄掠,但后來逐漸變成倭國女人們想方設法的往大秦鉆。 國家強大了,就會形成虹吸效應。 如今的大秦看中了誰家的土地,其實是他們的祖墳冒青煙了。 比如林邑國,以前跟野人沒什么區別,住著低矮的茅草屋,穿著破衣爛衫,過著豬狗不如的日子。 大秦滅了林邑之后,修建了一系列的港口城市。 讓他們從深山老林里面走了出來,過上了文明人的生活。 當地土人也漸漸適應了新生活,心態上也發生了變化。 以前當奴隸是恥辱,現在則是榮耀。 因為熬上十幾年,就可以獲得秦人身份,擁有自己的土地和莊園,穿上綾羅綢緞,受到秦軍的保護,這在以前根本不可想象。 渤海國也是如此。 白山黑水里的野人,成為秦軍的軍奴,用他們的刀劍揮向自己的族類,靠同族的人頭累積自己的軍功,然后成為秦人。 秦人的生活方式對他們吸引力太大了。 塢堡、土炕、壁爐、煤餅、地窖、棉衣、棉被…… 夏天熱不到,冬天冷不著,天一黑就摟著四五個婆娘大被同眠…… 這種沖擊比宣義司宣傳一百次都有效。 遼北分封的田家、盧家看到好處,也開始招募他們。 白山黑水里的野人越來越少,新的秦人越來越多,幾年間,他們已經忘記了曾今的名字,全部改為漢姓漢民。 而不愿更改的,就成為打擊的目標。 一座座城池塢堡在廣袤的遼北拔地而起,并且繼續向北延伸。 遼北的木材、藥材、皮貨成了大秦的搶手貨。 習慣了此地的秦人很快就發現,除了冬天冷一些,長一些,日子太好過了,春夏隨便往地里種什么,到了秋天都是豐收。 閑的時候打打獵,采采農藥,便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田家和盧家也因當初的先見之明而獲益良多,雖然仍盯著世襲縣令的官職,但他們掌控的土地早就超過了內地的一個郡。 朝廷雖在其轄地設置了鎮撫司、宣義司,但只要不造反,朝廷對他們的所作所為不聞不問。 這也吸引了更多的士族豪強前來。 遼北比遼東更大更廣闊,只要能世襲罔替,獲得永久的封地,士族豪強不會在乎這塊土地冷不冷,再說這時代哪一塊土地不冷? 關鍵在于有沒有價值。 遼北資源實在太豐富了,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若是找到千年老參,足夠一輩子吃香的喝辣的。 能吃飽就不會覺得多冷。 能發財,刀山火海也擋不住別人…… 忙碌夏秋幾個月,儲備足夠的糧食、蔬菜、rou類,燃料,剩下的大半年的時間,都可以呆在塢堡里面享受人生。 比中原一年四季都忙忙碌碌好太多了。 很多塢堡地下修的比地上還要寬闊,公共食堂,公共浴室,全部都是集中供暖。 煤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按照大秦官府的規定,每座塢堡至少要有一個大夫。 人多了,也就不覺得無聊,很多人都胖了、壯了。 隨便一戶漢民,就有六七個兒女,五六個妻妾生十幾個兒子也是常態。 生活悠閑,生存壓力小了,人也好養活,官府也鼓勵漢民多生。 人多力量大,血緣才是最緊密的聯系,熬上六七年,孩子就是一個勞力,若有出息,將來帶著全家飛黃騰達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遼東、渤海國、遼北也迎來一波嬰兒潮。 漢民的數量大大增加,對當地掌控越來越強。 兩個月之后,卡利努斯再次拜在楊崢面前,眼神比上一次更狂熱,“陛下,請讓我入青營,拜陛下為師!” 楊崢有些無奈,這家伙的漢言越來越流利,在太學呆了兩個多月,越發崇拜起大秦來。 尤其是儒家典籍,這廝夜以繼日的研習,刻苦程度令太學里面的老學究都震驚不已,所以對他也就更花心思一些。 白天親自講解,晚上還領著他聽評書。 極其喜歡三國故事,呂布、曹cao、劉備、關羽、諸葛亮、周瑜、司馬懿…… 讓其沉迷其中的同時,也領教到華夏文明的燦爛。 對忠孝仁義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他決定大秦之所以如此穩定,正是因為大家都遵守忠孝仁義這套規則。 “你真的下定決心了?” 青營既然能收匈奴、鮮卑人,也就可以收羅馬人。 僅憑他一個人就想在羅馬復制大秦的成功,根本就不可能,各種阻力和壓力能壓的他喘不過氣來。 再說有些東西適應大秦,未必就適應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