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5章
諸葛亮同時進文武二廟,就算沒有宣義司的宣傳,也被大秦的士人們推崇。 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堪稱千古名臣的典范。 諸葛武侯被士人推崇,關羽卻在民間影響力越來越大,其忠義勇武的形象深入人心。 后世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呂布被吹捧成天下無敵,實則三國時代,關羽才是名將的天花板,作為敵對陣營的郭嘉、周瑜都曾評價過關羽為當世名將。 只不過,關羽的舞臺有些小,前半生跟著劉備顛沛流離東躲西藏,后半生遇到盟友背刺。 三國之后,評價一個將領的勇猛,稱其有關、張之勇,或近似文鴦,從沒提過呂布…… 荊襄、蜀中、河東興起了關帝廟,香火旺盛。 大秦尚武,所以民間多崇拜關羽一些,楊崢樂見其成,關羽跟諸葛武侯一樣,都是忠義的代表。 “去吧!”楊崢揮了揮手,制止了楊旻與他母親劉婉的惜別。 每個楊家子孫都有自己的使命。 “父皇萬萬保重身體。”楊旻眼角隱有淚光,沖楊崢磕了三個響頭,然后毅然的翻身上馬,緩緩西去。 楊旭忽然也感慨起來,“八弟此去,定能讓河中徹底歸我華夏。” 土地,大秦已經擁有很多了。 楊崢一向的原則是貪多嚼不爛,沒有戰略意義經濟價值的土地,沒必要讓將士們去流血。 就像此次西征,文鴦、馬循等將領一直認為薩珊不過如此,絕非大秦之敵,更激進一些人認為即便薩珊和羅馬聯手,也未必是大秦的對手,更何況他們現在正在大戰,大秦完全可以繼續西進、南下,獲得更多的土地。 但被楊崢拒絕了。 即便如蒙古一般打下那么大的疆土又能如何? 僅僅一百多年,蒙古的各大汗國全都被當地同化了…… 一個強大的文明絕不僅僅是兵強馬壯。 對楊崢而言,戰爭時代已經徹底結束了,接下來的日子是建設,是在文化和經濟方向上拓展。 當年承諾過讓大秦的百姓吃飽飯,也該兌現了。 維持一個帝國的穩定運行,遠比征戰四方要艱難。 楊崢的最終目標,不僅是讓大秦子民吃飽飯,還要讓他們有尊嚴的活著,不再被士族豪強肆意掠奪,不再被外人肆意欺凌,不再被人隨意踐踏…… 黑暗的歷史長河中,華夏百姓承擔了太多的苦難和艱辛…… 當然,要做到這些很難,非常難,但不做,永遠沒有成功的可能。 那怕只有自己當政的幾十年里勉強完成,也能讓大秦子民稍微過的舒心一些,給黑暗的歷史長河留下一絲可供追溯的光亮。 一個人要有志向,一個國家也是。 歷史上的西晉就是日子過的太舒服了,所以才會那么拉跨。 對比周、秦、漢、隋、唐、宋、明,就會發現,西晉的外部局面是最好的。 匈奴、鮮卑、羌氐基本淪為中原的打手和走狗,而且被高度漢化。 放眼周邊,沒有一個能打的…… 就這種大好形勢,司馬家還是玩崩了…… 第九百四十三章 想法 司馬家玩崩了,是因為無事可做,整天換著花樣內斗,玩命內耗。 誰用心做事,做好事,誰就死無葬身之地…… 這種政治生態下,西晉怎么可能不稀爛? 楊崢絕不允許大秦也出現這種狀況,所以就不能讓大秦朝廷閑著,也不能讓各大封國閑著。 楊崢把他們封出去,不是讓他們躺平,也不是讓他們野蠻生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必須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與中原保持同步。 這樣也能加強對封國的管理。 夏國的事就是一個教訓,楊崢故意晾著他,就是要看看他的膽子究竟有多大,想干什么。 還好,楊毅還沒到無法無天的地步,知道收斂,上表請罪。 不過現在自己在位,他就敢堂而皇之的跟杜預摩擦,若是以后自己不在了,后果不堪想象,未來需要稍稍打壓一下。 也不是怕他篡位,太子的地位早已穩如泰山。 楊毅的實力、名分都不夠格。 楊崢最怕是中原西域內耗,重現司馬家八王之亂的慘事,消耗華夏好不容易積攢的生機。 “朕準備制定十年規劃,百年大計,讓大秦和諸封國有計劃的發展。” 十幾年在涼州,面對無比強大的司馬家,楊崢也曾制定過三年計劃,無非就是積蓄多少糧草,訓練多少士卒,還停留在原始階段。 后來攻滅司馬家,奪取中原,三年計劃也就被漸漸廢止了。 “我大秦不是主張無為而治?”楊旭疑惑道。 “不矛盾,無為而治是針對百姓,不是針對封國和官府,而且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十年規劃,是朝廷有個計劃,而非放任自流,比如說,朕準備打造一支海船隊,出使南洋諸國,將他們也納入華夏文明圈中,再比如十年之后,人口增長三百萬等等。” “敢問父皇,何為百年大計?” “朕也沒想好,既然是百年大計,就要深遠考慮了。”楊崢笑道。 楊旭也微微一笑,“父皇約束諸封國,本身就是百年大計,兒臣近年來遍習史書,發現歷朝歷代都是先亡于內,再亡于外,若諸封國能同仇敵愾,大秦必能超越前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