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有教無類,最早便是孔子提出的。 儒家內在信心就是仁義道德,四書五經正好安撫四方蠻夷們未“開化”的心。 科舉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朝廷每年招收的名額就那么多,很多在中原落第的儒生一咬牙,在宣義司登個記,領個宣義掾的官銜,一頭扎入西域、高原、遼東、南疆等地。 稍微努努力,就能混個一官半職,幾年之后做出政績,中原會優先升遷,調入內地為官。 這為寒門庶族打開了另一條通道。 雖然開了科舉,但士族豪強子弟自幼讀書習武,還有家中長輩的言傳身教,朝廷的動向和心思他們了如指掌,往往能猜中朝廷取仕的內在邏輯,科舉的優先權依舊掌握在他們手中。 寒門庶族子弟一半的心思要用在生存上,科舉不僅需要苦讀,還要一定的眼界,這方面寒門子弟自然落入下乘。 邊地苦寒,士族子弟不太看的上,寧愿在內地熬著、卷著。 而其實越是苦寒的地方,越是鍛煉人。 寒門庶族子弟去了,能飛快成長,也容易出政績,被上面看到。 楊崢是力所能及的讓所有底層有志之士都有向上的通道。 絕對的公平做不到,至少要相對公平。 第九百三十二章 上策 文鴦大軍進入大宛,引起了一陣轟動。 裝備之精良,士卒之精銳,軍容之鼎盛,堪稱三百年來中亞之最。 這跟草原上騎上一匹瘦馬左手一把破刀右手一把破弓的控弦之士形成了鮮明對比。 秦人威武挺拔的身軀、高大健壯的戰馬,給大宛百姓留下了深刻映像。 這時代人的身體素質其實普遍不如中原。 漢末時候,關羽、呂布、諸葛亮都是一米八以上。 能進入中軍的無疑是各地的壯士勇士,平均身高也到了一米七左右,良家子、青營子弟自幼營養充足,自然比尋常人高一些。 游牧的產出絕對比不上農耕,只能作為農耕的補充。 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游牧能提供足夠的食物來源,歷史上大概就不會出現農耕文明了。 中亞的耕種技術明顯不如中原,比較粗放。 而且大多種植經濟作物——蒲陶,釀出的蒲陶酒在中原是搶手貨。 貴人老爺們自然愿意多種蒲陶。 平民百姓饑一頓飽一頓是常態,遇上戰亂和天災,往往能毀滅一個族群。 這么一支騎兵到來,讓興秦郡的百姓和將士大為心安,也讓他們知道大秦帝國的豪橫。 尤其看到來的還是大秦第一猛將,很多人都在為薩珊人默哀了。 “拜見大都護!”文鴦老成了許多,早已不復年輕時的桀驁。 大秦統一天下之戰,處處都有杜預的身影,放眼天下,也就皇帝和杜預能讓他低下高傲的頭顱。 “文將軍免禮,此戰有文將軍之助,有九成把握矣!”杜預一臉欣喜。 他與皇帝也算是心有靈犀了,奏表中隱晦的提了幾句,楊崢就把大秦帝國最精銳的人馬派來。 “哦?莫非這薩珊人還有勝算?”文鴦掃了一眼杜預身邊諸將,馬循、田章、李特都是聲名赫赫的驍將,北面還有夏王的人馬。 “非也,擊敗薩珊人不難,難的是完全占據河中,薩珊人經營此地十余年,城池高聳,人心穩固,是以,我軍不戰則矣,要戰則畢其功于一役,萬不可陷入對峙的泥沼之中。” 河中距離薩珊近,距離中原遠,薩珊有內線優勢,耗下去,肯定是大秦不利。 而且薩珊的河中總督似乎就是這個意思,在進攻西域失敗之后,迅速轉為防守,沿著藥殺水、烏滸水修建大量工事。 “原來如此!”文鴦點點頭。 “將軍原來疲憊,可先令將士休整數日。” “遵令。”文鴦拱手。 三日之后,將士們才養足了精神。 諸將齊聚,商議進兵之策。 巨大的沙盤上,中亞的山川地理盡數涵蓋其中,這是錦衣衛和宣義使們的功勞。 他們化作商旅、流浪者、雇傭軍等等,在這十年間他們足跡遍布中亞、地中海。 不過諸將的注意力都被杜預身邊一個大腹便便的胖子的吸引,此人長相是漢人,但穿著卻極其另類,全身都披掛著黃金和寶石。 杜預還介紹,胖子便自來熟的向眾人拱手,“哈,在下馮琦,當年與陛下私交甚篤,也算是從龍之臣,先為西域密使,為大秦收羅西地的情報。” 五句話,一句說名字,剩下的三句都在說名頭。 私交甚篤,從龍之臣,瞬間就把眾人唬住了。 一旁的杜預沒有反對,只有滿臉的苦笑,更讓眾人確定了他的身份,不由得目光敬重起來。 “諸位老弟無需緊張,當年陛下在隴西,外有郭淮鄧艾逼迫,內有李彌等人作亂,形勢危如累卵,若非某挺身而出,陛下可就要遭老罪咯——” 這廝越說越玄乎,唾沫橫飛,將一場好端端的軍議弄出了說書…… 話說多了,也就被人聽出是在吹法螺。 再說能西征的將領,哪一個不是人中龍鳳? 終于讓脾氣不錯的杜預也不耐煩了,輕咳了兩聲,“馮使君,閑話以后再敘,大事要緊。” “哈哈,大都護所言甚是,小老弟,去端杯茶水來,要蜀中的霧山大茗。”馮琦拍了拍身邊最近的茍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