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
“陛下信任,臣感激涕零,只是此事需陛下從長計議,臣不敢妄言,望陛下恕罪。” 說完便拱手告退。 楊崢郁悶,杜預也太小心了些。 不過也能理解,朝中本來就派系林立,現在多嘴一句,弄不好就是為將來埋下禍根。 霍去病、霍光對大漢功勞大吧?誰能想到他們的后代居然被滅族…… 送走杜預,楊崢一個人思索,最合適的人選似乎只有老二楊武了。 不過老二治民屯田還行,兵略有所欠缺。 走到沙盤邊,忽然看到杜預的銅錢落在代郡太原一帶。 心中一動,鎮守這片的是老五楊暉,年紀雖小,心思卻極大。 在青營中便以軍略著稱,身邊聚集能文能武的“小伙伴”也不少,常以衛青霍去病自居。 成為太子楊旭、夏王楊毅之后,最有競爭力的一子…… 杜預嘴上說不參與帝王家事,沒想到卻用這種方式提醒自己。 楊崢搖搖頭,不過他不愿意明說,自己也就裝個糊涂,人選就這么確定了。 楊暉倒是一個不錯的人選,愛折騰,就去遠東之地折騰吧…… 第九百一十一章 都護 熊津都督府設立之后,豪強們果然規矩多了。 老老實實的組織對馬韓、辰韓的最后一擊。 豪強們認真起來,三韓當然不是對手,所謂的五萬大軍,連半個月沒撐到,就被如狼似虎的豪強們擊敗了。 三韓徹底亡國,多了三十一個世襲罔替的縣令。 每個縣比中原小多了。 沒辦法,僧多粥少,即便如此,還有十幾個豪強沒分到。 就在楊崢準備回返大興的時候,豪強們又來整活了,這次他們看上隔海相望的倭國…… 楊崢有些無語,這幫人還真是欲壑難填。 “倭國剛剛立下新朝,頗有實力,非三韓可比,臣建議修養生息幾年,派細作滲透,知其虛實,然后用兵。”衛瓘建議道。 “伯玉所言甚是。”楊崢也覺得有些疲憊。 年紀大了,對領土反而沒有年輕時那么渴望。 不過豪強們愿意折騰,就去折騰吧。 這兩年還是先歇一歇,大家都緩口氣,反正倭國就在哪里,也跑不了。 楊崢要的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猛沖猛打。 眼下當務之急不是攻占多少土地,而是深耕中原。 武功,大秦足夠了,缺的是文治。 回程途中,剛到滎陽,西域卻傳來敗報,西域聯軍對河中的戰事不利,薩珊波斯國力強大,在河中修建了不少城池,細作也得知秦軍將出征河中,嚴陣以待。 西域諸國聯軍都有自己的小算盤,見河中是塊硬骨頭,心思就散了。 兩軍大戰,七萬西域聯軍對五萬薩珊波斯。 誰也沒想到,兩邊陷入膠著時,聯軍一哄而散,尹春陷入苦戰,一萬七千高昌府兵頓時陷入重圍。 不過面對敵人的勸降,他們沒丟大秦的臉面,奮勇血戰,陣斬近萬敵軍,重創不可一世的薩珊軍。 如果不是糧草被吃完了,敵人截斷水源,尹春說不定能創造一個奇跡。 就在即將全軍覆沒時,幸虧于闐軍死命救援,才將重傷的尹春救回。 北面的楊毅軍面對薩珊波斯的城池,也是一籌莫展,雖然攻破幾座,但自身傷亡也重,他的麾下本來也是騎兵居多。 大秦現在面對的敵人不是松散的游牧民族,而是一個文明。 翻開薩珊波斯的歷史就會知道,他們也是一個傳統的征服者,是波斯人最輝煌的王朝,從誕生之日起,便一直在擴張,一直在戰爭。 看完敗報之后,楊崢一臉陰沉。 此次戰敗,對大秦影響很大,西域諸國本來就不怎么配合,現在敗了,他們能心服? “以大漢之強,對西域尚且三通三絕,一場小敗,無足掛齒,此時也可分清西域諸國誰真正歸心大秦。”杜預安慰道。 楊崢沉吟片刻后道:“此戰是朕大意了,不該這么快進軍河中。” 是錯就要認,這幾年太順,以至于有些輕敵了。 西域都沒整合好,就倉促進兵,對手也不弱,戰敗也就在情理之中。 不過話說回來,尹春沒給大秦丟臉。 秦軍寧死不降,深深震撼了薩珊人,讓他們不敢趁勝追擊。 西域仍在大秦的控制之中。 諸國雖心中不服,但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當出頭鳥。 “穿朕詔令,速派醫學士帶良藥趕赴西域,保住尹春!”楊崢對身邊親衛下令道。 人才是最重要的,失敗一次無所謂,下次再來就是。 這一戰,差不多也摸清薩珊波斯的戰力。 優勢兵力,還有主場優勢,卻跟府兵打成這樣,只能說這次是他們走運了。 誰控制了河中地區,誰就站在世界舞臺的中央。 在航海沒有興起之前,絲綢之路就是這塊大陸的經濟命脈。 有利益,當然要爭奪。 你不拿,就會便宜別人。 河中原本就是無主之地,亞歷山大曾攻占此地,安息人曾攻占此地,大月氏也曾占領此地,建立貴霜帝國,然后是薩珊人、大食人、西遼、蒙古、大毛。 華夏也曾嘗試開拓此地,只可惜怛羅斯之戰后,沒等到高仙芝重振旗鼓,安史之亂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