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當年司馬家活著的時候,楊崢動不動就起早檄文罵來罵去的,現在反而忘了。 江東剛剛經歷大亂,大秦四路大軍齊出,檄文可收奇效。 “多謝伯父提醒。”楊崢拱手道。 魯芝亦還禮。 一統中原之后,朝中人才濟濟,大把會寫文章的人。 李密、陳壽、左思、向秀、阮籍、劉伶等等。 楊崢為了編纂大秦版本的《永樂大典》,設立文學館,收集天下典籍,網羅四海有才學之士,連西域諸國的書籍也弄來不少。 一篇檄文還不是手到擒來? 楊崢潤色了一番,加了幾筆,檄文就出來了,名曰《平江南檄》: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自漢室傾覆以來,華夏沉淪,四海攻戰,百姓凌遲,自古圣人出,天下太平,大秦皇帝以神武之才,天人之姿,先克雍涼,再并蜀中,揮鞭中原,司馬群丑望風而靡,天下不平者,唯有江東一隅,今精兵百萬,跨江而望,吊民伐罪,混同河山。王師一鼓而渡江,諸將列降而獻土,厥角稽首,迎我前矛,后實先聲,易如破竹。昭天順人信之助,成我風行草偃之功。合天下以清寧,蘇萬民而鎮撫。恩寬幼主以下,罪止頑抗之人。自今檄到,應守令以境土投拜,有功者賞之,負隅頑抗者,滅之!” 檄文寫的霸氣側漏。 不過文人的德行就是如此,里面的馬屁,連楊崢看了都忍不住臉紅。 “神武之才”說得過去,“天人之姿”…… 檄文其實有四個版本,其他三個過于文采斐然了,洋洋散散上千言,沒有這個簡潔。 檄文首先貼在大興城,立即就萬民沸騰。 百姓們也期待這一天。 分久必合,本來就是天下大勢,人心所向。 第八百五十七章 送行 四萬將士上馬,近十萬戰馬在大興城外集結。 楊旭少有的穿上了盔甲,騎在一匹青驄上,腰間掛著長劍,略顯瘦弱單薄,背后親衛舉著大旗,有襯托出幾分英武。 張軌、北宮純、文濟、李驤等一干東宮將吏隨侍左右。 楊崢還挑選了楊濟、茍晞、禿發樹機能等驍將十三人隨行。 “此番出征,還是多看多想少說少做,不要干預杜都督。”楊崢叮囑道。 “兒臣知曉。”楊旭意氣風發。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少年心性,對軍旅總是多了幾分期待。 夏侯芷卻在一旁垂淚,“旭兒……” 楊崢挽住她的手,輕聲安慰,“兒子大了,有自己的路要走。” “母后不用擔心,兒臣知道輕重。” 楊崢最看重楊旭的一點,不是他的聰慧,而是他性情沉穩,沒有其他少年郎的孟浪和魯莽。 也許是自幼被魯芝教導,楊崢時常能在他身上看到魯芝的影子。 不過這樣也好,后世的大老板們不怕兒子紙醉金迷,就怕兒子想去創業…… 守成之君的難度其實絲毫不亞于創業。 隋文帝留下的鐵桶江山,也經不住隋煬帝幾年禍禍。 每一代的權力交接都險象環生,功臣勛貴們未必會服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子。 宋朝以前,有幾個王朝是安然過度的? 每一代都充滿了殺戮、陰謀、詭計…… 皇帝的位子太吸引人,只要有實力的人幾乎都會發起挑戰。 所以身為太子,一定要鎮得住場子。 “母后為你做了一件披風,旭兒試試合不合身。”夏侯芷抖開一件紅色披風,上前遞給楊旭。 當著這么多將士的面,楊旭有些臉紅,“母后……” 楊崢咳嗽了一聲,“差不多就行了。” 有些后悔帶她出來,若不是自己堅持把楊旭扔進青營,這孩子說不定就垮在夏侯芷手中。 當年收養的三頭蒼狼,全都在夏侯芷的無盡溺愛中胖死了…… 三頭狼養成了三頭豬,每天能吃十多斤rou,嘴特別刁,不是嫩羊rou不吃,不是蜜水不喝,胖的連路都走不動,躺了三年,含笑而逝…… 慈母多敗兒。 以夏侯芷的性子,必定溺愛無度。 楊旭穿上披風,遮住了單薄的身子,顯得更為挺拔。 “母后還為你備了最愛吃的糕點,若是不夠,可派人回來取。”夏侯芷沒完沒了。 楊崢趕緊對身邊的林森使了個眼色,林森會意,戰鼓、號角轟鳴而起。 “時辰已到,起行!”楊崢大聲道。 唰、唰—— 全軍肅然,刀矛舉起。 戰馬打著響鼻向東而行。 “兒臣不在身邊,父皇、母后定要保重身體!”楊旭在馬上拱手一禮。 一瞬間,楊崢心中有些落寞。 兒子長大,也就意味著自己的老去,新舊時代處在交替之中。 不過,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不必過于感傷。 “去吧!”楊崢收拾心情,兩世為人,沒什么看不透的。 “旭兒……”夏侯芷眼淚簌簌落下。 楊旭眼中也涌起水光,但最終還是忍住了,堅定的轉過頭,面相東方揚起馬鞭,“駕!” 隨同將士們一起向前。 楊崢和夏侯芷一直望著他的背影消失在遠處。 回到宮中,夏侯芷居然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