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大戰沒打起來,兩邊的斥候往來如飛,反復絞殺。 不過秦軍的斥候明顯比晉軍強上不少,又有趙飛牛等山賊帶路,和河內如入無人之境,一度滲透進河北。 各種情報詳盡而細致。 晉軍的斥候只是騎兵而已,在裝備精良的秦軍斥候面前沒有任何優勢。 他們的戰馬本就稀少,追不上,也打不贏。 一隊百人的晉軍游騎見到十幾人秦軍斥候,居然率先撤退。 兩邊高下,可窺一斑。 安邑的秦軍漸漸休整完畢,從軹關陘趕赴河內。 為了后方安全,楊崢分兵軹、鄧二城,大軍集于河雍,東面是嚴詢一萬河北精銳駐守的溫縣,東北面是司馬家三王爺駐守的野王,南面是石苞、王渾防守的孟津。 雖然經過休整,身體上疲憊去了大半,但心理上的疲憊依舊在。 戰事持續大半年,難免會思念家人。 華夏內戰,楊崢一直約束將士,不得屠城,隨意殺戮。 這也導致士卒被長期壓抑,無從釋放。 “讓宣義郎多安撫將士,這場大戰很快就結束。” 雖然已經拿下上黨、河東、弘農等重鎮,但楊崢覺得給司馬炎的壓力還不夠。 第七百四十七章 接觸 “陛下,杜都督已經拿下宛城、新野,正南下窺伺襄樊!”趙阿七興沖沖的跑來。 “不愧是杜預!”楊崢大喜。 南陽、河東都是錢糧重地,有此二地作支撐,可從南北兩面夾擊中原。 如果襄陽到手,那就更美妙了。 相當于騎在江東頭上。 襄陽在晉國手中和在秦國手中完全是兩回事。 秦國的版圖連成一片,關中、并州、蜀中的地緣優勢會全部爆發出來,中原和江東只有挨打的份。 不過趙阿七接下來的密報讓楊崢心情有些異樣。 錦衣衛的密報,杜預散許昌府庫財帛,收買人心。 與諸葛緒私交甚密,南陽、許昌之眾,皆歸心杜預。 楊崢反復把密報看了幾遍。 錦衣衛形同自己的家奴、部曲,看問題自然也是站在自己的視角上,難免失之偏頗。 這個時代深受司馬懿的影響。 只要有能力,有實力,就會成為皇帝潛在的威脅。 魏國如此,吳國也是如此,當年孫權打壓陸氏,也是因為此。 歷史上司馬昭與鐘會、鄧艾同樣陷入這個怪圈之中。 這一幕不斷上演,以至于后來的東晉、南北朝,司馬懿式的權臣層出不窮,只要掌權,就陷入與皇權的零和博弈之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要么當司馬懿,要么當歷史上的鄧艾,含冤而死! 東晉十一個皇帝,其中十個是傀儡…… 杜預會不會造反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這個能力。 眼下這一幕,與歷史上鄧艾滅蜀有幾分相似。 以現在的趨勢,大秦一統天下是肯定的。 但問題在于,如何避免走入司馬懿帶來的怪圈。 不過這個問題對于楊崢而言并非無解,南北朝之后的隋唐,權臣篡位之事就少了,其中必然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東西。 “元凱國士也,必不負大秦。”楊崢還沒蠢到去猜忌杜預。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那是因為樹林之外沒有大山遮風擋雨。 楊崢就是大秦的大山。 木再怎么秀,也不可能動搖大山。 當然,以后制度上還要進行改革,以避免走入君臣零和博弈互相猜忌的怪圈。 趙阿七一言不發,仿佛沒聽到一樣。 楊崢心思轉到戰場上。 眼下局勢,不可能長期對壘,將士思念家人,石苞、王渾防守孟津,嚴詢死守溫縣,還有野王的三個司馬王爺。 這種天氣利于防守,不利進攻。 一方動,三方皆動。 如果戰事不利,反而折了自己累積的威名。 黃河是結冰了,但如果楊崢挺進洛陽,嚴詢和司馬家三王封鎖黃河之北,自己就成了甕中之鱉。 洛陽如同一個巨大的魚簍,八門金鎖,進去容易,出來就沒那么容易了。 就在楊崢有退兵之意時,馬隆率一萬精銳從上黨趕來。 “臣以為,野王可下!”一見面,馬隆就直接建議。 孟津、野王、溫縣,野王最遠,卻兵力最多,而且城池最為堅固。 司馬家的王爺當然會為自己著想。 馬隆一開口,楊崢就知道他的心思,“孝興試言之。” “其一,野王距我遠,必有懈怠之意,我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其二,司馬三王皆泛泛之輩,無統兵之能,其三,三王麾下皆部曲、青壯,裝備不足,訓練不精,臣兩萬人馬,踏雪而行,五日之內,必破此城,生擒三人而還!”馬隆自信道。 若是別人,楊崢多少有些懷疑。 但馬隆非他人可比。 可以說太原有一半是他拿下的。 其戰略眼光、統兵能力,也僅杜預可比。 大秦不能只靠杜預撐臺面。 楊崢前幾日還在想一個司馬家的王爺都沒弄到,馬隆此舉正好契合了楊崢的心意。 把司馬家三王一鍋端,此戰便有了一個完美收官。 “朕亦有此意!”楊崢當即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