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大王難道未發覺,近幾年大秦出生嬰兒增多,夭折的也頗多?”魯芝似乎不想在軍事上談論過多,以他如今在秦國的地位,除了楊崢就是他了,連楊崢都要尊稱他一聲伯父。 所以楊崢知道他怎么想,高處不勝寒,高處也引人嫉恨,魯芝是想輔佐楊崢,成就秦國,而不是當一個權臣,所以能讓就讓。 “哦?倒是孤疏忽了。”楊崢自己的孩子都夭折了幾個。 如果連他這個秦王的子嗣夭折率都這么高,可想而知普通百姓。 健康水平上去了,人口也就增多了。 這時代醫術發展是個小巔峰,戰爭瘟疫,誕生了不少名醫。 不過百姓看病仍然困難。 看病難、看病貴不止是后世的專利…… 漢末張角就是靠施符水治病,而掀起浩浩蕩蕩的黃巾起義。 “大王均田分地,去百姓之困苦,立在當下,然百姓之疾病不可能聽之任之。” “伯父何以教我?”其實漢末死在瘟疫疾病上的不低于死于饑餓、戰爭。 “大王于青營開設醫學,何不推而廣之?于每縣每鄉每里設立醫官?將士是大王的子民,百姓亦是大王子民,不可厚此薄彼也!” 楊崢老臉一紅,天天盯著司馬家,盯著天下,倒是把這些忘記了。 青營學醫子弟,大多成為軍中醫官。 思索一陣后,決定建立一個體系起來,“確實是孤疏忽了,青營子弟以后不輸送軍中,學業有成,轉入地方,加宣義掾,納入地方政績考評,醫術高明,則升為宣義郎、宣義令、宣義使,另外,長安成立太醫院,以皇甫謐為太醫大學士,各郡各縣成立醫館,民間大夫、郎中每月可到官府領取一頭羊、一石糧食?!?/br> 最容易誕生科學的地方,恰恰是醫學。 “若有不合理之處,還望伯父指正。”楊崢想了想,又補充道。 行不行,還要看具體推行。 魯芝拱手道:“大王此舉功在千秋!” 第六百一十五章 精誠 漢水之上,清江口。 北面是樊城,南面則是襄陽。 東吳戰船充斥江面,老將丁奉站在船首,眺望南面襄陽。 施績也算是宿將了,打了這么多年的仗,如今這么好的形勢卻遲遲拿不下襄陽。 丁奉面如止水,卻心急如焚。 事實上,他承擔的壓力遠遠大于施績。 司馬昭在宛城十萬大軍,樊城、新野還有三萬魏軍。 后方建業也不太穩。 誰知道張布和濮陽興能折騰出什么事來? 二人互為表里,遮蔽圣聽,排除異己。 讓本來略有生機的吳國,又變得一地雞毛。 內斗也就內斗吧,畢竟牽涉不到百姓。 但丞相濮陽興好大喜功,心血來潮,督造丹楊湖田,鬧得百姓、軍戶精疲力盡,累死著充斥山野,逃亡者不計其數…… 幾年前就有部下勸丁奉,干脆除掉二人,獨攬內外大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都督中外諸軍事,虎踞江東,為子孫謀一場大富貴。 第二天,這個故舊的人頭就被掛在軍營的轅門之上。 丁奉雖然出身草原,但目光深遠,沒有家族支撐,就算獨攬大權又能如何? 東吳這幾年的丞相、大將軍沒有一個有好下場,丁奉這么做了,只會讓東吳更加混亂。 “大將軍,上大將軍請求水軍攻打襄陽北城!”軍師張悌被背后輕聲道。 當年吳主孫休、張布、丁奉密謀除掉孫綝,為了安撫荊州施績,特意封了一個上大將軍。 不過現在看來,施績明顯有些名不副實。 丁奉率領的是水軍,怎么去攻打襄陽北城? 而且丁奉一動,對面樊城的敵軍也會跟著動…… “還有何壞消息,你一并說來?!?/br> “建業有信至,大將軍回軍?!睆堛﹪@了一聲。 “是陛下的意思還是丞相的意思?”丁奉依舊面如止水。 “是丞相的意思?!?/br> 濮陽興的意思差不多就是孫休的意思了,這一次是濮陽興來信,下一次就是孫休的旨意。 大戰兩個月多月,吳軍損失慘重,襄陽紋絲不動。 宛城的司馬昭也按兵不動。 “巨先以為如何?”丁奉聲音低沉了許多,仿佛是在壓抑怒火。 張悌誠懇道:“自古攻城若是不能一鼓作氣,便要長期圍困,襄陽城堅,糧草充足,大將軍以為能耗的下去否?” 才兩個多月,后方就開始叫喚了。 而且施績的樣子并不像能攻下襄陽。 丁奉沉眉不語。 張悌繼續道:“建業和荊州都有流言,說大將軍攻打襄陽,意在消耗施家、步家實力……上大將軍頗為猜疑,是以請求大將軍率水軍攻打北城!” 與步家在西陵一樣,施績繼承朱然的部曲和職位,施家掌控江陵至今已經四十二年。 “當初最先提出北伐襄陽的是施績,而不是某。”丁奉無奈道。 仗打贏了,襄陽歸施家,打不贏,全算到丁奉頭上…… 估計建業那幫人也是這么想。 “上大將軍不能一鼓作氣拿下襄陽,此戰就陷入國力之爭,東魏西魏各行占田、均田,江東一潭死水,拖延下去,國家衰落,百姓窮困,故丞相諸葛元遜之舊事,大將軍不可不引以為鑒。”張悌小心翼翼的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