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秦軍在水土肥沃之地,建幾座大城,養(yǎng)兩萬鐵騎,封鎖草原,完全能夠做到。 歷史上遼國不也是在草原可敦城養(yǎng)了兩萬騎兵,成為耶律大石西遼帝國崛起的關鍵? “此法并非一朝一夕完成,可以三五年一個計劃,分步施行,若能統(tǒng)合草原,那么中原之局也就破了!”楊崢心血來潮天馬行空,魯芝、衛(wèi)瓘、杜預等人負責落實。 衛(wèi)瓘、龐青再次陷入震驚之中,楊崢的胃口大的離奇。 但若非如此,怎能一統(tǒng)天下? 傳統(tǒng)的攻城掠地、東西對抗很難打開局面,歷史上北齊出了一些列的禽獸皇帝,西魏仍舊花了幾十年才滅了東魏。 時間一長,西魏變成了北周,北周變成了大隋…… 楊崢可不希望自己家也成了曹家、拓跋家、宇文家…… “大王之雄才偉略,三皇五帝不及也,始皇、漢武亦難比肩,此策若成,大秦將遠邁古今!”衛(wèi)瓘反應最快,最先想通此策的可行性,一大串的馬屁拍過來,讓楊崢老臉一紅…… 當然,天馬行空不難,難的是落實。 不過眼下總算有了一個方向和思路。 剩下的就是群策群力而已。 長時間看,均田制肯定優(yōu)于占田制,但問題是十年之內,肯定是中原先爆發(fā)。 中原原本就有人有錢有糧,實力雄厚,爆發(fā)之后,實力更為恐怖。 楊崢不搞點saocao作,很大可能要被司馬昭按在地上摩擦。 楊崢前半輩子在都是在泥潭里面掙扎,不想再被人壓著打了。 周煜慘敗,看似是急功好利,實則是中原士族豪強的一次反擊。 周煜水平不行,但他手下的中軍都是南征北戰(zhàn)未嘗一敗的精銳。 司馬昭啟用的唐彬、劉弘、王濬、王渾這些人,都是有兩把刷子的。 盡管士族豪強是帝國的毒瘤,但人才鼎盛。 秦國本來就是二元化帝國。 新一代的秦人彎弓控弦,既能農耕,也能游牧。 涼州的羌人、漢人也什么都會。 柿子挑軟的捏。 西域太遠,高原太冷,中原、江東都不好打,唯一的擴張方向就是漠北了。 這跟休養(yǎng)生息的大戰(zhàn)略并不違背。 反而能夠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 這幾年漠北馬大成,配上炒面、牛rou干、茶磚、烈酒等物資,完全能橫掃漠北。 歷代漢人不是打不過草原,而是性價比的原因,中土帝國不愿在草原上花費精力,吃力不討好。 但楊崢的秦國完全沒有這個顧慮。 一是秦國本來就窮,大家都是要飯的,到哪兒不是要?能去中原要飯,當然也能去漠北…… 二是秦國有大量漢化的羌胡,此為統(tǒng)治草原的基礎。 三是府兵制、十二轉軍功已經(jīng)將擴張刻進每一個秦人的骨頭上,楊崢相信士卒絕對愿意去。 歷史的經(jīng)驗證明,進攻者和侵略者占有巨大優(yōu)勢。 積極進攻草原,掠奪人口、牛羊為秦國輸血! 第六百一十二章 吃相 剎那之間,楊崢心中閃過千萬個念頭,這幾年一批批的奴隸轉為待歸,讓屯田奴隸變得緊缺起來。 漠北的叫花子們正好。 會放牧的放牧,會種田的種田。 只要是人,大秦都能榨出他的價值! 衛(wèi)瓘同意了,其他人意見也不大。 漢武帝面對的是匈奴帝國,但楊崢面對是一盤散沙,只需派出騎兵即可。 新招募這么多中軍,正好去草原練練手。 陳騫地緣圍堵太原是良策,但問題是,圍堵太原,一定會消耗河東、上黨、河北的力量,還不一定拿得下來。 馬隆手上一萬中軍和一萬多府兵不是吃素的。 漠北的精華,無非大鮮卑與燕然山之間的廣袤草原。 當年東胡被冒頓擊敗后,一部遷徙至大鮮卑山,遂以此山為族名,逐漸壯大。 “令龐青領四千龍驤營,劉珩領一萬虎賁營,匯合居延六千府兵出擊草原,不求攻城掠地,只求掠起人口、牲畜,熟悉地形?!?/br> 說白了就是劫掠。 “領命!”劉珩又興奮起來。 兵力雖然少了一些,但對付零散的部族足夠了。 很多部落吹噓上馬控弦之士數(shù)萬,但草原能拿出這么多兵力的其實不多,拓跋鮮卑號稱二十萬,真正能稱得上精兵能有多少? 裝備上更不是一個檔次。 秦軍的兩萬騎兵都是能戰(zhàn)的精銳之師。 歷史上大唐幾次橫掃西域、漠北之戰(zhàn),兵力也就一兩萬。 漢武帝面對一個整合草原的匈奴帝國,才不得不幾十萬大軍深入漠北。 但那是國戰(zhàn)。 如今草原上哪一部能稱國? 中原混亂不假,但草原更亂。 這次只是前鋒,未來劫掠草原會成常態(tài)化。 馬無野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國也是一樣。 秦國要實現(xiàn)快速崛起,要么掠奪外族,要么壓榨內民。 歷史的黑暗也在于此。 楊崢覺得中土百姓這一百多年來過得夠凄慘了,尤其是雍涼,東漢中期就開始羌亂,后來一連串的暴亂,邊章、韓遂、王國、馬騰、董卓、馬超、郭汜李傕…… 人口凋零,也榨不出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