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城內越來越多的人涌來,熱情似火。 連白發蒼蒼的老者都提著叉子前來助陣。 他們深一腳淺一腳的踩過街上的血溪,沾上一個個血腳印,卻渾然不覺。 即便有人記起,也沒當回事。 “把某的令旗升起來!”馬隆感覺這輩子就沒這么暢快過。 當年新城三千疲軍就能擋諸葛恪二十萬大軍,現在手上接近萬人,沒道理守不住這座雄城。 漸漸的,魏軍發現不對,城墻的秦人看他們的眼神,仿佛在看一塊塊熟rou。 連續攻打數日,太原城竟然還有這么高昂的士氣,不禁讓他們絕望起來。 唐彬領著一千甲士提著血淋淋的屠刀,在護城河邊督戰,沒有一人敢退。 魏軍攻城變得緩慢了許多,很多就踩在長梯上,不上也不下…… 唐彬在后面看的氣極,“這幫懦夫!” 但再氣也沒有辦法。 州郡兵的戰力也就是如此。 連洛陽支援來的中軍都畏畏縮縮。 大破秦軍大將的確戰功彪炳,但杜河血戰不退,給每個魏軍心中都蒙上了陰影。 糧盡水絕,兩千秦軍視死如歸。 逃走的不到兩百人,其他人全都血戰而死…… 如果秦國都是這樣的士卒,關東何以抵擋? 自韓遂、董卓起,西涼鐵騎就給關東留下了深刻印象。 “馬?”劉弘看著城頭豎著的大旗,“賊軍之中什么時候有姓馬的大將?” 唐彬思索一番,“有一個馬循,還有一個,馬隆!” “應該就是馬隆了!”劉弘目光復雜起來。 新城之戰已經過去七年,很多人已經淡忘了馬隆曾經的輝煌。 不過唐彬記憶猶新,唐彬的父親唐臺,曾任泰山太守,唐彬自幼長于泰山郡,那一年正是馬隆聲名鵲起威震東南的時候,“我軍已經大破周煜,斬甲首兩千,破賊四萬,足以恢復中原人心,若在太原城下受挫,反不為美,不如退軍,扼守陰地關。” 即便現在想打,也打不下去了。 魏軍吃掉杜河的兩千甲士,付出重大傷亡。 士卒連日攻城,早已疲憊。 以兩三萬人就想攻破此城根本不可能,如同四萬秦軍無法攻破上黨一樣。 守城占有巨大優勢。 “不可!晉陽雄險,正該一鼓作氣拿下,否則他日秦軍穩定軍心,太原非中原所有!”一名年輕騎兵緩緩策馬而來,正聽到二人談話。 唐彬回首,只見此人姿態瀟灑、儀表非凡,長須飄然,身高八尺有余,正是匈奴新上任的左部帥劉淵。 雖是匈奴人,言談舉止卻跟漢人一般無二。 他父劉豹在臨晉死于文鴦之手,因此恨秦軍入骨。 劉淵年幼便極為聰慧,師從上黨人崔游,習《毛詩》、《京氏易》、《馬氏尚書》,尤好《春秋左氏傳》、《孫吳兵法》,諸子百家,無不綜覽,志向遠大,尤其崇慕漢朝,常思漢初豪杰隨陸無武、降灌無文,文韜武略皆不如他。 唐彬一臉溫厚的表情不變,“哦?劉部帥所言甚是,不如你引本部精銳為前鋒如何?” 劉弘的嘴角也微微上揚。 曹魏雖然用南匈奴,卻一直防范森嚴。 司馬家掌權也是如此。 唐、劉二人作為司馬家的心腹,自然聞弦歌而知雅意。 劉淵干笑兩聲:“在兩位使君面前,屬下怎敢稱精銳?況我部兒郎只擅沖殺,不擅攻城,望兩位明鑒。” 唐彬點點頭,“既然如此,就退兵吧,無需多言。” 劉弘躍馬向前,彎弓搭箭,人如雄鷹展翅,戰馬虎躍龍騰,一箭釘在馬隆號旗旗桿上,“他日必領十萬之眾,攻破此城!” 第五百七十二章 神劍 遷都之議已定,姑臧陸陸續續開始搬遷,楊崢交由李密、陳壽主理。 第一批自然是四萬余親軍及其家眷。 不過李密沒有著急遷徙,而是趁著農閑,將長安至姑臧的大道梳理了一遍。 北線走安定,過蕭關,經鹯陰渡口進入武威。 南線順渭水向西,走關隴道,穿扶風郡,過陳倉,至天水、南安、金城北上至武威。 相當于把隴右、河西與關中串聯起來。 隴右糧食物資在南安郡豲道縣上船,順水而下,送入長安。 渭河是關中重要水系,將隴右、關中、河東串聯起來,春秋時,秦晉之好,晉國大饑荒,秦國的糧食走水路送入晉國腹地。 關中的優勢不僅是土地肥沃的大平原,還有發達的水系。 糧食和大軍能走水運。 從長安出兵能快速輻射周邊。 這時代的水道就相當于后世的高鐵…… 魏武征伐河北袁家兄弟時,大力修建水道,漢獻帝建安十八年,魏太祖鑿渠,引漳水東入清、洹,以通河漕,名曰利漕渠,九月,作金虎臺,鑿渠引漳水入白溝。 清水、淇水、洹水、漳水等都匯集于白溝,連成一片,白溝溝通黃河流域南轉江淮,北通海河流域而達幽薊的水運交通要道,這也是后來隋唐大運河的基礎。 所以曹魏的河北人力物力能迅速南下,滅毌丘儉、諸葛誕。 原本關中的水系連漢中都能連接起來。 但劉邦出漢中的二十年后,武都大地震,導致漢江的源頭被嘉陵江奪去,漢水自此不能直達關中,所以韓信能暗度陳倉不費吹灰之力,諸葛武侯六出祁山糧道艱難,最終勞而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