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對于楊崢而言,在斬殺鄧艾后,這一戰其實已經結束了。 兵臨長安,只是與蜀軍完成政治會盟而已。 為了帶給姜維足夠的沖擊力,楊崢精選一萬膀大腰圓的關西壯漢,跨上雄健的戰馬,浩浩蕩蕩跨過渭水。 其他步騎則在后方緩緩跟上。 寒風蕭瑟,長安城上司馬家的旌旗招展,城下蜀軍大營橫臥。 比起偌大的長安城,蜀軍營壘顯得有些單薄和瘦弱。 這支人馬不足以吞下長安。 扶風郡也未必能吃下。 不過蜀軍的氣勢還是相當恢弘了,上百桿“漢”字大旗在寒風中招展,士卒龍精虎猛,斥候偵騎往來穿梭。 兵臨長安城下,本身對他們而言就是一種勝利。 此次攻陷長城,便是打通了進入關中的通道,這次不行,下次可以再來,蜀國真有北伐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先調和內部,再積蓄糧草,數年之后,漢中數萬精銳傾巢而出,也許能撼動長安。 僅僅是“也許”。 一個國家的衰弱先是從人心的衰落開始的…… 雄健的戰馬肅立于北風之中,青黑色的甲胄猶如躍躍欲試的潮水,從騎兵出現在北方大地上開始,寒風忽然變得更凜冽,天地也變得更為肅殺。 仿佛一群嘯傲原野的狼群,森然的雙眼盯著東南面的長安,也盯著南面的蜀軍大營。 一桿“鎮西將軍楊”的大旗在千軍萬馬中高高豎起,似乎在雄視一切。 自騎兵出現之后,長安城墻上忽然沉寂起來。 無數人的目光看向這支耀眼的騎兵。 楊崢揮了揮手,千軍萬馬緩緩而動,青黑色的潮水向南席卷。 大地緩慢而沉穩的震動起來。 蜀軍大營中也涌出一個步軍陣列,刀矛叢立,大盾如墻,也頗為威武。 楊崢領著百余親衛甲騎上前。 蜀軍步陣瞬間分成兩列,從中走出百余騎。 最前一人銀色明光甲,盔懸紅纓,腰懸長劍,身軀挺的筆直,緩緩走到兩軍陣前,率先向楊崢拱手,“大漢姜維見過君侯。” 這一年,姜維五十有六,年近古稀,而楊崢三十出頭。 一如兩人背后的勢力。 蜀國已然遲暮,而涼州正朝氣蓬勃。 “大魏楊崢見過將軍。” 其實上,楊崢在氣勢上已經穩穩壓過了姜維。 氣勢其實就是實力的展現,沒有實力再怎么裝腔作勢,心也是虛的,更不會得到別人的敬重。 楊崢的背后是整個涼州,半個雍州,而姜維的背后卻不是整個蜀國…… “君侯帶甲十余萬,幅員數千里,有關山大河之險,何必再屈居司馬氏之下?”姜維一上來就是猛藥。 站在蜀國的角度,楊崢自立之后,才能與他們真正結盟,共抗關東司馬氏。 也能讓楊崢更吸引關東的仇恨。 不過這一招對楊崢早就失效了。 現在自立,便是自絕于曹魏,自絕于中原,丟掉了曹爽、夏侯玄賦予的政治遺產。 廣積糧、高筑墻、緩稱王,對任何時代都有借鑒意義。 “哈哈,將軍多慮了,吾家世受曹氏厚恩,又忝為夏侯氏之婿,家仇國恨未報,卻自立于西涼,與司馬氏何異?天下人亦將如何看吾?”楊崢笑道。 司馬昭都沒稱王,自己稱了王,以后怎么罵他? 司馬家的這口大鍋里面的黑料只會越來越多,楊崢準備吃一輩子,但凡司馬昭干點什么缺德事,楊崢都可以指著司馬家的腦門罵。 姜維也笑了起來,“君侯對曹魏赤膽忠心,當真令人敬佩。” 楊崢老臉微紅了一下,“將軍對劉氏之忠,亦令天下人敬佩。” 實話實話,若沒有蜀主劉禪的支持,姜維夾在益州士人與荊州士人之間,早就被邊緣化了。 把自己跟姜維的忠作對比,令姜維略為不悅,好在兩人都沒心思在這個問題上糾纏,這也不是雙方的核心利益所在。 “今長安孤城一座,司馬孚乃司馬家之柱石,若能擊殺此人,司馬氏敗亡之日不遠,君侯豈有意乎?”姜維顯然不愿放過長安。 就算守不住,摸一把就跑,對蜀國也是極大的激勵。 楊崢轉頭望了望長安高聳的城墻,以及城墻上站滿的守軍,忽然就想到了諸葛恪。 諸葛恪當年的形勢不知超過自己多少倍,二十萬大軍,卻在三千人防守的新城撲街。 司馬家祖傳的本事之一便是龜縮。 “吾正有此意!長安乃大漢之帝都,興復漢室,在此一舉,將軍豈有意乎?” 姜維在哄楊崢上架烤火,楊崢也哄姜維進坑。 再說打下長安怎么分? 這個問題談不攏,則根本沒有配合的可能。 姜維又是一陣大笑,“楊興云啊楊興云,這么多年過去了,爾還是如此狡猾。” 這句話非但沒引起楊崢反感,反而讓楊崢倍感親切。 姜維成名已久,又是天下矚目的英雄,比楊崢早出道三十多年,這一句也不算太失禮。 “將軍謬贊了。”楊崢厚著臉皮道。 氣氛在這一刻反而親近了許多。 “興云提數萬之眾遠來,不試試長安的成色豈不可惜?”拋棄那些虛偽的廢話,這一句才是最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