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鹯陰渡口,六千親衛營、三千府兵默然而立。 肅殺之氣拔地而起。 楊崢騎著烏羽在陣前緩行。 士卒們站在一起,誰能分出羌胡漢? 九千多雙眼睛齊齊望向楊崢,仿佛有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匯入楊崢身體中。 解決這個時代的問題,便能主導這個時代…… 某種程度上,一盤散沙的涼州被自己整合起來。 這足以證明西平模式的成功。 既然羌胡能被整合,鮮卑同樣也能。 有了羌胡、鮮卑,那么本地的士家豪強也就不是問題了。 無非就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楊崢不相信他們都是魚死網破的硬骨頭。 士族豪強本身也并非一個整體,具有天然的分裂性,就算勉強捏在一起,也是各懷鬼胎。 這是一個紛亂的時代,但也是充滿各種可能的時代。 “渡河!”楊崢長槊指向黃河之東,大吼一聲。 “渡河!”身邊親衛也跟著咆哮。 九千步騎邁著沉穩的步伐踏上浮橋。 橋下,黃河已在解凍。 大塊的浮冰互相擠壓,偶爾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 昏沉的天地間雖然寒風仍在呼嘯,但天光已然帶著幾分明媚。 鹯陰渡口,算上奴隸、府兵和雍涼軍俘虜,差不多有五萬之眾,但楊崢不可能都帶走。 兵不在多而在精,兵力多了,后勤壓力也大了。 連場大戰,戰馬的損耗比士卒傷亡多出一倍。 估計西平這幾年的積蓄也揮霍的差不多了。 未來幾年,中原和西平都需要休養生息。 所以在大戰結束之前,盡量擴大戰果,收取紅利。 也不知淮南打的怎么樣了。 很早之前,楊崢也考慮過干涉歷史進程,比如給毌丘儉提醒,讓他北上兗州,打通河北通道,召集舊部,經營幾年,積攢實力,再南下與司馬家爭鋒。 然而,歷史的強大慣性,絕不是這么輕易能改變的。 西平與淮南萬里之遙,消息來往何其困難? 毌丘儉為何聽自己的? 即便毌丘儉聽自己的,就能擊敗司馬家的眾多名將謀臣? 一如當年高平陵時,那么多人勸過曹爽,不要投降,退往許昌。 但曹爽依舊充滿幻想的舉雙手投降。 天下之事,皆由形與勢反復累積,各種內因外因疊加,才最終爆發。 你施加的力不夠,不僅無法改變形勢,反而會被這股時代的巨力扯進去,正如當年淮南一叛時,楊崢反復橫跳,自以為得計,卻引來三面合擊西平。 若不是陳泰、夏侯玄、郭淮、鄧艾、姜維互相牽制影響,楊崢絕活不到現在。 強力干預歷史進程,只會增加各種不確定性。 楊崢最大的優勢,就是知道歷史的進程,知道什么時候該屈身守分,什么時候要拔刀而起。 指望毌丘儉、諸葛誕干掉司馬家,無異于緣木求魚。 還不如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做大做強…… 第三百四十八章 漢關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蕭關又稱漢蕭關。 自秦漢起,便是西北咽喉之地,抵御西北游牧的前沿陣地。 歷史上的大唐吐蕃之戰,宋夏弱雞爭雄,都在此關之下。 渡河之后,黃土茫茫,一片荒涼蕭索。 安定的精華區域在東面涇水、烏水下游河谷,西面缺水干旱,少有人居。 北地郡被羌胡侵占之后,漢人勢力縮回安定,治臨涇縣,東漢永初五年,先零羌大動亂,攻破安定,臨涇、高平諸縣皆廢。 平定先零羌后,漢人回返,但主要集中在東面的臨涇地區。 蕭關所在的高平縣逐漸荒廢了。 楊崢如入無人之境,沒有一軍前來阻攔。 沿著蕭關故道深入,行了百多里,才見到秦長城逶迤于六盤山上,由西而東橫跨涇河,橫亙在蕭關故道上。 見了此地之地形,楊崢才知道衛瓘、杜預為何要鼓動自己先取安定郡。 等于是一關控鎖南北東西。 河套、河西、隴右、關中皆在此關雄視之下。 不過一百多年的風雨滄桑,秦城與漢關皆已斑駁,有不少坍塌之處。 關上旌旗招展,明顯早有防備。 “雍涼軍大敗,安定胡氏、張氏、皇甫氏聯合,聚私兵四千,共守蕭關!”斥候一身塵土的前來稟報。 楊崢忍不住眉頭一皺,這些安定大族還真是頭鐵。 說是要進關中,兵臨長安,沒想到才渡河,就碰到硬骨頭。 如何處于士家豪強,關系到今后的發展。 一刀切肯定不可能。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張氏、胡氏、皇甫氏對華夏是有功的。 正是他們擋在異族鐵蹄之前。 胡氏不用多說,皇甫氏在漢末有名將皇甫規、皇甫嵩,戰斗在前沿。 而安定張氏,在幾十年后大放異彩。 先是張軌入武威,在五胡之中存蓄漢家煙火,其子張茂,奉東晉為正朔,西控西域諸戎,東抗漢趙劉曜,其孫張駿奪河南地,攻陷隴右,將前涼推向巔峰。 以前在西平,士家豪右虛弱不堪,任楊崢拿捏,但現在則要謹慎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