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要不怎么說還得要個謀士呢? 劉備遇諸葛亮,孫策遇周瑜。 而杜預絕對有資格成為這時代頂級的謀士。 以前是趕鴨子上架,不愿為楊崢出謀劃策,高平陵之變后,杜預也就看清了司馬家的本性。 見楊崢頗為意動,杜預拱手道:“預在西海一年,熟知當地形勢,請命三千部眾,為主公取之!” 稱呼已在潛移默化間改變。 三國都不是大一統的王朝,所謂忠誠也就沒那么嚴苛。 蜀國投魏,魏國投蜀,各有人在。 而楊崢若是能把這些土地收入囊中,有實力成為第四國。 這等名垂青史的功勛,杜預豈能不動心? 楊崢心花怒放,“元凱此去必定成功,我撥六千驍騎營與一千重騎與你,若有難處,可向伏羅城求援。” 杜預笑道:“三千騎足矣,再多虛耗糧草,反不為美,屬下一路招撫討伐,輕而易舉,三月之內,必定成功!” 第二百五十三章 仁義 如果是別人,楊崢就當他吹牛了,不過杜預就另當別論了。 他這么賣力表現,其實也為了今后杜家能有一席之地。 京兆杜氏已經陸陸續續遷來西都,連賦閑的杜恕也被秘密請回。 不過杜預沒提,楊崢就當不知道了。 以杜恕的性格、以及地位,不可能拜在自己麾下。 “屬下還有一不情之請。”杜預拱手道。 “元凱但說無妨。” “此番破羌之戰,擊潰敵五六萬之眾,俘虜一萬三千余眾,若是放歸,必能宣揚主公之仁義于雍涼,下一次鄧艾來犯,必生懼我之心。” 原以為會是出征的事,沒想到是關于俘虜。 仁義! 楊崢抬頭看看春天的天空,萬里明凈,浮云朵朵。 現在有資格講仁義嗎? 按說自己對西平漢民夠仁義的了,輕徭薄賦,平日里參軍最不積極的就是他們,鄧艾軍一來,人心立即浮動起來,一些大戶跟朝廷眉來眼去的。 楊崢搖搖頭,“元凱宅心仁厚,然西平正缺人丁,不可務虛名而處實禍。” 鄧艾的水平楊崢還是相信的,放了這些俘虜,過不了兩年,在鄧艾的鞭策下,又會提著刀來砍自己。 而且絕不會手軟。 “這些人的家眷都在東面,未必會心悅誠服。”杜預還不放棄。 楊崢心中好笑,做奴隸還要他們心悅誠服干什么? “我會單獨在大允谷開一塊屯田安置他們,為他們找些羌人女子為妻,也可以為他們聯絡家人,若是愿意舉家遷往西平,則轉為待歸,護羌府補給土地。” 西平的土地還是很多的。 一些適合大規模耕種的地方,被設置為屯田。 大量的小河谷、山谷等地,則處于無人管理狀態。 地廣人稀,土地多的是。 后世大唐經營河湟,成了能與蜀中并立的產糧之地。 而河湟的畜牧業則是蜀中無法比擬的。 若能吸引雍涼百姓前來,倒也是一樁好事。 想及此處,楊崢靈光一閃,“元凱,以土地吸引雍涼百姓入西平如何?” 杜預也眼神一亮,“大善,昔日大秦以田地吸引關東百姓,西平可以一試,不過賦稅也要降低一些,才會對雍涼百姓有吸引力。” 雍涼也是地廣人稀,但這些年賦稅逐漸增加。 司馬父子聯合士族而取天下,所以必須代表士族的利益。 這也是兩晉的病根所在。 從曹丕時代起,越來越多的士族崛起、壯大,掠奪土地人口,朝廷能收上來的賦稅越來越少,只能增加對庶民的掠奪。 苛政猛如虎。 兩漢田稅十五稅一,甚至三十稅一,大部分時候維持在十稅一左右,當然這是兩漢還算清明的時候。 到了曹魏,則成了官六民四,民間有牛自耕則五五之分,每戶還要出絹二匹、綿二斤的戶口稅,這還是魏武時代“輕徭薄賦”時期。 除此之外,還有相當繁重的徭役、兵役、雜稅等等。 一場大戰,民間為之一空。 曹爽伐蜀大戰,就把雍涼的底子耗空了。 羌氐百姓怨聲載道。 一個普通農民,風調雨順耕種一年,落到自己嘴里的只有兩成左右,只夠全家喝稀勉強餓不死。 所以很多人寧愿投奔士族豪強為奴為婢,躲避繁重的賦稅和徭役。 到了晉代,天賦更是高達十稅八。 百姓基本就是連奴隸都不如了。 所以西晉立國之時,關中羌氐鮮卑的叛亂此起彼伏。 楊崢越想越覺得這個計劃有實施的可能性。 百姓都會用腳投票的。 司馬父子掌權之后,三國會越來越稀爛。 楊崢感覺自己抓住了一絲時代脈搏。 西平最大的優勢是什么? 沒有那么多敲骨吸髓的士族、權貴、官僚。 上層建筑樸實無華,跟隨楊崢殺出來的人,還未腐朽,全都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而洛陽朝堂暮氣沉沉、死氣沉沉! 他們固然不乏一些才智卓絕之人,但都只是這時代的裱糊匠,無法改變房子里的死氣與暮氣。 “此事我立即與魯公商議一番!”楊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