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書迷正在閱讀:穿到六十大壽時(np)、神級綠帽選擇系統(tǒng)、女配生存指南[快穿]、學霸O(shè)nline、仙界最強狗仔、我的美女魔帝老婆、巔峰道術(shù)系統(tǒng)、萬人迷boss跟著醋精跑啦、炮灰替身聯(lián)盟、爭魏
想要把人涮下去太容易了,什么對仗不工整,文采不行,空洞無物等等,隨便找個借口拍死就行了,反正把人涮下去又不算作弊。 就算你八股文章做的天下第一,一點毛病挑不出來,人家也有的是手段,比如,隨便蘸點墨,在你考卷上點一下,卷面不整潔,拍死! 冒襄可是十五歲就考上秀才功名了,結(jié)果,連續(xù)六次鄉(xiāng)試,他竟然連舉人都考不上! 雖說中舉不是一般的難,但是,他也不是一般的厲害啊,他的文章可是公認的好,不管是詩詞散文還是八股文,江南學子都爭相傳頌,以他的水平,不要說中舉了,就是進士登第都沒問題。 問題,他就是連舉人都考不上! 如果說一次兩次還是他經(jīng)驗不足,發(fā)揮不好,那后面幾次絕對是被人故意給涮下去的。 他也因此備受打擊,心灰意冷,蹉跎了十余年,他都三十多了啊,還是一事無成,才子之名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個諷刺! 這一次,他之所以咬牙投效,輔佐唐王靖難,其實也不光是為了陳圓圓。 他也想出人頭地啊,他也想縱橫官場啊,崇禎朝這些貪官污吏不給他機會,唐王靖難成功之后,他總能撈個一官半職什么的吧? 要知道,開國功臣可是不需要什么功名的,靖難也需要重組朝廷,那也等于是變相的開國啊。 所以,他決定賭一把,賭唐王能靖難成功。 那么,唐王到底能否靖難成功呢? 朱器圾沒再吊他胃口,緊接著便將自己的實力和南陽、巴蜀等地的情況詳細介紹了一番。 冒襄聞言,不由驚喜不已。 戚家軍加上白桿兵,還有十余萬精銳,還有二三十萬土司大軍可以征召,更重要的,還占據(jù)了巴蜀這片富饒之地,還有鄖陽府、南陽府等交通要道,大軍出川根本沒有任何問題,這種情況下,靖難成功的可能性太大了! 他忍不住問道:“真的嗎,王爺,您已然有如此雄厚的實力?” 朱器圾淡淡的道:“我有必要騙你嗎,你既已追隨我靖難,這些自然都能親眼看到,我騙你有意思嗎?” 的確,如果這些都睜眼說瞎話,那就有點荒唐了。 冒襄不由拱手道:“王爺,您準備何時發(fā)動,學生必誓死相隨,鞠躬盡瘁。” 急什么? 打下地盤總得有人去管啊,學李自成和張獻忠他們做流寇能成事嗎? 朱器圾不慌不忙道:“俗話說的好,打天下易,守天下難,打天下真不需要太多功夫,只要時機到了,自然水到渠成,問題是這守天下啊,大明足有兩京十三省,打下了,沒人管,是什么后果,你想象過嗎?為什么李自成和張獻忠之類屢屢失敗,你想過嗎?他們并不是沒有打下過什么地盤,他們打下的地盤多了去了,結(jié)果呢?” 這個的確,打下地盤不派人治理,那基本上跟沒打下一樣。 冒襄細細思索了一番,隨即恍然道:“王爺,您的意思是要學生說服復社同濟,助您治理天下?” 這小子,愣是愣了點,腦袋瓜子還是挺聰明的。 不錯不錯。 朱器圾欣慰的點頭道:“對,只要你能說服復社中人隨我一起靖難,那這治理天下的人就有了,你可有什么辦法去說服他們?” 這個。 冒襄又細細想了想,隨即獻計道:“學生以為,想要說服復社同濟,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給他們施展抱負的機會,不怕王爺笑話,我們復社中人,因為得罪了溫體仁和周延儒之流,考個功名都難,想要在官場上施展抱負更難,我們的目標就是改革時弊,肅清朝堂上的貪官污吏,還大明一個朗朗乾坤,奈何,根本就沒這機會啊!“ 說到這里,他都忍不住搖頭嘆息起來。 朱器圾聞言,卻是心中暗自戒備:“你們這幫愣頭青,如果真讓你們掌控朝堂大權(quán),估計我都會被你們氣死!” 當然,話不能這么說,這幫愣頭青必須用哄的,不能來硬的。 表面上,他是毫不猶豫的點頭道:“嗯,這個簡單,機會多的是,現(xiàn)在巴蜀官員就缺的厲害,如若是急于在官場上施展抱負的,現(xiàn)在就去當個縣令什么的是沒有問題的。當然,我也不能讓他們一步登天,畢竟就算是進士及第那也是從六七品做起的,沒有說一進官場就是三品大員甚至二品尚書的,我若是這么做,肯定會有人罵我任人唯親,所以,他們還是得從六七品做起,做出成績來我才好提拔。” 這個是官場上的規(guī)矩,的確沒有誰是一進官場便身居高位的,不管是進士及第,還是狀元、榜眼、探花,大家都是從六品七品做起。 冒襄點頭贊同道:“我們的確不能壞了官場的規(guī)矩,讓人說閑話,相信只要有機會施展抱負,就算是七品縣令,他們也會趨之若鶩的。” 這樣就好,就怕你們好高騖遠,想一步登天。 第324章 拯救孫傳庭 南京禮部教坊司東院梨園,這是秦淮河畔新近開張的一個大型梨園,其大小怕不有數(shù)百畝,園內(nèi)繡樓林立,花草繁盛,美不勝收。 傳聞,里面昆曲班子就有好幾個,蘇州名伶陳圓圓、董小宛,秦淮名伶李貞麗、李香君等皆在其中,每晚都會輪流登臺獻藝,一時間金陵城里的公侯勛貴、達官貴人、讀書人等皆趨之若鶩,每天群玉樓里都是聲樂不斷,場場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