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草色a免费观看在线,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大明王冠在線閱讀 - 第50章

第50章

    他明白一個道理,不能在史書中留下惡名,而《明太祖實錄》初次修書是建文登基之后,前后三年,恰好是朱棣靖難之時。

    在這一時期修成的《明太祖實錄》自然對燕王及諸藩王的“謀反”多有指責。

    朱棣不想背罵名。

    至少在官方的書策中,自己靖難應是承天命而為,所以《明太祖實錄》必須重修。

    換句話說,朱棣當了婊子后,現在也要立牌坊,當初進應天城后,朱棣第一時間是去往奉天殿,去感受坐在龍椅上登基為帝的成就感。

    被楊榮攔住。

    楊榮這個人確實聰慧,他很明白朱棣想要什么,面對暴怒的朱棣,楊榮說了一句話:殿下是應該先去即位,還是先去祭陵呢?

    朱棣二話不說,立即去了朱元璋的孝陵。

    大家都知道,朱棣也很清楚,他的靖難是有問題的,披著合法的外衣,干的卻不是那回事。直接攻進去做皇帝非常不妥,這不是向世人宣告我是為了自己才謀反的嗎,這和他之前打著“清君側”的口號相違背。

    給朱元璋上墳燒點香蠟紙錢,向天下宣告我是遵循祖制為國除害。

    這就是立牌坊。

    重修《明太祖實錄》之外,還要修《古今列女傳》,其實就是在和朱元璋叫板了。

    朱元璋修了一堆的勸誡皇子、大臣的xx錄。

    朱棣一想不行啊,可我也不想去勸誡皇子大臣,那就修一本勸誡老婆們的《古今列女傳》吧,正好先讓解縉熟悉下修書的工作。

    因為接下來要修一本超越《類要》的全書。

    用事實告訴老爹朱元璋,你這個兒子比那個孫子朱允炆更能干,你不是要編修《類書》嗎,朱允炆沒做到,我做到了!

    不僅要比朱允炆好,還要比朱元璋好。

    朱棣自知在武功上無法超越打下江山的老爹,只好在文治上下功夫。

    可文治中最容易出成果守文改制朱允炆用了,且經被朱棣否定,他舉起恪遵祖制的大旗來批判建文帝,卻不曾想也束縛住了自己的手腳。

    就只剩下修書這條路可走。

    要讓馬兒跑,得給馬兒吃草。

    讓解縉去重修《明太祖實錄》和《古今列女傳》,好歹要給他點甜頭,于是大袖一揮,朱棣將解縉升為翰林侍讀學士。

    解縉大喜過望,終有守得云開見日出的喜悅。

    這位大才子經歷的起落比較諷刺。

    洪武年間,朱元璋喜歡修書,解縉從中看到一條青云直上的康莊大道:倘若自己領銜編纂一部卷帙浩繁,同時又切合治國需要的大型類書,豈不是一個迎合圣心,從而躋身皇帝核心幕僚圈的絕妙契機?

    可惜解縉恃才傲物疏狂不羈,在政治斗爭慘敗,最終被朱元璋令其回鄉隨父讀書,并許他十年之后再有大用。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命侍讀唐愚士等編輯經史百家之言為《類要》,可惜不久之后駕崩,修書之事不了了之。

    朱元璋駕崩,解縉擔心十年之后再有大用的圣旨落空,顧不得母喪未葬,辭別九十歲的老父,急急忙忙趕到應天城奔喪。

    卻被人彈劾他違背圣旨,不顧母喪父老,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被貶到河州為吏。

    解縉憤懣無比。

    貶所凄涼無以忍受,于是寫信向翰林學士董倫求救,建文帝下旨召解縉回朝,授翰林待詔——從九品不入流的閑職。

    解縉是什么人?

    是五歲名滿鄉里的神童,是春風得意的洪武進士,是先帝身前“恩猶父子”的紅人。

    且不說官位與待遇的落差,單單是曾經正眼都不愿意瞧上一眼的人,如今卻成了他的上司,這一點就足以令恃才傲物的解縉惱怒非常。

    正因如此,解縉對建文帝和董倫并無半點感激。

    朱棣攻入應天后,解縉“馳謁馬首”。

    后來朱棣勒令董倫致仕,解縉一言不發冷眼旁觀。

    方孝孺拒絕為朱棣起草即位詔書被誅,樓璉受命草詔,歸而自盡,之后,解縉便獻上了他所起草的詔書。

    解縉有才,可惜被功名利祿蒙蔽了雙眼。

    未必有德。

    ……

    ……

    紀綱在去京營天牢的路上,給錦衣衛下了兩道命令。

    善待詔獄之中的黃觀。

    全城追查別有二心的建文余黨,應天城立即陷入風聲鶴唳之中,建文朝當官的臣子們人心惶惶,深恐一不小心全族腦袋搬家。

    黃昏不急。

    一通saocao作猛如虎,他和黃觀都不會有性命之虞。

    吳溥父子更不會。

    現在的工作重心在裝修上:書房、臥室之外,還得有一間實驗室,好在吳溥家的院子夠大,足夠黃昏折騰。

    吳溥也沒意見。

    家里的真金白銀擺著一堆黃金吶,相信黃昏就對了。

    晚膳時,吳溥說了件事。

    說高賢寧不愿意出仕,紀綱沒勸動,大概也得死了。

    黃昏笑說不會死。

    紀綱這個佞臣,做的唯一一件好事就是救下了高賢寧——須知這位骨鯁讀書人在和紀綱交談時,也把朱棣罵了個狗血淋頭。

    紀綱若如實上報,高賢寧被滅個三族一點也不意外。

    不料紀綱隱而不報,還說了些好話。

    朱棣便將高賢寧放回了老家,這位讀書人最后活了九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