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書迷正在閱讀:隔壁的jiejie們、情欲加勒比海、全能狂少、夜鶯、世家、素錦落繁、我真的是幕后黑手、天作之合【高H,繁】、我創造了巫師、重生之異能王妃
又問黃昏,“你現在這個年紀,還在看《詩經》?我且問你,‘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武王烝哉’出自哪一篇,又有什么典故和意義?” 黃昏懵逼。 特么的《詩經》我就知道幾篇,如今甚至只記得一些名句,比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王于興師與子同衣、靜女其姝和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等。 其他的,沒背過! 一時間楞在那里,訥訥的說不出話來。 吳與弼也不敢幫腔。 吳溥見狀略微不解,“淮清橋畔的鄉鄰都說你讀書有黃觀之風,為何連《詩經》中這簡單的一句都不記得?” 黃觀可是大三元奇才,古往今來僅有的“六試皆為首”的人。 黃昏無言以對。 吳溥起身從書架拿下《詩經》,翻倒《文王有聲》篇,道:“你且讀一遍。” 黃昏怏怏拿起,頓時一個頭兩個大。 囁嚅著讀了個“文王有聲”四個字,下一句的第一個字“遹”別說是繁體,就算是簡體,黃昏都讀不出來! 一眼望去,那密密麻麻的復雜繁體字,讓黃昏生出錯覺。 我是個文盲。 我一個頭懸梁錐刺股寒窗苦讀十九年的本科生,來到大明王朝竟成了文盲?! 整整一篇《文王有聲》,竟有一半的字都不認識。 狗日的繁體字! 吳溥以指叩桌,略有嚴厲,“讀。” 黃昏心里一跳。 暗道了一聲別看吳溥平時隨和,嚴厲起來很有點嚇人啊,不愧是當個教書先生的人,深諳嚴師出高徒的道理。 可自己確實讀不了,索性把書一合,道:“我不認識一些字。” 吳溥愣住。 吳與弼也是一臉不可思議的說,“黃昏哥哥,那些字不難啊。” 黃昏腦海里靈光乍現,一臉憂傷的說,“與弼啊,你知不知道一句話,老天爺給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反之亦是如此,老天爺給你開了一扇門,就可能關掉另外一扇窗,所以我擁有你們一般人沒有的眼界,但溺水后也忘記了很多的知識。” 這個理由足夠強大。 吳溥還不信黃昏能預知未來,但他又明白,有的人被水溺后,真的會出現腦病,黃昏這種情況也不是不可能。 所幸還認得一些字,不嚴重。 嘆道:“就你理由多,也罷。明日起,重新讀書吧,讓與弼教你,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幼學瓊林》等讀起走,近幾年的科舉你就別奢望了,踏踏實實讀書,以后和與弼一起參加。”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吳溥還是希望黃昏能夠依靠讀書出人頭地。 黃昏很憂傷啊,心里嘀咕著說你家吳與弼根本就沒去參加科舉,不過卻拜師三楊之一的楊溥,然后就這么開創了崇仁理學。 卻無法發作,吳溥這是為他好。 尼瑪…… 《三字經》之類的書對自己這個已經形成了世界觀的成年人而言,根本沒用好嗎。 真正需要看的是《聲律啟蒙》和韻書。 韻書就是字典。 話說…… 狗日的繁體字,信不信老子把你拾掇了,分分鐘把你簡化成簡單易懂的現代漢語,然后再弄本《新華字典》。 咦? 這個主意硬是要得。 反正朱棣要修《永樂大典》,耗時幾年,數千讀書人參與其中。 找他借點人就行了。 第15章 朱棣登基 第二天吳溥去翰林院點卯應班,出門之前千叮萬囑,讓吳與弼教導黃昏,今日只做一件事:認讀《三字經》全文。 吳溥一走,黃昏就開溜。 被吳與弼一把拉住,說黃昏哥哥你今天要是不認讀《三字經》所有字句就不能讓你出去。 小眼神無比認真。 黃昏也是無奈,又不好打擊這位未來教育家的積極性,只得去書房。 好在《三字經》簡單。 前后沒到半個時辰,黃昏全部認完——畢竟《三字經》耳熟能詳,遇見繁體字參照現代版本,也能認讀完。 黃昏一溜煙跑了。 留下吳與弼瞠目結舌,訥訥的說了句果然不愧是黃觀的侄兒啊。 讀書真厲害! 這才半個時辰不到就認讀完三字經,自己當年可在這上面吃足了苦頭。 黃昏出去瞎混,吳與弼回到書桌前,繼續兩耳不聞窗外事。 黃昏出了城。 找到本地人問路,頂著炎炎夏日,在一處荷塘摘了大量盛開的荷花,又在一條泥河里挖了一大口袋的蚌殼。 回到家吳與弼剛做好午飯。 依然稀飯和榨菜。 這段日子都會這樣,直到朝廷重新發薪俸,吳溥有了收入后才能緩解貧困。 第一步,提取荷花之中的香油。 條件簡陋,只能采取蒸餾法。 黃昏在院子里翻箱倒柜,找出幾個沒用的瓷瓶,清洗得一塵不染,這個時代沒有不銹鋼管,也沒關系,到市場去要了幾根別人賣不掉的竹子。 回家之后對半剖開,將竹子內部關節削干凈,又讓吳與弼坊間借了個拋光用的木賊,順便去摘了些粗葉。 木賊粗拋,粗葉再細磨。 把竹子內部打磨光滑之后,沿著剖開的軌跡合攏,找來繩子死命的綁扎,不留下一絲縫隙,然后將之連接成一個“之”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