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下官覺得秘發公函一事,應增加湖廣一地。” 軍機處參贊大臣瞿式耜,走上前講出自己所想,“湖廣,自古就是錢糧重地,更是扼守腹心之要地。 倘若湖廣一旦生亂,進則威脅中原等地,退則威脅西南、江南等地。 鑒于當前這等特殊境遇,在遼地局勢沒有明朗前,湖廣斷不能受到威脅,否則國朝想平定江南叛亂,只怕是很困難的事情。” 武英殿內一片沉寂。 自崇禎皇帝御駕親征以來,盡管一批守舊派大臣,被點名帶離了京城,這使得維新變法的大旗,能夠在不少維新派手里搖晃起來。 甚至受遼地戰爭的影響,不少矛盾和注意都有效轉移,可是這并不代表著大明內部,就不存在矛盾和隱患。 被崇禎皇帝委以重任的那批大臣,在各自的位置上,都承受著極大的壓力,以確保御駕親征一事能平穩推進,同時保證在維新變法的大勢下,大明的整體局勢是安穩的。 “本官附議。” 沉默許久,楊文岳出言表態。 “附議。” “附議。” “附議。” 隨著楊文岳表明態度,其他軍機處大臣和參贊大臣,紛紛表明各自態度,盡管他們也很擔憂,可時下所處的境遇,他們必須要做些什么。 一直以來,軍機處作為一個特殊衙署,就在朝堂上的定位很尷尬,也恰恰是這般,使得軍機處上下,對崇禎皇帝的態度很看重。 在維新變法的大旗沒有被亮明前,軍機處就一直在推動軍改,這已經讓軍機處任職的官員,和不少有司官員起了隔閡。 這就是崇禎皇帝想要達到的目的。 權力是對立的。 想要做好大明皇帝,就必須要懂得制衡,叫麾下驅使的文武,能夠彼此間制衡起來,這樣皇權才能得到保障。 一旦脫離這一現實,就算想做再多的事情,那也是很難實現的。 “也不知現在遼左前線,戰局究竟是怎樣的境遇。” 楊文岳站起身來,朝殿內所擺戰爭沙盤走去,“從陛下御駕親征以來,國庫和內務府這邊,調撥出去的糧餉就超過1500萬兩。 就先前掌握的情況,遼河套、遼西一帶的局勢,受到遼左前線的影響,已經超出了軍機處先前預判的范疇。 特別是山海關駐扎的關寧鐵騎,受到遼西戰局的影響,悉數抽調出來威逼察哈爾、內喀爾喀等處,這對薊密永三協的考驗,無疑是增強很多。” “陛下采取的軍事策略,對后勤保障要求太高了。” 丁啟睿緊皺眉頭,掃視眼前的戰爭沙盤,“盡管說大批的糧餉,匯聚到各地的軍工產業之中,也帶動不少地域的產業發展。 可軍費開支的壓力,卻都堆在國朝這邊。 前兩日,內務府那邊就明確表態,要咱們軍機處向內閣申請一批軍費,否則僅靠內務府承擔戰爭開支,是堅持不了多久的。” “此事難辦啊。” 楊文岳輕嘆一聲,“倘若沒有江南叛亂一事,我軍機處還能向內閣申請一批軍費,以緩解內務府的壓力。 可現在卻出了這等事情。 想要促成此事,只怕朝中有司的反對聲會很大,一旦出現這種趨勢,只怕會有更多的人質疑陛下御駕親征一事。” 所處的位置不同,考慮事情的角度就會不同,這也會造成很多意見分歧,特別是處在一個特殊局勢下,就更是這般了。 更多的時候,崇禎皇帝待在京城,待在紫禁城,就像是定海神針,能有效的震懾各方勢力。 可現在崇禎皇帝為了他的戰略謀劃,想要通過御駕親征一戰,有效解決一些矛盾,平叛建虜,收復遼疆失地,夯筑更牢靠的維新變法根脈,離開了京城,離開了紫禁城,這也使得一些新的矛盾,會在面臨的新境遇下滋生出來。 很多人的內心深處,都很清楚。 崇禎皇帝御駕親征一戰,究竟是戰勝,亦或是慘敗,將會影響到大明的國運,甚至嚴重的話會威脅社稷統治。 畢竟因為一場御駕親征,大明透支了很多資源,形成了一筆極高的財政赤字,倘若不能取得最終勝利,那么大明就無力解決這些危機,到時暗涌就會掀起驚濤駭浪! “你們聽,是何人在紫禁城喧嘩?” 參贊大臣瞿式耜皺起眉頭,看向楊文岳、丁啟睿他們,被提醒的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流露出各異的神情,隱約間聽到怒吼聲。 “大捷!!!” 這一刻,眾人臉色微變,紛紛轉身朝武英殿外跑去。 卻見數名騎卒,手持軍旗,騎馬而定,站在武英殿前,一個個神情激動,仰天怒吼起來。 “大捷!!!遼左大捷!!天子御駕親征,統率神機營、鎮遼軍等部于遼左大破建虜,斬殺建虜真韃4萬余眾,俘建虜真韃2萬余眾……” 跑出武英殿的眾人,見到此幕,聽聞大明御林軍所喊,一個個露出震驚的神情,不敢相信他們所聽到的。 “大明贏了?” “大明贏了!” 承受著巨大壓力的楊文岳、丁啟睿等一眾留京軍機處大臣,這一刻情緒激動起來,盡管他們很震驚,可眼前的御林軍,卻讓他們無比相信聽到的消息。 此時此刻,不單單是武英殿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