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陛下,倘若將北直隸所設衛所,都逐步的裁撤掉,那涉及地方駐防等事,又該如何明確呢?” 楊嗣昌神情嚴肅,拱手作揖道:“倘若這件事情不能妥善解決,那臣懇請陛下,應暫緩裁撤衛所一事,畢竟一旦地方上出現混亂,這對朝廷來講會造成不小的……” “這件事情卿家就不必擔心了,朕已有決斷。” 崇禎皇帝擺手打斷道:“卿家將該做的事情做好即可,確保在裁撤衛所期間,不過出現相應的動亂,確保衛所下轄的屯田,都能順利追繳回來,并且要補進地方所轄官田中,交各地官府調派。 至于說地方駐防等事,朕會和有司明確的,北直隸裁撤衛所之事,不可心急,要扎實的將此事辦好。 當前北直隸所轄諸府州縣,都在積極地發展,特別是整飭馳道、整修水利等事,朕不希望它們受到任何影響?!?/br> “臣遵旨。” 楊嗣昌當即作揖道。 盡管生出不少疑惑,可是天子都這般說了,那楊嗣昌除了尊奉旨意外,也沒有其他的選擇。 見楊嗣昌這般,崇禎皇帝露出會心的笑意,倘若北直隸治下諸衛所,能夠順利的逐一裁撤掉,那不僅能增擴一批官田規模,還能釋放出一批勞動力,這給北直隸之后的發展,會起到極佳的促進作用。 至于說楊嗣昌所擔心的事情,崇禎皇帝心里早就想好了,不過他并不打算讓楊嗣昌管著裁撤衛所諸事,還管著新軍制的推行。 一個人的能力就算再強,那干一件事情,和同時做兩件事情,所達到的成效,終究是不一樣的。 當前大明就算推動謀改,崇禎皇帝也要避免讓一個人,肩負起過多的職責,要讓他們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情,以此確保所要做的那些事情,都能妥善的得到解決和改善。 第三百一十一章 新軍制 對現階段的朝堂,崇禎皇帝采取的態度很明確,他只側重于他主導的諸事,像別的日常政務,多交由內閣來處置。 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將所有事情,全部都抓在自己手里,這樣就會讓所有事情都辦砸。 所以一個相互制衡的內閣,能讓崇禎皇帝占據主動,使得外朝文官限制在某一范疇內,而他則遙控北方諸省謀改,逐步改變這個破敗的大明。 “王樞輔,你說陛下此次傳召,會是為了何事?”去往乾清宮的途中,黃立極眉頭微皺,看向王在晉說道:“那楊嗣昌先前得天子召見,就告假不來軍機處了,本輔總覺得有些不對的地方。” “本輔也不清楚?!?/br> 王在晉看向不遠處的乾清宮,輕嘆一聲:“應該和有司反對兵餉一事相關,至于楊嗣昌這邊,誰都猜不透他去干什么了?!?/br> 隨著時間的推移,崇禎皇帝通過特設的軍機處,的確促成不少事情的改變,而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崇禎皇帝選擇特殊的時期,而突然決定做起來的。 這也讓王洽、王在晉這些軍機大臣,并不清楚天子心中所想,只是決斷下來了,旨意傳達了,他們根據所定去盡所能的落實。 走在這紫禁城內,看著沿途的諸上直親衛軍,王在晉、黃立極心里頗為感慨,從京衛都督府特設后,外朝想了解內廷的動向,變得是格外艱難,甚至可以說一點風向,都打探不到了。 這在過往是不敢想象的。 “臣等拜見陛下。” “免禮吧?!?/br> 乾清宮內,崇禎皇帝放下御筆,看著拱手作揖的王在晉、黃立極,臉上流露出淡淡的笑意。 楊嗣昌尊奉自己所下旨意,離京趕赴保定府,去和直隸巡撫盧象升,明確推動北直隸裁撤衛所一事。 那么伴隨著衛所的逐步裁撤,圍繞大明的軍制調整,就要有條不紊的推進,以確保大明各地的安穩。 “朕此次召見兩位卿家過來,就是想聊聊裁撤衛所后,如何確保地方安定之事。”崇禎皇帝神情嚴肅,看向王在晉他們,開口道:“楊嗣昌尊奉朕的旨意,已離京趕赴保定,推動北直隸裁撤衛所諸事,最遲一年時間,最快半年不到,我北直隸治下就再無衛所,針對這一情況,朝廷也要適當做出些調整,以確保地方的安定才行?!?/br> 王在晉:“……” 黃立極:“……” 聽聞天子所講之事,他們就知道楊嗣昌離京,必然是有著事情的,只是沒想到是涉及進一步裁撤衛所諸事。 “這些是朕的一些構想,兩位卿家可以先看一看。” 崇禎皇帝拿起一份公函,遞給身旁的王承恩,對王在晉他們說道:“如果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都提出來,我們君臣細化相應細節,切實落實大明的軍制調整。” 王承恩捧著這份公函,便朝王在晉他們走去,此時的東暖閣內很安靜,王在晉、黃立極的心情很復雜。 調整大明軍制,這可不是小事。 改好了,那皆大歡喜。 改壞了,那危急社稷。 崇禎皇帝穩坐在龍椅上,看著神情復雜的二人,臉上卻露出淡淡的笑意,對他們心中所想,其多少能猜想到一二。 無非就是推動大明軍制的謀改,是件牽扯層面廣、涉及利益多的事情,真要是逐步在大明推動起來,必然會引起眾多的反對。 萬事開頭難嘛。 有一才能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