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免禮吧。” 崇禎皇帝擺手道:“今日召見諸卿過來,不為別的,就是想要議一議,調整京畿衛戍的事情。 當前京城這邊,有九門提督統轄,京營撤離京城的事情,也在積極的謀劃中。 加之先前裁撤部分京衛,事情做的不錯,并未引起大的浮動,朕覺得拱衛京畿的駐防體系,也是時候重新厘清了。” 王洽、李邦華、周延儒、王在晉、黃立極幾人,聽聞天子所講之事,露出各異的神情,不少是流露出驚色的。 本以為此次天子召見他們,是為各地叛亂的事情,卻沒想到是為京畿衛戍,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 “陛下,此事是否從長計議?” 王洽硬著頭皮,作揖道:“調整京畿衛戍的駐防,這本就是件大事,倘若期間出現任何差池,會給社稷帶來動蕩啊。 當前朝堂的局勢剛剛穩定,而陜西境內的流賊平叛,取得一些不錯的進展,若是這個……” “朕召集軍機處過來,不就是商議此事嗎?” 崇禎皇帝皺緊眉頭,轉過身來,“看看現階段拱衛京畿的駐防體系,都臃腫、混亂到什么程度了。 當初裁撤京衛時,朕就講明要探索去衛所化,幫助國朝減負,為社稷謀一條新路。 這要顧忌。 那要忌憚。 若是這般的話,朕要軍機處干什么?就等著外敵再度來襲,殺進大明關內,再叫社稷陷入萬劫不復可好?” 崇禎皇帝的話說的很重,叫王洽身上生出冷汗,反倒是李邦華、周延儒、王在晉幾人,對天子所講頗為認可。 的確。 拱衛京畿的駐防體系,有裁撤京衛的先例在手,的確要到了動一動的地步。 像崇禎二年建虜進犯大明關內,這等驚世駭俗之事,絕不能再發生了,不然大明社稷必然萬劫不復。 “朕先說說自己的想法吧。” 崇禎皇帝眼神堅定,朗聲道:“調整京畿衛戍的駐防,是一件相輔相成的事情,需要同時推進的事情很多。 其一,依據裁撤京衛的成熟經驗,逐步取締宣府鎮、順天府、永平府三地,所轄的一眾衛所。 其二,山海關防線,從原薊密永三協防區,真正意義上獨立出來,以獨鎮的形式進行固守。 其三,明確宣府鎮、密云鎮、薊州鎮、永平鎮的主導地位,對原薊密永三協防區,進行重新厘清,設四鎮總兵官。 其四,在萬全、開平、龍門、延慶、昌平、懷柔、順義、平谷、遵化等地,設鎮守副總兵官,按區域轉隸到四鎮總兵官麾下。 其五,所裁撤掉的一眾衛所,那幫世襲的衛所官,但凡是通過篩選的,要進西苑講武堂進修……” 關于京畿衛戍的調整和厘清,崇禎皇帝秉承的原則,就是不再搞數套體系,相互纏繞著拱衛京畿了。 他就是要徹底厘清軍隊屬性,負責駐防的駐防,負責野戰的野戰,一切變動和調整,都是圍繞著能打仗,敢打仗去推進。 只要維系住多數人的利益,就算觸碰到少數人的利益,那京畿治下就不會亂,趁著現在局勢平靜,建虜沒有再度威脅關內,盡快將這一構想明確下來,是對大明社稷有利的,關鍵還能減輕沉重負擔。 “王伴伴,將朕所擬的旨意,拿來叫諸卿看看。”崇禎皇帝在講完以后,伸手對王承恩說道。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朕所講的那些,只是粗略的章程,具體的調整部署,朕都寫了下來。”崇禎皇帝眼神堅定道:“諸卿看看有沒有需要修改的,若是有,那我們君臣就好好商榷一番,京畿衛戍的調整和厘清,是必須要做的,這一點誰都不容更改!” 第二百四十二章 京畿衛戍(2) 皇權的拱衛和加持,較大程度來自于軍權,這亦是文官群體,為何要控制住兵部,架空五軍都督府的根源。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思想,深深影響到很多文官,在文官群體的眼里,天子老實待在紫禁城,聽取他們所進諫言即可,至于其他的事情,自有朝堂來進行解決。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崇禎皇帝手里所實掌軍權,無需走兵部的流程,只需一道中旨就能調遣,那形勢就發生改變了。 三大營、九門提督府、勇衛營、四衛營、天雄軍、東江軍、天津兵…… 即便其中的多數兵馬,不是在陜西那邊,就是在遼東地帶,但圍繞京畿一帶的兵馬,同樣也是不少的。 “對了,還有一件事情。” 見諸臣接過公函,準備翻閱之際,崇禎皇帝伸手道:“朕打算增設講武堂的規模,以便于培養能打仗,敢打仗的武將。 更改西苑講武堂,為皇家軍事學院,凡進三大營任職的將校,必須進此地進修,方可實授武職。 在京增設大明陸軍講武堂,大明炮兵講武堂,在津增設大明海軍講武堂,除此之外,遼東、山西、陜西、山東四地,亦增設一座講武堂。 所需一應講武堂教員,包括籌建所需糧餉,皆由朕自行解決,無需朝堂過多分憂,行啦,你們看吧。” “!!!” 王洽、李邦華他們聽聞此言,無不是面露驚意,天子徹改大明軍隊之念,算是不容更改了。 當初西苑講武堂的設立,就叫朝中不少文官所詬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從講武堂所出去的武將,的確為大明分憂不少,更立下很多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