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雖說崇禎皇帝一再告誡自己,別那般勤政克己,想給積重難返的大明,實現真正意義的撥亂反正,還需很長的時間和周期,可現在所處境遇明顯好了很多,這難保讓他想將很多謀劃,都逐一落實下來。 和周皇后寒暄一會兒,崇禎皇帝就離開了坤寧宮,朝乾清宮那邊走去。 “皇爺,據司禮監來報,一些宗藩已抵通州。”王承恩緊隨在后,微微欠身道:“不過對臨時搭建的行營,多表露出……” “那就叫他們忍著。” 崇禎皇帝不假思索道:“朕叫他們來京城陛見,一個個心中就不清楚怎么回事?似大批宗藩入住通州,那還不知被攪成什么樣子。 告訴通州的行營太監,過分的要求一概不予理會,等所有宗藩都抵京了,朕再傳旨召見他們。” “奴婢遵旨。” 大明宗藩這件事情,必須要妥善解決,不能叫他們在就藩地,繼續為所欲為了,否則大明根脈不知被啃噬成什么樣。 “對了,過兩日,傳張之極進宮見朕。” 崇禎皇帝想了想,伸手道:“理藩院創設到現在,也該發揮他們的成效了,白白拿著俸祿和皇糧,這肯定是不行的。 另外從內廷這邊,篩選一批年老的宦官,最好是識文斷字的,朕要創設一所宗學,來好好教教宗藩和宗室子弟。” “皇爺,創設宗學一事,若是在朝傳開,只怕那些文官會說些什么吧?”王承恩想了想,面露憂色道。 “畢竟皇明對待宗藩和宗室,都是有著種種限制的,奴婢怕外朝那幫文官,會死揪著此事不放。” “這些朕都想到了。” 崇禎皇帝擺手道:“曹化淳不是從山西回來了?到時叫那些反對的,都好好看看,代藩和晉藩一脈,都干了什么。 一個個死揪著宗法禮制不丟手,怕宗藩他們待在京城,會發生什么亂子,朕開設大明宗學,就是教他們子弟規矩的。 等這件事情結束后,就傳召各地宗藩子弟,特別是那些世子和嫡子,無一例外,全都給朕召進京城來。” “奴婢領旨。” 王承恩當即應道。 想要叫大明各地宗藩分支,都能有所約束和忌憚,就必須捏住他們命門,這些進大明宗學的子弟,就是變相的質子。 當然進了大明宗學,想安于享受是不可能了,老實學各種東西吧,等到機會成熟后,這批宗學子弟,都將承襲各脈的爵位,代表著大明去移藩出去,想要禍害人的話,就去大明之外的地域去,這也算為大明開海,奠定相應的基礎。 第二百二十一章 建虜,不過如此 “五軍營和神樞營的移防換駐,包括裁撤散兵游勇,這些事情你們做的都很好。” 崇禎皇帝負手前行,對隨行的毛承祿、孔有德一行,出言贊許道:“這給國朝減去較重的負擔,此外還直接或間接推動一些謀劃的落實。 比如九門提督府的定編事宜。 比如軍機處所掌裁撤京衛事。 所以在你們的心里,都是始終繃緊一根弦,在京營中當差領軍,凡事要多做少說,你們的一言一行,會有很多人盯著。” “臣等謹遵上諭!” 毛承祿、孔有德他們當即應道。 對天子的這份關切,毛承祿他們皆能清楚的感受到,這和先前在東江鎮麾下,那是完全不同的。 這也使得毛承祿他們明白,先前所經歷的種種歧視和不公,天子是不知情的,更別提暗中授意一說。 士為知己者死。 從東江軍調離到京城為將,毛承祿他們心底所生戒備,隨著時間的推移,早就銷聲匿跡了。 現在他們所想的,就是做好份內事,不辜負天子的這種厚望和期許。 “都說說吧,對之后京營的發展,有什么想法?” 崇禎皇帝停下腳步,轉身看向毛承祿他們,正色道:“現在不管是流賊平叛,還是建虜平叛,局勢雖說比先前穩定些。 但是這些猖獗的叛逆勢力,一日不徹底鎮壓鏟除,那大明社稷的安定,就一日不會消停下來。 京營的主要職責,雖是拱衛京畿的安定,但在朕眼里看來,該出去征戰,那就要出去征戰。” “陛下英明。” 毛承祿神情嚴肅,昂首行禮道:“對于五軍營今后的發展,臣心里的確有些想法,陛下能否恩準,允許五軍營多恢復些騎兵建制? 鑒于大明當前叛亂的整體趨勢,想要在戰場上占據主導優勢,除了發展火器部隊,增強火炮威力外,更應注重騎軍的建設和發展。 僅從三大營這一層面考慮,神機營傾向于火器突殺,神樞營傾向于守陣迎敵,那五軍營的定位,應傾向于騎軍混編。 這樣一來的話,若是某地叛的亂需要鎮壓,可從三大營抽調相應兵馬,混編組成聯合軍隊,協同作戰下,能叫戰力發揮到極致。” 崇禎皇帝聽聞此言,點點頭表示認可,其實此事就算毛承祿不講,他也準備重新定義三大營的側重點。 在這個時代的戰場拼殺,可不是單兵種作戰,騎兵,長槍兵,盾兵,車營兵,弓弩手,火槍手,火炮手等等,那細分的是很明確的。 當初御駕親征時,跟進犯的建虜八旗打過,叫崇禎皇帝心里比誰都清楚,統籌發展大明新軍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