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免禮吧。” 伏案忙碌的崇禎皇帝,開口說道:“災民潮一事,王伴伴在傳口諭的時候,向兩位卿家言明了吧?” 孫傳庭、孫祖壽相視一眼,后作揖道:“言明了。” “陛下,災民潮一事,必須要從快著手解決。” 孫傳庭緊接著又道:“若是拖延的時間過長,一旦災民匯聚的規模,超過五十萬眾,那就算朝廷想要解決,那都沒辦法解決。 臣以為當選派賑災欽差,趕赴真定、保定兩府,分批遴選逃難的災民,尋找合適的地域,進行諸批的安置。 與此同時,內帑當盡快籌措糧食,廣布粥場,安撫這幫逃難的災民,并設法叫這些災民能定下來。” 相比較于王洽、韓爌他們,除考慮賑災事外,還兼顧到朝堂變化,孫傳庭的想法就極為純粹。 就專注于賑災事。 不管先前天子在朝堂上,做出怎樣的決斷,叫多少朝臣產生不滿和情緒,那都沒有眼下的賑災事重要。 “伯雅所言,正是朕所想。” 崇禎皇帝擱下御筆,抬頭看向孫傳庭說道:“先前王卿和韓卿,所講的那些,有些叫朕失望了。 朕已命他們維穩朝堂,此次賑災事,由朕欽點大臣,全權負責,而軍機處和內閣所要做的,就是維穩朝堂。 誰若是敢在賑災期間,抨擊朝政,擾亂秩序,不管涉及到誰,一律免職,永不錄用!” 攘外必先安內。 想要妥善解決好安置災民事,那此時朝中的官員,就不能集體唱反調,不然別說是賑災了,能穩住北直隸局勢,都不好說。 “朕思前想后,覺得此次的賑災事,不能再像以往朝廷賑災那般。” 崇禎皇帝站起身來,拿起龍案上的公函,朝孫傳庭他們走來,“畢竟所謂三十萬災民潮,這只是山西地方粗略所算。 或許有四十萬,或許有更多,這些都是無法考證的。 為確保此次賑災事,能妥善解決好,朕決意特設賑災前指,總攬山陜籍災民,落實安置北直隸事。” 不管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要樹立中心,謀變也好,整軍也好,亦或者賑災,都必須明確領導班底。 若是連上通下達的隊伍班底,都沒辦法構建起來,那還做什么事情?還不如趁早擺爛算了。 “伯雅,這賑災欽差非你莫屬。” 崇禎皇帝繼續說道:“賑災前指隸屬于軍機處,分留京前指,外派前指兩部分,一應職權由卿執掌。 考慮到這次賑災的復雜性。 留京前指,由伯雅坐鎮負責,從順天府衙及兩個京縣,抽調一應官吏,統籌調配此次賑災事。 朕會派黃卿(黃立極),協助卿負責好賑災事。 外派前指,由孫卿統忠勇軍、西苑講武堂等組成,在真定、保定兩府,設立一應的駐兵營地。 另朕會從神機營這邊,抽調部分銳士,暫歸外派前指負責。 除此之外,大內行廠亦會譴派人手,到留京前指這邊,確保整體分流安置事,力保將這次賑災事,能妥善解決好。 這兩封公函,皆有著詳細的賑災細則,兩位卿家抓緊看一看,若沒有其他的事宜,即刻著辦此事。” 辦法總比困難多。 在崇禎皇帝的眼里,既然災民潮已然形成,那再怎樣焦頭爛額的顧忌,都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既然是這樣的話,不如調動一切能調動的人手和資源,力爭這次賑災事,能得到妥善的解決。 凡是在這次賑災事,表現突出的,崇禎皇帝事后定然會委以重任,尤其是專司賑災的隊伍建設,那更會給予相應的政治待遇。 “嘩~” “嘩~” 此時的東暖閣內,響起道道清脆聲,孫傳庭也好,孫祖壽也罷,都在聚精會神的看著手里的公函。 然里面的諸多賑災細則,乃至防疫手段,都是聞所未聞的事情。 比如分流疏導。 比如編組監督。 比如按勞分配等等。 先前大明對待賑災,是被動的,是廣設粥場,維穩災民情緒,不叫民亂發生,不出現疫病即可。 等到災情過去了,哪里來的災民,就回哪里去,但是所耗費的錢糧,往往都是極大的存在。 但是此次崇禎皇帝所謀劃的賑災,卻是積極地出擊。 用糧食調動著災民,除了前七日,免費領取果腹的食物,之后的日子里,必須要服從安排,付出勞力,以換取全家果腹的糧食。 從各個賑災所轄機構的創設,再到監察制度的明確,包括錢糧單獨設立等等,崇禎皇帝要通過這次積極賑災,來改變大明的賑災理念。 這種新穎的方式,叫孫傳庭也好,孫祖壽也罷,都頗有幾分眼前一亮的感覺。 第一百零一章 國丈啊,朕賜予你個機緣 真定、保定一帶出現災民潮,天子乾綱獨斷,任性的要專斷災民事,且臨設賑災前指,以順天府尹孫傳庭為賑災欽差,留京主持賑災事。 且委派九門提督孫祖壽,率部分忠勇軍、西苑講武堂、神機營右掖、左哨,緊急趕赴真定、保定,這在朝堂引起不少的議論,然多數的朝臣,都選擇沉默。 對待在朝的文官群體,包括那些東林黨人,都很想看一看,一旦這次賑災事,不能妥善解決,那將會給京畿造成怎樣的影響和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