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4章
臉色頓時有點白的李老爺,一馬當先,急急往山下跑去:“快走快走,別忘了把內存卡收好。” 這邊廂一群人分工明確。端著scar突擊步槍的特種士兵,迅速護著大佬先行走人。其余大佬帶來的人,分出幾個將崇禎抬上了折疊擔架,還有兩個人左右架起王承恩,大家一股腦下山了。 煤山腳下,負責警戒的騎兵望見人下來,急忙解開拴住的馬韁。很快,李大嘴這些人上馬,皇帝和王承恩也被塞進了單獨的一輛四輪馬車。 騎兵隊長緊接著一聲唿哨,馬隊便排出一個箭頭型,護著中間的大佬和馬車,向宮外沖去。 就在馬車將將啟動那一剎,跌跌撞撞不知從哪里鉆出了渾身煤灰的卜大醒:“賊子休走!皇上,臣來護駕……!” 扒住車轅的卜大醒,趕上了去天津的末班車。 目送馬隊遠去,北京站劉隊長,和幾個一身補丁的手下,終于長吁一口氣:“爺爺奶奶祖宗們終于都送走了,也不知皇上那里能不能掙一份人情。” “都散了吧,把武器藏好,按照四號預案潛伏。” “是。” …… 實際上,怕死的李大嘴多慮了,眼下的境況遠沒有那么危險。 李自成部是從城西進門的。巨大的京城,即便是外城,也要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一一占領。進城的部隊還要順便滅火:李闖王如今不是流寇了,要經營天下了。 而李大嘴是往東邊去的,這一路上能跑的人現在都跑光了,反而沒什么事。 一柱香功夫,李大嘴團隊繞行至東便門,大搖大擺出了京城。沿途打家劫舍的亂兵和混混看到轟隆隆的馬隊過來,紛紛星散,后者連槍都沒有機會開。 當天入夜時分,李大嘴至廊坊。 到了廊坊,所有人先松了口氣:天津方面派出的兩個騎兵連,正在這里接應。 騎兵連帶有足夠的替換馬匹。這時候也不可能在廊坊留宿,所有人只好咬牙趕路。 就在這個混亂的夜晚,大地上有許許多多人家徹夜無眠。更有某勢力麾下的城市,沿著電報的蔓延,陸續開始了躁動。 漫長的一夜,終將過去。當趕路的人望見天邊魚肚白時,華夏大地上,也同時孕育出兩個剛剛分娩的新生政權。 一六三六年十月二十二日。 晨時,大順皇帝李自成,穿著連夜趕制出來的龍袍,緩緩坐在了皇極殿內的龍椅上,開始接受百官朝賀。 同一時間,位于上海港的行在,禮官對著麥克風,念出了曹川稱帝的第一道詔書。 行在內,大燕皇帝曹川一身龍袍,端坐于上。行在門前至港區大道長長的水泥路面,跪滿了密密麻麻的官紳、士民乃至軍人。 與此同時,所有曹氏控制區內的城市,無論北方寒冷的東江諸島,還是極具工業風的廣州新區,抑或是南洋熱風下的立錐堡,各地政府連夜組織起來的萬民叩拜活動,在這一刻統一開始。 曹川登基當天,共發了三道詔書。 第一道登基詔書,先是將崇禎自盡一事公告天下。其后詔書言明,盡管崇禎被救,但自他上吊那一刻起,大明國祚就此斷絕。 而國不可一日無君。值此神州板蕩之際,有燕人曹川上承天命,下孚萬民眾望,在臣民擁護下,得以自立為帝。 詔書明示,曹川稱帝后,立國號為“大燕”,改元“天華”。定始皇歷(大燕歷)為國家公歷,劃江北特區為首都。以五等爵分封群臣。 詔書明示,大燕國政體為君主立憲制。首任宰相為保守黨黨魁、天下兵馬大元帥夏先澤。 詔書上還明示了大燕國旗、國徽、國歌等一系列早已準備好的內容。 …… 第二道詔書,其主要內容,是針對大燕國尚未有效行使管理權的前大明地區所下的。 詔書中首要強調的,是各地原大明官府,在接收人員尚未到位前,必須維持好境內社會穩定,所有官庫倉儲賬籍,也要封存扎賬,以待核查。 其次:自登基日起,之前官府和大明戶部的賦稅,一筆勾銷。 接下來的內容,更是晴天霹靂。天華帝曹川對天明誓:凡大燕國旗下官民人等,自即日起,終身免除農稅。若有違誓,國滅族戚。 當天的最后一道詔書,是針對前朝的。 詔書首先表明,大明朝之所以外憂內患,最終得以悲慘收官,主要原因在于傳統封建王朝的自然腐爛。即便沒有小冰河時期的各種災害,朱明最終還是會倒在日益尖銳的階級矛盾之下,無非是拖延一些時間罷了。 而朱明做為得國極正的漢人王朝,其“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剛烈,是漢人風骨之所在。大燕皇帝對此極為推崇,認為這種精神應該繼承下去。 對明王朝蓋棺定論后,詔書中寫明了對朱家皇脈的處理決定。 其一:即日起,朱明皇室分封在各地的王公,一律貶為庶民。其官宅田地,除少量浮財外,全部收歸為國有。與此同時,朱明皇室堪稱規模浩大的各級吃皇糧的子孫,也同時貶為庶民。 不過,貶為庶民的同時,朱明子孫自即日起,就可以和普通人一樣,做商人,考公,不受身份限制。 其二,關于崇禎。 鑒于皇帝在位時并未失德,兼承上啟下之緣故。天華帝決定優待前朝君王。遂封崇禎為樂壽公,食邑萬戶,行明正朔,以天子之禮郊祭,上書不稱臣,許遍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