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
依舊穿著坐蟒袍的曹川曹皇帝,笑呵呵拍了韓小波的肩膀:“你先走,我后面就去江南坐鎮,免得那幫士紳瞎跳騰。” 一旁眼中帶著鼓勵神色的夏首輔,最后不放心,還是又叮囑了韓小波幾句:“你這一去擺席,大概要招待兩三桌客人……鬼知道一共有幾桌。所以你一定要多加小心,及時和后方保持聯絡。” “是,一定注意!” 一刻鐘后,隨著一聲長長的汽笛,由三十余艘大小船只組成的北伐艦隊,出航了。 這個時間點,距離清兵正式叩關的八月十五,還有整整五天。 五天時間,船隊肯定趕不到遙遠的天津,即便中繼站上海都趕不到。 所幸現在是夏季,北上是順風。再加上沿海航道熟悉,蒸汽船隊沿途都有大港可以補給煤水。所以這一路,北伐船隊保持了六節以上的航速。 最終,出發后的第八天,北伐船隊順利趕到了上海港外海。 原本以為要一路奔赴天津的符有地,不曾想,只在上海港休息了一天。 十九日這天,符有地和部分獄政同僚又經歷了一次大規模換乘:由兩艘戰列艦、四艘高速巡洋艦,外加十余艘運輸船組成的長江艦隊,搭載著數量為兩千的開拓軍和大量軍糧,正式闖入了長江。 長江艦隊的目的地很明確:武漢三鎮。 對于致力于迅速平息明末亂世的穿越眾來說,原本歷史上,張獻忠這種流竄湖廣、江西,最終入蜀一路搞大屠殺的行為,是必須要阻止的。 眼下就是最好的機會:現在才是1636年,張獻忠之流還在甘陜和官軍打拉鋸戰。只要大燕國及時派遣部隊進駐武漢三鎮,就能卡住所有流寇南下湖廣、西竄入蜀的道路,將彼輩限制在陜洛等地。 這次的初航只是探路。一俟航道打通,部隊在武漢站穩腳跟,后續還會有更多的人員、火炮和糧食被調集過去。 出航后的長江艦隊,殺氣騰騰。眼下這個節骨眼,除了沒有公開舉旗造反,曹大帥麾下的部隊已經不再有任何顧忌。艦隊就是奔著打通長江航道去的,兩艘戰列艦已經做好了炮轟鎮江要塞的準備。 不過,對于糜爛已久的明國水師來說,這一場仗大概率是打不起來的……南京城里的各路大佬,想必也是明白局勢懂道理的聰明人,大約不會讓那些破爛江防部隊往戰列艦的炮口上撞。 八月十九日,長江艦隊出航。 一天后的八月二十日,規模更大,增加了五千陸軍的北伐艦隊,再次從上海港啟航。目標:天津大沽口。 這一刻,北方長城最重要的天險喜峰口,已經被清軍攻占四天。 …… 有關于萬里長城上的諸多關隘,在歷史各時期的側重點,肯定是有所不同的。在明末這個時間段,喜峰口,毫無疑問就是明清戰略交鋒的網紅熱點了。 從導航地圖上看過去,后金的戰略選擇,一目了然。 首先,位于盛京(沈陽)的滿蒙大軍想要南下,最近也最平坦舒服的道路,無疑是沿海的遼西走廊。 可遼西走廊不是那么好走的。這條道不但盤踞著關寧軍主力,還修建了一系列連鎖堡壘+城池,可謂是步步泥濘。 歷史上,終明一代,雖說屢屢圍繞此地獲得戰術性勝利,但后金政權始終無法打穿遼西走廊……直到那一天,吳三桂親自下令放開山海關,與滿蒙大軍一起,擊敗了李自成主力。 既然地圖最右邊的遼西走廊走不了,那么想要入關搶劫,后金只能退而求其次,將行軍路線往左邊捎捎,鉆丘陵了。 燕山以北的丘陵地帶,東邊是遼西走廊,西邊是蒙古大沙漠。除非想要穿越大漠去山西轉一圈,否則的話,出沈陽,走丘陵,最終穿過喜峰口,就是后金到達明代京畿的最佳路線了。 這一條路線,是后金多次入關的主干線路。和后世g101的線路有重合:平泉-朝陽-阜新-沈陽。 后金兵馬對于這條路線,是走熟了的。沿途大多是河谷地帶,好走。最關鍵的是,沿途還有凌河、青龍河可提供大軍飲水。 路的終點,就是高海拔的喜峰口天險。 雖說喜峰口附近還有其他關隘,但只有喜峰口這里能快速通過大股兵馬。所以每次入關,后金兵鋒所指,一定有喜峰口在內。 喜峰口的重要性,不光在入關初期,其實越到后期越來越重要。 這么說吧,來的時候,輕裝入關的清軍,可以選擇不同路線,心情好繞一圈大沙漠都行。 但是一旦入關劫掠結束,攜帶著巨量財貨和被擄掠人口的清軍,就變成了一條臃腫的大蛇。 這個時候,大蛇就必須從喜峰口一帶出關,走最短的道路,避開大沙漠和關寧軍,回到盛京。 綜上,喜峰口失陷,就是戰役發令槍響。 這一次,同樣不例外。 8月16日,崇禎皇帝收到建虜叩關消息的第二天,喜峰口告破。多達數萬的建虜前軍、中軍,從喜峰口魚貫而入。 此次入關,崇德皇帝皇太極和歷史上一樣,并沒有親征。 替代皇太極指揮十二萬滿蒙大軍的,是正白旗主,努爾哈赤第十二子,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 與此同時,多羅饒余貝勒阿巴泰(正藍旗)、超品公額駙揚古利(正黃旗)二人,與阿濟格一同,組成了入關三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