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能進稀罕樓的,自然是稀罕人。 今天,在官邸二樓的大會議室里,再一次坐滿了人。穿越勢力高層,包括已經搬遷到廣州的各部門頭腦悉數到場。 這里面來得最齊全的,是軍方人士。加急坐快船趕回來的沙正明,這會都已經穩穩當當坐在外圈長桌后邊抽煙了。 主持會議的自然是官邸主人,帝國首輔,夏先澤夏中堂。 而今天會議的主題,則是討論應對正在進行中的,發生于遙遠北方酷寒之地的,歷史上決定了明國和后金命運的大戰:大凌河之戰。 參會者到齊后,首先一項自然是戰役簡介。下一刻,胖乎乎,一身白色海軍將官服的王曉輝站起身,走到墻邊拉開絨布,拿起教鞭,對著墻壁上的大幅東北地圖講解起來。 大凌河古稱渝水。 大凌河及其下游的小凌河,貫穿了遼西走廊中部,是古代溝通東北與中原的交通樞紐。齊國北伐山戎、曹魏征討烏桓、前燕入主中原、北齊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麗,均以大凌河谷為行軍主道。 明末的東北局勢,除了孤懸敵后的旅順之外,后金已然占據了包括沈陽在內的大部分遼東地盤。 這樣一來,頂在遼西走廊頭部的明廣寧衛(錦州),就面臨著巨大的軍事壓力。而大凌河堡,就在后世的錦州以東,凌海這個縣級市轄區內。 打開地圖一眼就能到,凌海市的位置在狹長的遼西走廊頂端。通過此地后,就是廣袤的遼東大地,所以背靠錦州的大凌河堡,無疑是封鎖遼西走廊的咽喉要地。 早在天啟年間,連續遭遇慘敗的明國朝野,發現野戰不是后金軍對手后,便開始嘗試調整國家戰略,打算揚長避短,利用“筑堡戰術”一步步壓縮后金的生存空間,在關外鎖死建奴。 雖說無奈,但這個戰略是當時明國唯一的選擇。沒辦法,野戰打不過,明軍又缺乏機動性和戰斗意志,那么可以發揮防守和規模優勢的烏龜流,就是唯一正確選擇了。 在這之前,前任遼東巡撫高第,考慮到補給線太遠,感覺扛不住后金壓力,于是下令放棄大凌河錦州一線的明軍設施,將軍民內遷。 這之后,朝野經過一番和后金的戰略拉鋸,筑堡派漸漸又占據了上風。天啟年間,時任遼東巡撫的袁崇煥,在寧錦之戰后便下令關寧軍前出,試圖再次恢復被后金軍拆毀掉的大小凌河二城。 原因很簡單:大凌河堡太過重要,無論優勢劣勢,不得不爭。 明軍若要固遼,就必修大凌河城,而后金要想攻明,也必拆此城。所以早在袁崇煥督遼時代,明金雙方對大小凌河二城的爭奪就非常激烈。 然而事情不是那么簡單的。 后金攻打寧錦,屬于遠離后方作戰,其戰斗力和后勤補給能力都受到了限制。這也是寧錦之戰,后金軍隊最終從錦州一線撤退的原因所在。 而在大凌河一帶作戰,后金部隊的后勤補給路線大大縮短,戰斗力相應增強。 與之相對的是,明國的烏龜流到了大凌河堡一線,就已經修到了臨界點,邊際效應縮減。雙方在這一帶交戰,誰也不沾光。考慮到后金軍的野戰優勢,明國方面甚至是吃虧的。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明軍前后兩度搶修大凌河堡,最終都是無功而返,大凌河堡一再被后金拆毀……既然是咽喉要地,那么對于敵我雙方來講,同樣都是高度關注之所在。后金是不會允許能對自家產生巨大威脅的大凌河堡被修建起來的。 時間繼續不停移動,到了1631年8月這個時間點,位于大凌河畔的大凌河堡,又再一次成為了明金兩國前線交鋒的勝負手。 這事還得從去歲的后金大軍入關說起。 歷史上后金初次入關,可以說是獲得了巨大成功。這之后,遭受了巨大損失的明國,隨后組織了反擊。 如何反擊?還是在關外搶修大凌河堡。 原本歷史上,后金軍退出關外后不久,崇禎帝便再次委任年屆古稀的老臣孫承宗督師關外軍務,按既定方針,派遣盤踞在錦州的關寧軍主力第三次搶筑大凌河堡。 面對明軍的重筑,皇太極當然不能坐視。隨后,皇太極征調包括蒙古兵在內的5萬大軍,于1631年8月24日從沈陽出發,分兵兩路,直撲正在搶修中的大凌河堡。 由于大凌河距離沈陽路程較短,所以短短7天時間過后,后金兩路大軍便于9月1日匯合在了大凌河堡門前。 剛剛從明國搶了一票,后勤充足的后金軍,這次一改往日強攻態度,對倉促搶修的大凌河堡進行了長期圍困。 這之后,皇太極采取圍點打援戰術,先后消滅了4波次,數量總記10萬以上的明軍增援部隊。 而主持搶修大凌河堡的祖大壽部,則被活生生圍困了三個月。最終,在吃光了城內2萬軍民后,榮獲“食人魔”稱號的祖大壽,于11月21日帶著殘部1萬人出城投降。 10天后的1631年12月1日,大凌河戰役結束。 …… 當王曉輝放下手中教鞭后,坐在大會議室的穿越者們也紛紛轉過身,正襟危坐,回到了開會時應有的姿態。 下一刻,坐在長桌端頭的夏先澤說話了:“聽完,那就都說說吧,暢所欲言。今天已經是8月份了,有關于東北大凌河的局面,咱們這邊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