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很快,土著們就呼朋喚友,冒著雨水,帶著同鄉和親眷來支援國家建設了。 相比外來者,土著更加適應本地的雨季和地形,所以他們擔負了幾乎所有的非技術性工作……譬如清理外圍植被,并給工地帶回足夠的建筑材料。 所謂的建筑材料,主要是一些木桿和寬大的植物葉片。這兩種東西都是為了貫徹鄭洋洋之前的指示:挖溝,搭棚子用的。 之前鄭洋洋在地圖上畫的那個圓,其實是個正方形。原因很簡單:比起奇形怪狀的棱堡和圓形城堡來,正方形建筑建造工時最省,成本最低,事后規劃擴建最方便。 有了優點,自然就有缺點:正方形城池會給攻城者留出寬大的攻擊面,防御能力低。 然而軍隊對正方形是有信心的。迄今為止,穿越軍隊完成的都是更加需要資源和技術含量的攻城行動,至少在大明境內,艱苦守城的情況還沒有出現過。 以此推斷,只需要少量兵力就可以防守的據點,對于技術優勢的一方加成是非常高的。安南軍隊或許能在野戰中給我方造成壓力,但是守城戰,軍方對此是不屑一顧的,哪怕在雨季也同樣是這個心態。 即便安南正規軍的戰斗力不低這已經成為了共識,但是擁有速射炮和后膛槍的城池無人能攻下來這一點,同樣是軍方共識。 于是在經過綜合考量后,下龍灣的海岸上,出現了壕溝。 壕溝是承平行狀態的兩條線。 內圍的壕溝四方形,不但深而且寬,這是為城墻準備的地基。而作為外圍防護的壕溝就淺多了,這里只需要砌一堵矮墻,也不用整齊的四方形,面對內陸方向修一修就可以了。 接下來就是搭草棚。 在連綿的雨季想要用磚頭和水泥砌墻,防水工作是一定要做好的。壕溝上方的防雨草棚搭好后,下一步施工者才可以平整地基,調配水泥,砌墻。 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在壕溝側面挖出一些排水溝用來隨時排出地下水。 毫無疑問,當前這種環境在堆砌出來的磚墻,牢固程度肯定達不到北方標準,畢竟水泥要雨季過后才能緩慢凝固。不過對于穿越者來說這都是小問題:在雨棚遮蓋下,火器發火率大增,足以將來敵消滅在沖鋒路上……如果真有大部隊來沖鋒的話。 以上這些工作牽扯了工程人員最多的力量。另外一處用工重點則是碼頭,那里正在修建一條深入海灣的石碼頭……連石塊都是從海上運來的,荒僻的安南海岸根本找不到石料加工企業。 …… 就在開拓者于安南海岸拼命和時間賽跑的同時,一艘臺江港出發的大型客船,停在了廣州新區官碼頭。 從船上下來的,是一支來自北方的團隊。 之前在5月底的時候,朝廷收到了來自南方的奏折。其中除了匯報澳門戰事因果之外,還附上了一沓地契——據說是澳門城破后弗朗機商人“樂輸”給官府的。 樂輸這種把戲,朝堂上是個人都門清。然而當時大家的關注點都不在這里:南方送來的戰利品和地契才是重頭戲。沒有人不喜歡發戰爭財,只不過大明君臣打仗從來都是賠錢,沒享受過這種滋味而已。 這之后圍繞著戰利品,君臣之間還發生了一輪攻防戰。當然,年輕的皇帝最終不出意料/妥妥又被文臣們打敗,被奪去了大部分戰利品。 而今天在新區碼頭下船的,正是朝廷派來接收地契田莊的團隊。 接收團是由不同身份的幾路人馬拼盤而成。其中最主要的有兩人:戶部主事馬敏和內府庫副使太監杜尚寶。 馬敏和杜尚寶這兩人,一個代表戶部,一個代表內宮,標準的接收大員。 而接收團的其余人等,則是各路大佬派來看風向的。 早在滿清初次入關,曹總兵赴京勤王之后,京城大佬對在南方置業的興趣就一日高漲過一日了。 起初的時候,人們是抱著試探的態度,派家奴去夷州買了些傳說中的大田搞試水。 這之后,拋開豐厚的產業回報且不說,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在高層人士這里被慢慢改變了:瘴癘。 是的,自古斃人無數,古人避之不及的“瘴癘之地”這個現象,在夷州,甚至擴大到所有的曹氏領地,都不存在了。 現如今隨著時間的推移,遠在北方的大明精英階層已經確鑿無疑地認證了這一點。盡管各種稀奇古怪的傳說都有,但是事實是無法改變的:夷州那等地方,眼下得瘴癘(瘧疾)和各種熱病的人是少之又少。 這個現象無疑給曹某人增添了一道耀眼的神秘主義光環。 這樣一來,“在南方置業”這個簡單的投資行為,就變得復雜了起來:既然瘴癘可破,那么“緩急不便之時”,族人是不是可以去那四季如春之地“開枝散葉”“靜養生息”呢? 有了這個念頭后,今年以來,從大明各地便陸續有那官宦之家的人物前來南方各地置業了,包括夷州在內的田地價格居然引來了一撥小小的上升。要知道,截止今天,臺南平原的開發程度還遠遠達不到后世那樣呢,可出售的田地理論上還有很多很多,這一撥可把赤坎區政府的嘴都笑歪了。 而這一次朝廷因為忠勇伯獻上的地契組建官方接收團隊,那更是一次去南方考察絕佳的好機會了。原因嘛,京城忠勇伯府的折子房已經放出話來,說是安南那嘎達的瘴癘業已除盡,安南人也熱情好客,曹總兵也在當地收了不少地契,就等大伙去投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