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看到白老爺關注腳下,他身旁的肖參謀微微一笑科普道:“按照規定,為了防蟲防潮,臨時戰地醫院的地下都是先鋪一層石灰,然后再鋪上牛毛氈。此物輕便不說,還有隔水防蟲的功用,是在厚紙兩面覆了一層夷州出產的瀝青。” “嚯,如此說來,此物倒也可以上屋頂嘍?” 白老爺不愧是做雜貨生意的,一聽牛毛氈輕便能防水,當即聯想到了其他地方。 肖參謀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白老爺高明!臺灣那邊多雨潮濕,此物的用處,正經便是在屋頂!” 白老爺聞言滿臉笑意,嘴上說著肖參謀謬贊,然而他心下已經決定,回頭先進一批牛毛氈擺在自家鋪子里賣一賣再說…… 就在白老爺給自家找飯轍的當口,其余的老爺們卻已經在這頂大帳篷里轉悠起來。 由于還沒有正式“接客”,所以帳篷里眼下只有兩個穿著綠色長袍,戴著棉布口罩的男護士在整理器械和設備。亮晶晶的器械老爺們也看不懂,唯獨能看懂的,大約就是地上擺放的兩張移動式手術床了。 然而有句話說得好:無巧不成書。 就在老爺們有點無聊地時候,節目來了:一群民工抬著一個渾身血跡的工友從大路上跑了過來,老遠就大聲嚷嚷起來:“郎中郎中救命啊!有人被索條打啦!” 這一吵吵,原本顯得安靜的戰地醫院頓時猶如開水鍋一般沸騰起來,進入了工作模式。 很快,幾個聽到喊聲的男護士就從各自的帳篷里沖了出來,然后七手八腳將傷者抬上了床車,推進了帳篷。 看到戰地醫院居然順利接納了一個窮苦民工,參觀團的老爺們這下紛紛來了精神。身為積極分子,大伙之前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夷州神醫開膛破肚的能耐,今天看這陣勢,弄不好就能親眼見一見了? 下一刻,門簾打開,赤坎醫院院長董強,帶著一群男女學生走進了帳篷。 第548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二) 掀簾子進門的董神醫仿佛自帶消毒光環,帳篷里原本看熱鬧的明人瞬間鴉雀無聲,一時間場上只剩下傷者痛苦的嘶吼聲。 古代雖說信息流通速度慢,但那是科技原因造成的。事實上古人對于朝堂中各種人事變化的敏感度一點也不比后世低。 以明清兩朝公開在書店售賣的《縉紳錄》《鼎甲冊》等等書錄來說,這本質上就是實時更新的官員名冊。尤其是出自兩京書坊的縉紳錄,發布時間幾乎和吏部同步,堪稱動態實時線下更新,飛一般的速度。 這里面還有個趣聞:當時紙張昂貴,所以書店售賣的縉紳錄有時候就會出現“補丁”。就是說當只有少數官員調整位置的時候,書坊為了節省成本,就直接將幾個新名字在原書上涂抹挖補一番后當新書賣……顧客紛紛表示理解,情緒穩定。 而在穿越者這個位面,當以曹氏為代表的強橫勢力,強勢插入南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廣州城后,之前遠在夷州的迷霧便一夜間散去。 土著明人,至少是土著精英們,在意識到當下廣東局面,并且近距離接觸到穿越者后,這些傳奇般崛起的人物來歷名號,很快就被有心人收集總結了出來。 雖說不能給表面上沒有功名的穿越者安一個縉紳的名頭,但是這并不影響土著出版和縉紳錄等同的“英雄譜”。與此同時,根據穿越者在早期發布的一些有關自家來歷的簡陋解釋,一份公認的,由土著自發腦補齊全的大明版演義故事也開始在市井間流行起來。 故事的模板當然脫離不了明人喜歡的話本評書這種模式。大概內容就是:當初曹總兵還是曹海商的時候,早有大志。于是在某年某日,便有三百六十一位好漢(上應周天星斗數目)相約在南洋海島聚義。時人以曹川雄才大略義薄云天,便公推曹哥哥為首,坐了這頭把交椅云云…… 收集穿越者的資料是必然會出現的社會現象。 無論名義如何,事實就是,人數稀少的穿越者掌握了巨大的財富和力量。這就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重視,換句話說,社會有了需求。 時至今日,除了一部分遠在臺灣,平時默默無聞的技術宅之外,其余大部分需要和明人打交道,尤其是陸續來到廣州的穿越者,很多都已經被明人所熟知。 所以在白舉人這些已經上了船的友好人士眼中,負責治病救人的董強并不是什么陌生人……好歹也是神醫安道全那個級別的好漢,人物標配的打油詩也是混到一首的。 不說那明人式打油詩,就是白舉人他們現在家里有人生病,那也是第一時間去新區醫院“求藥”的,所以今天當董強董院長進了帳篷后,場面頓時就安靜了下來。 …… 進門后掃了一眼帳篷內,看到這么多人,董強不由得微微皺了眉。不過作為一手組建閩粵醫療系統的高級穿越眾,他現在早已是用上位者的目光來看待問題了。所以除了皺眉外,董院長只是簡單問了兩句傷情,然后將送人的工友都趕了出去。至于白舉人他們,就當沒看到了。 清理掉“閑雜人等”后,董大佬一揮手,接下來就是醫學生們的工作了。只見年輕的學生們“呼啦”一下就圍了上去,七手八腳擺弄起了傷者。 要說這個年代的醫學生還是蠻幸福的。他們不用像后世的同行一樣,幾年醫學院后去醫院實習,連個縫肚皮的活都撈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