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好家伙,政令下達你患病,政令落實你痊愈,養病期間還得把安撫民眾的功勞攬在自己身上,你怎么不讓天子再下一份罪己詔,把黑鍋給背牢實了咧。 對此,高澄表示:別催,已經再寫了,等我回去就給元善見蓋印。 高澄病情痊愈以后,又在隴右各州轉了一圈,期間,甚至通過吐谷渾汗的使者,與吐谷渾汗在兩國邊境上約見了一面。 雙方重申睦鄰友好的雙邊關系,吐谷渾汗夸呂表示,吐谷渾將始終堅持一個大魏原則,堅決不承認蜀地的元寶炬流亡政府。 元寶炬名義上向南梁稱臣,但自己關起門來,還是元魏天子的做派,以宇文泰為丞相,執掌軍政大權。 高澄也與夸呂互相通報各自國家國情,就大魏與吐谷渾的邊境貿易達成一致,將于邊境開展官方貿易,以絲綢、茶葉等商品換取吐谷渾所培育的青海驄。 兩人也就共同關注的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談完了公事,私事也沒落下,吐谷渾汗夸呂希望將準備送往洛陽,與元善見成婚的族妹嫁于齊王。 齊王以臣子不能奪天子之妻而婉拒,吐谷渾汗大發雷霆,眼見原本友好的雙邊關系埋上陰霾,齊王為了隴右百姓的安寧,為了兩國之間的和平,不得已只能答應下來。 當然,這段齊王納妾的解釋出自時任廣州刺史的張師齊所留下的書稿,只是一家之言,考慮到他當時身處關東,并未親臨現場,史家對這一記載,多是抱懷疑態度。 但毫無疑問,這一次大魏齊王與吐谷渾汗的友好會談,確確實實維系了兩國邊境較長一段時間的和平。 直到據高齊方面稱,有3名吐谷渾士兵襲擊本方哨所,高齊使者要求10萬大軍入境搜查肇事者,這一合理要求卻遭到吐谷渾汗無禮且野蠻的拒絕,雙方邊境才重燃戰火。 當然,這都是高氏建國以后的事情,反正肯定是吐谷渾先開邊釁,絕對不是小高王背盟。 高澄與吐谷渾汗夸呂在議定了親事以后,兩人焚香社壇,殺白馬為盟,結為兄弟,至于白馬,肯定是夸呂出的,高澄這次與夸呂會談,就沒帶一匹白馬。 盟誓之后,兩人依依惜別,高澄騎著吐谷渾汗贈予的青海驄,吐谷渾汗也穿著高澄為他披上的華美衣裳,背向而行。 高澄經關隴地區返回洛陽的過程中,沿途遇見不少遷徙而來的三河民眾,每每聽見百姓哭訴背井離鄉之苦,高澄也會隨之動容,他很真誠的向眾人致歉,是自己為了與吐谷渾汗會盟,促成隴右的和平局面,才離開了洛陽,讓天子有了獨斷專行。 等到自己聽說這一消息時,卻又病倒了,當然,事情已經過去了,說再多也沒用,高澄向遷民們承諾,今后一定會約束天子。 遷民們其實要的就是高澄這樣一個態度,畢竟壞事都是天子干的,齊王一心為大家謀福祉,好人不該讓人拿槍指著。 齊王車駕繼續東行,而給婁昭、王思政分權的人事任命,已經送到了吏部尚書崔暹面前。 高澄在關隴各州增設都尉一職,統管該州州郡兵,而屬于王思政與婁昭的直屬部隊,僅各自一萬鮮卑兵。 當然,這件事高澄在雍州與秦州時就分別與婁昭、王思政解釋過,在戰時,兩人還是該地區臨時的最高軍事長官,各州都尉都需聽從調令。 只不過是在和平時候,不能干涉其余各州軍事。 婁昭、王思政兩人沒有謀亂的心思,自然也不會反對。 吏部尚書崔暹很高效依據高澄送回的這批都尉名單,做出官職調整。 高澄自然不可能讓一線大將跑去關隴地區帶一州的州郡兵,這不是埋汰人么。 許多立場堅定、可靠的親信都中層軍官,被火線提拔,如薛虎兒的妹婿懷朔人張末,以及沃野匈奴人劉延壽等,紛紛留在關隴各州,等待朝廷的任職公文。 而高澄截胡元善見本要迎娶的吐谷渾汗族妹一事,也傳至洛陽,當然,也有許多人為高澄解釋這是被吐谷渾汗逼迫,據說當時吐谷渾汗當時揚言,齊王若不肯,他便年年侵擾隴右之地,高澄納娶完全是出于公心。 其中以廣州刺史張師齊鼓吹這一說法最為起勁。 好在天子仁善,沒有追究齊王過錯,當然,齊王也是為了隴右安寧,本身也沒什么過錯,絕不是見色起意。 元善見下詔,封夸呂族妹為容華公主,并準備等她與高澄回了洛陽,再為兩人賜婚。 殊不知,小高王在途中就已經飽餐美色。 而原本應該引人注目的州試,卻在百萬戶西遷這一大背景下,少有人關注。 至于王阿井的兒子王公允不出意料的落榜了,畢竟他年紀太小,當初也是壓線過的縣試。 第三百五十二章 齊王返洛 三河五萬水師招募工作早已宣告完成,厙狄干與前來接替定州刺史一職的高歸彥完成了交接,又一次領著一家老小返洛,就任水師大都督,而遴選的五萬三河水師,也紛紛扶老攜幼,有組織的去往司州安居。 作為這一次府試的落榜生,王公允也算是學籍跟著戶口調動,由鄴縣縣學,轉移到了新安縣縣學就讀。 新的戰船暫時只停留在找到了充足木料的階段,日常cao訓全憑北魏時期留下的老古董。 老舊戰船肯定是有的,否則慕容紹宗與劉豐也無法在攻潁川時,乘樓船觀望,落得一個不通水性,投水而死;一個善泅,可還沒等爬上岸,卻遇見岸邊守著的西魏兵,被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