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而他這番作為卻并不是報復雙目俱毀之仇,祖珽掌權后,與陸令萱反目,試圖將其排擠出朝堂,用意不得而知,到底是一件好事。 而被貶后,任職地方官,也是盡職盡責。 正如高澄所想,祖珽這人利欲熏心,卻偏偏才華橫溢,膽略出眾,關鍵就看是誰來使用。 這一點,高澄不乏信心,除非自己年老昏聵,否則無論如何祖珽也作不了妖。 天色微亮,鐘聲被敲響,目睹著考院外一名名考生挨個接受細致的檢查,依次入場。 高澄回身對張師齊笑道: “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 張師齊聞言雙目一亮,趕緊掏出平素記錄高澄言行的小冊子,研磨書寫。 第二百六十二章 用人 考生有序入場,隨著大門合閉,考院外只剩了送考的家眷久久沒有離開。 而高澄早就悄無聲息地離開了茶樓,他手頭不止科舉一件大事。 哪怕是對南巡期間留京人員政務處理的審核,都足以讓人焦頭爛額。 離開洛陽兩個半月,將政務全盤托付,回來之后總不能不管不問,到頭來還是要高澄與一眾幕僚共同檢驗其中是否存在錯漏。 不過高澄心急火燎趕回中書省,倒并非是為了這件事,而是關于河南合并為十一州之事。 洛陽周邊各州刺史基本都已經回信,表態支持中央對地方行政區劃的重新調整。 畢竟,各州刺史中,得利者如侯景等人自不必說,失意之人也另有安置,文官往洛陽任朝官,武官轉任駐京大將,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利益受損的是那些被合并州的州主薄、司馬等府吏,但因科舉出現大量吏職空缺,也能有容身之地。 只不過不一定盡如人意而已。 高澄昨日就令中書舍人之一的王暉代為行文,上疏天子,請精簡河南之地所設州數。 雖然高澄一人身兼三省主官,執掌起草、審核、執行的大權,但真關系到國家大計,總還是要拿來議一議。 哪怕沒什么意義,可該有的姿態卻還是做足了。 奏疏當即被送至元善見的御案前,而今天既是京試的日子,也是開朝議的時候。 自從高皇后墮胎,高澄深切感受到了元善見對自己的忌憚,他再未出入宮城。 明光殿的朝議多是任由高隆之發揮,當高澄回到中書省的時候,朝議也有了結果: 天子下詔,改河南各地為十一州。 高澄原本規劃是十二州,但高歡將三荊統一因此只剩十一州。 朝議的結果并不令人意外,關東各州如今都是高家的人,他們內部對權利重新調整分配,誰又會為了這種事跳出來反對,當靶子。 得到元善見的旨意,高澄再找了一名中書舍人起草,自己審閱后依次加蓋中書監、侍中、尚書令三枚官印。 原本要在三省走一遍流程,如今全在中書省給處理完畢,當即頒行全國,這就叫效率。 只不過這種效率顯得權勢過重而已。 考生們在考院奮筆疾書,題目不出預料,正是高澄問策于改革,眾人就此各抒己見,有人言簡意賅,總結精要,也有人洋洋灑灑,以作雄文,但都隨著黃昏前的一聲鐘響,魚貫而出。 “贍兒……” 崔娘望見了侄子崔贍,呼喚一聲正要詢問他考得如何,卻又閉了嘴。 侄兒這段時間寢食難安,已經盡力了,如今總算考完這場考試,又何必再去追問惹他煩心。 但崔贍卻朝崔娘笑道: “阿姑,準備迎接阿爺回府吧。” 下一刻,崔娘笑靨如花。 有自信的并不只是崔贍一人,無論王晞還是祖珽,他們都對自己的策論成竹在胸。 而相對應的,刑獄科考生宋欽道卻惴惴不安。 倒不是他考砸了,而是宋欽道深知高澄這個堂妹夫對自己的期許。 可策論一道,確實看重言之有物,切實可行,然而文采也是加分項,這偏偏又是他的弱項。 真要文采斐然,也不會是文法吏出身,宋家再怎么大不如前,祖父宋弁也是孝文帝遺詔的輔政六大臣,吏部尚書,執掌人事大權。 而高澄不愿提點到底該從哪一方面建言獻策,也讓宋欽道沒有自信,能否在刑名科中脫穎。 當日宋欽道與族兄宋游道一同拜謁高澄,如今宋游道官拜尚書左丞,掌劾查風紀,大肆搜捕貪腐,人贈外號宋閻王。 如果說高澄在徐州能止小兒夜啼,那么宋游道就能讓犯事官員嚎哭。 對比宋游道的風光,宋欽道卻只能埋首案牘,準備這勞什子科舉。 這么一比較,宋欽道心里多多少少會生出一些想法,他不敢對高澄有怨言,卻與宋游道疏遠了許多。 其實高澄對于宋欽道的安排,更希望他能成為除經典科外的四科表率,只要他的策論不算太拉跨,怎么也會排進刑名科前十,加以重用。 與宋欽道的后人無關,盛唐名相姚崇宋璟中的宋璟就是宋欽道的五世孫,但相隔一百多年,誰還知道那人會不會存在。 不單說宋璟,高澄的老情敵封隆之之孫,四姓家奴封德彝能不能出生他都沒把握。 畢竟原本去年應該出生的十弟、十一弟都沒有了蹤影,更何況是二十九年后才出生的封德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