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就如同高澄早就做了規定,高季式一旦飲酒,便不準參與議事。 宇文泰很快拋出了第二個問題: “高澄真的去了晉陽?” 趙貴試探問道: “丞相之意,是高澄故作假消息,迷惑我等,其實已在恒農?” 宇文泰肯定道: “沒錯!高澄必在恒農!” “這……” 眾人聞言大為不解。 宇文泰自信的解釋道: “高澄先命王思政為恒農郡守,隨后關中大旱,高澄又命獨孤永業領四千人馳援恒農,其用意,就是擔心我等趁機東出,劫掠恒農之糧。 “如今恒農大肆屯糧,他卻視而不見,不僅不增兵防御,反而要領軍北上與高歡匯合。 “事出反常,必有蹊蹺。 “我斷定!高澄絕對沒有去晉陽,他就在恒農設伏,等待我軍東出。” 潼關救援給了宇文泰太深的印象。 高澄用四千騎兵,南北包抄宇文泰六千騎兵,做出要將他拖在原地,配合山后的伏兵一舉圍殲的假象。 硬生生把宇文泰嚇跑。 事后得知高澄麾下一共才五千騎,都是長途奔襲的疲憊之士,宇文泰時常扼腕嘆息。 但是在不清楚真假的情況下,無論做多少次選擇,宇文泰還是會領軍突圍。 因為他已經實現了潼關之戰的戰略意圖:以擊敗關東軍隊的勝利,震懾關西人心。 宇文泰不可能再去冒險,細究山后究竟是不是真有伏兵,一旦遲疑,真被拖住了,一場大勝很容易轉化成大敗,甚至有被圍殲的風險。 此戰之后,更多的細節被宇文泰知曉,諸如高澄數次勸說竇泰不能輕敵,不能叩關。 這也進一步加深了宇文泰對高澄的忌憚。 高家父子都有智謀,年老的高歡已經被傲慢情緒所左右,高澄卻還保持了一份清醒,他才是自己的心腹大患。 世事就是如此難以預料,歷史上宇文泰認定高歡驕狂,完全有可能在恒農的安排上出現重大紕漏,從而出兵襲取恒農。 而如今,宇文泰不認為高歡、高澄兩父子同時犯下這種錯誤,尤其是高澄對自己襲取恒農早有戒備的基礎上。 經宇文泰一番分析,眾人也回過味來。 趙貴不甘道: “恒農之糧近在眼前,卻不能取……唉!” 重重一聲嘆息,叩擊在眾人心上,引發共鳴。 宇文泰卻笑道: “誰說我不取恒農。” 宇文深最先反應過來: “丞相是想用一支軍隊為誘餌,誘騙高澄追擊,再以伏兵襲之?” 宇文泰拍案而起: “不錯!高澄一敗,恒農必入我手!” 眾人聞言紛紛稱是。 當宇文泰準備領軍東出的時候,從西方傳來消息,南梁下了血本從蜀地調了一批糧食北上。 軍糧危機暫時解除,眾人都以為宇文泰要罷兵的時候,宇文泰卻執意東出。 對于宇文泰來說,若能趁機除去高澄這個心腹大患,遠比恒農之糧更為重要。 高歡的繼承人,如此能力,才十六歲呀! 高澄要是知道宇文泰心中所想,絕對要指著對方鼻子,臭罵他忘恩負義。 南梁為什么給糧食,難道你宇文泰心里沒有一點數嗎? 還不是看他小高王的面子,要不是有他的存在,高貴的蕭菩薩又怎么會低頭看一眼人間,為了扶西抗東,拼上老本。 當然,高澄注定是不知道這些事情的,他還跟竇泰在山里吃灰。 偶爾會回想起身處洛陽的嬌妻美妾,在此之余,也會想到當日見到的李昌儀。 關于李昌儀的非議有許多,最主要的是爭寵,高慎常與一名叫顯公的和尚夜宿,李昌儀從中挑撥,唆使高慎殺了顯公和尚。 以及告密,楊愔等人圖謀要殺高演、高湛,卻與同謀者高歸彥交惡,致使高演、高湛得知他們的密謀。 李祖娥又將此事告訴自己的同族李昌儀,李昌儀惶恐之下向婁昭君告密。 爭寵這事沒得洗,但告密確實值得說道,至少在高澄看來,李昌儀沒有被感情左右,而是理智地選擇存身之道,并不是一件錯事。 兵權都在婁昭君與高氏兄弟手中,謀事本就艱難,還非要大聲密謀,哪有成事的道理。 何況,高澄確實對李昌儀抱有好感,并非是相貌,而是她能夠恪守婦道。 歷史上的高澄為了給崔暹出氣,調戲李昌儀。 以高澄滔天的權勢、俊美的相貌,別的婦人早就半推半就與他私通,給高慎戴一頂綠油油的帽子。 但李昌儀卻選擇將此事告訴丈夫,沒有被高澄的相貌、權勢所誘惑。 小高王領軍在外,也不忘在妻妾身邊安插眼線的性格。 又怎么不喜愛李昌儀這種行為。 至于爭寵好妒,那不過是小事罷了,在自己老糊涂之前,出不了大問題。 而等到自己都老糊涂了,李昌儀哪還有姿色爭寵邀媚。 更何況,吃下李昌儀,也不是為了自己,更多的還是出于公心。 高慎就是休了崔暹的meimei,再娶李昌儀,導致兩家結仇。 崔暹是自己倚重的文臣,高慎的兩個弟弟高敖曹、高季式又是自己信任的武將,為了下屬不生間隙,他才不得不出面為高慎代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