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楊忠這趟回鄉之旅,也更多的被稱作陳慶之北伐。 也算是歷史開的一個小玩笑,隋太祖居然是陳慶之北伐的參與者。 元顥兵敗,楊忠投身爾朱氏,幾經周折,成為獨孤如愿的部將。 二十七歲的楊忠反復斟酌,這才開口道: “如今賀六渾占據關東,掌握朝廷,賀拔公坐鎮關西,積聚實力,二者必有一戰,明公以為,賀六渾能否容下我等?” 話一出口,對于高歡、賀拔岳的稱呼將兩個武川人的立場表露無疑。 “斛斯椿若滅,我等必將成為賀六渾籠中困獸!” 獨孤如愿恨聲道。 他很清楚自己的政治成分,作為賀拔岳、宇文泰的發小,又參與斬殺衛可孤,在高歡眼里,那就是鐵打的賀拔岳黨羽。 之所以遲遲沒有處置自己,只不過是忙于收降山東各地,以及徹底消滅爾朱氏勢力,無暇南顧而已。 如今關東基本平定,斛斯椿襲占荊州,難保高歡不會在攻滅斛斯椿后,順道將自己帶去晉陽看管,從此性命cao于人手。 楊忠竭力勸說道: “既如此,明公何必猶疑,兵貴神速,當趁消息尚未傳揚之際,與斛斯椿分兵攻占南荊、東荊,憑借三荊之地,向西與賀拔公聯絡,向南與蕭梁交好,以此抗衡賀六渾,才是明智之舉?!?/br> 獨孤如愿聞言大悅,當即再次接見斛斯椿使者,言說愿與斛斯椿分兵襲占南荊、東荊,從此三荊互保,共抗高歡。 斛斯椿得到使者回稟,并沒有懷疑獨孤如愿合作的誠意,正是看重了他武川背景,與賀拔岳的發小關系,這才選擇和他合作。 堂堂獨孤郎又怎會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 利益一致的兩人甚至不需要盟誓,斛斯椿依樣畫葫蘆,誰也不會想到堂堂侍中,高歡倒爾朱氏第一功臣斛斯椿居然會叛亂,輕易襲占東荊州。 斛斯椿自任荊州刺史兼東荊州刺史,招兵買馬的同時,遣使向蕭梁請降。 向南梁稱臣這種事,斛斯椿并沒有心理障礙,爾朱榮死后,便一度依附于汝南王元悅,準備隨他投奔南梁。 只不過后來聽說爾朱兆攻下洛陽,這才重歸爾朱氏懷抱。 而三荊互保的另一股力量,獨孤如愿雖然歷經了些曲折,但也終究在楊忠等部將用命之下,攻占南荊州,保有荊州防城大都督、南鄉郡守的同時,自任南荊州刺史。 同樣在招兵買馬之余,一方面派人入關西聯絡賀拔岳,另一方面則派遣楊忠為使者,以圖據地投靠蕭梁。 楊忠在南梁住了五年,廣有人脈,自是出使的不二人選。 蕭梁在名義上平白得了元魏三荊之地,就連蕭菩薩也是動了凡心,匆忙命陳慶之移鎮江陵,以作接應。 斛斯椿、獨孤如愿的三荊互保正鬧得熱火朝天之際,遠在晉陽的高歡卻始終沒有南下。 君主整日吃齋念佛,北魏數次內亂,都只是以小股兵力北上刮獎,這樣的勢力,又有什么威脅。 對于高歡來說,他的大敵自始至終只有關西賀拔岳。 賀拔岳在關西積攢勢力,已經引起了他的注意,河西費也頭人的降服,也讓高歡如鯁在喉。 敲打費也頭人已經迫在眉睫,甚至先于阻隔在晉陽與關西之間的劉蠡升勢力。 高歡將注意力放在新近歸附賀拔岳的費也頭人紇豆陵伊利身上。 高歡、爾朱兆這對好兄弟聯手擊潰紇豆陵步藩后,紇豆陵伊利成為紇豆陵部落新的首領。 出于這種故交,紇豆陵伊利選擇依附賀拔岳,倒也能夠理解。 高歡認為,三荊之地有侯景與高敖曹足矣,他甚至去信告誡高澄,做好名義上的統帥,不要胡亂指揮。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 將時間撥回高澄接到高歡來信的第二天。 太昌二年,二月初三。 高澄出洛陽北門送行,與陳元康執手道別,各自淚眼婆娑。 陳元康自是天生淚腺發達,而高澄這三年來更是苦心打磨演技。 甚至連一旁的高乾,也為兩人主仆情深而傷感。 高乾因丁憂被元亶準許免去侍中頭銜,以司空一職閑置。 于是高歡將高乾一同調往晉陽聽用。 實際上,高敖曹歸入高澄麾下,才是更深層次的原因。 小高王猜疑心重,真高王又怎么會放任高氏兄弟在洛陽團聚。 送走了高乾、陳元康,高澄收拾心情回到尚書省。 在做出決定,將參與叛亂的宗王家奴們發往礦區勞動改造之后,高澄又迎來了新任侍中司馬子如。 以及自己的好兄弟,司馬消難。 與司馬消難的感情自不必多說,畢竟是為了自己,被司馬子如吊起來打的冤種兄弟。 可朝野輿論對于司馬子如并不友好,他們將高澄、李元忠、高隆之、司馬子如這四位侍中,合稱洛陽四貴。 高澄對此一笑置之。 可李元忠、高隆之、司馬子如三人卻不敢與高澄并列,昔日洛陽二貴尚且不寧,終究是元亶身死的結局,更何況四貴輔政。 也不知是誰為三人解了難題,一個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特務機構四處散布童謠: “洛陽四貴,高澄最貴;京都群賢,子惠最賢……” 讓四人之間的尊卑,從此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