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1章
徐州那邊的遇刺經歷,反而成了他現在身上有力的保護色,使得當地地方官,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都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從事了。 農民失地極其嚴重。 這些被兼并的土地,并不是拿來種糧食的,而是被用來種桑樹,然后養蠶,織錦。 所以,江南地區缺糧是很嚴重的。 糧價比起兩湖地區要高出足足一倍有余。 即便比起貴州路這樣山多田少的地方都還要貴。 城市貧民收入極低。 每日辛苦勞作,所得只不過勉強糊口而已。 一旦有個天災人禍,立馬天就會塌。 相當一部分人,家無余糧。 今天掙,今天吃,明天掙不著了,明天就得挨餓。 這絕不是一個穩定的社會該有的景象。 官兒很多。 吏員更多。 有品級的官員,朝廷是撥發俸祿的,而且俸祿是相當的優厚。 而那些普通的吏員,朝廷卻是不給錢的,他們的錢,都要當地官府自己掙。 這就沒有一個憑則了。 所以,這里的吏員們也很富。 而且,有的人比官員還要富。 官員還講究一個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兒,而吏員,卻都是本鄉本土。 江南的官員們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出了名的不管事兒。 只要該交的賦稅交齊了,他們便整日價地優哉游域,游山玩水,呼朋喚友,即便整日價的詩詞歌賦也不會有人苛責,反而贊一句是真名士自風流。 甚至有人自稱無為而治,方是治民最高境界。 當真是無為而治嗎? 只不過是吏員把持地方罷了。 他們需可共瞞的,只不過是上官而已。 當然,富的人是真富。 看過了那些私人的園林,享用了本地官員殷勤的招待,吃了最好的食物,最好的美酒,蕭誠笑咪咪地起身回程。 整個巡視的過程之中,他沒有斥責罷免過一個官員,對那些誠惶誠恐的吏員,更是和顏悅色,對于那些官員們呈上來的戶藉、黃冊等,也都是隨手翻一翻便罷了。 全部過程,都是人畜無害的模樣。 看起來,這只不過是一個虎王在巡視他的領地,重要的是顯示權威而并不是想要整點什么事出來。 隨著蕭誠的離去,整個江南地區,也全都松了一口氣。 只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離開這里的蕭誠,心里卻是憋了一大口氣,不徹底整治,談什么富國強兵,談什么北伐收復國土? 一直這樣下去的話,只怕自己將來要被自家小妹打出屎來! 對于北方遼國的政改,蕭誠可是一點兒也不敢放松警惕。 知秋院的主要精力,便放在北方。 與自己小心翼翼地四方拉攏,想要做點事情還必須有一個長時間的鋪墊不一樣的是,三娘子蕭旖在遼地卻是大刀闊斧。 那是真正的一言堂。 她說咋辦,就咋辦。 想要和她瓣手腕的,只有一個下場。 死。 這是她的地位決定的,也是遼國長久以來強者為尊的傳統所決定的。 占據了整個河北路,擄掠了東京城,然后又將北方地區完全變成自己附庸的遼國,正在彌補自己以前最大的短板。 從東京,一次性地擄掠了數十萬人,而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工匠。 這兩年來,從河北等地方,還在不停地向著中京輸送匠人。 與許多人覺得這些人是去了地獄不同,蕭誠卻清楚地知道,這些人在中京受到的待遇,只怕比他們在宋國還要好上許多。 蕭旖力排眾議,給了這些匠人國人的待遇。 而國人,過去是只給契丹人的。 在遼國,真正倒霉的,是那些被擄掠而去的商人、官員以及他們的家屬。 如果他們不能及時表現出來他們對遼國的作用的話。 所以,很多的讀書人,在極短的時間內便轉換了自己的立場,成為了蕭旑最忠誠的擁護者,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人的命運。 蕭旑在基層,大量地使用了這樣的人,而這些人也成為了她政改的雄厚的基礎。 遼國原本的部落特性,正在飛快地消失,而中央集權的特性越來越明顯。 皮室軍,屬珊軍,宮分軍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整編,擴張,而原本的頭下軍、部落軍、包括漢人世家的私軍,正在一個接著一個的消失。 蕭誠知道,當軍隊的整改完全結束,蕭旑自覺能完全控制住軍隊之后,大量的遼軍就會南下了。 按照蕭旑現在的速度,如果沒有什么其它的意外的話,五年,她就能達到目標。 如果自己在這個時間內,沒有徹底整合南方的話,到時候可就麻煩了。 蕭誠一點兒也不看好現在江南的許多人的節cao,真到了遼軍兵臨城下的時候,他們不會比當年東京城的那些人的表現好上多少。 可自己是無法學蕭旑那一套舉著板刀來改革的。 那只會讓情況更糟。 現在,只能是妥協。 當然,是有限度的妥協,自己退一步,對方必須退上五步甚至更多。 否則,自己煞費苦心地策劃了這么一場大局面是為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