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多**文,那便能推進理論研究的進步,多做項目,就能為國家解決問題,這都是大好事啊! 蘇嬌楊沒想到,教育部緊跟著她的saocao作就來了個跟風附議! 教育部發通知說,暫時沿用數學理論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員考核標準,并將這套標準應用到所有高等院校的教師考評中去,順勢將停了許多年的教授、副教授等評選標準也拿了出來,除此之外,教育部還借用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這一稱號,將院士的評選標準也拎了出來,用以授予那些在科學技術與工程技術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研究員,乃是終身榮譽。 這條政策一出,整個學術界都震了好幾震。 搞學術研究的人,誰不要點臉面?哪怕自個兒平時就是躲懶偷閑不干事的,但有幾個人知道? 現在各大高校、各大研究所都開始大張旗鼓地統計所有科研人員的成果,用以劃分研究員的等級,這些人哪里還能坐得住? 不說其它,很多年紀大一點的老教授們都是那十年荒蕪之前就拿到的職稱,十年荒蕪把人的心氣兒都給磨沒了,有幾個人還能靜下心來去搞科研?多數人都是教教書混日子,熬到退休年齡就麻利離開。 可現在這個一搞,老教授們眼看著小年輕們噌噌噌地爬了上去,最差的也是和自個兒差不多的等級,心里能沒想法? 有想法也得憋著。 要論文沒論文,要項目沒項目,好意思有想法? 這套標準一經頒布,蘇嬌楊直接就從沒有職稱的蘇主任變成了有職稱傍身的蘇教授,她的研究成果那叫一個豐碩,直接沖到了特級研究員的水平,國重里的研究員私下都說,等年末開評院士的時候,蘇嬌楊能夠穩占一席地位。 國防科大的領導下心里都挺高興的,國防科大能出這么一個人才,當初開出的條件真沒白開! 如果蘇嬌楊只是自己厲害,那也就算了,關鍵是蘇嬌楊帶的團隊也厲害。當初蘇嬌楊同陳澤之校長拍桌子鬧了一場,雖說將數學理論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從國防科大給獨立出去了,但國重那邊的研究員都在國防科大有掛職,平時有什么項目要做,有什么論文要發表,國防科大都會掛個名,算是藕斷絲連。 蘇嬌楊帶的團隊個個都是做項目的能手,手頭的項目從來沒停過,論文也是一篇接著一篇往外冒國防科大的領導讓人統計了一下,如果將國重的研究員都算到國防科大體制中來,國防科大的師資力量絕對能排的上國內第一。 三級及以上的研究員就有四十多個別的高校哪有這么能耐? 當過國防科大開出這個調價這簡直就是丟出一塊rou出去,很多高校還覺得不值得,有不少高校的領導說國防科大小家子氣,沒見過人才,得了蘇嬌楊就仿佛得了稀世珍寶一樣,結果沒過幾年就慘遭打臉,蘇嬌楊用自己的能耐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也證明了國防科大沒有看錯人。 當初國防科大只挖了北河省一個狀元回來,清大京大倒是挖了不少高考狀元,可把那些高考狀元摞到一塊兒,也不一定能夠比得過蘇嬌楊,起碼沒聽說哪個高校又冒出一個諾貝爾獎得主,更別提蘇嬌楊還是諾貝爾雙獎得主了! 有人說,國防科大當初大方,舍得了孩子,便真的套了一匹狼回來,現在看看,這哪是套了一匹狼啊,這是直接套了個狼群。 隨著這條政策的推進,沉寂多年的全國各大高校展開了新一輪的實力比拼。 說是拼實力,其實還是拼人才。 國防科大對學生的要求向來嚴格,甚至還有幾近貼面無情的愛學學不學滾當做校訓,學生整體質量是很高的,再加上自從復學以來,有蘇嬌楊的帶頭作用,國防科大上上下下,甭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挺看重研究成果以及論文,所以從國防科大招到的那些學生都挺不錯。 這些從國防科大畢業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后,沒費多少力氣就成為了單位骨干,那些去了高校工作的學生更是成為少有幾個能發表國際論文的研究員。 國防科大畢業的學生都這樣了,那些老師能差? 有些學校就動起了腦子,蘇嬌楊從全國各地的高校里挖人,那他們也從國防科大挖點人,這不過分吧!蘇嬌楊挖的是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研究骨干,他們只是挖點兒國防科大的學生,算是稍微討一點利息。 就這樣,國防科大的學生一躍成為了被各大用人單位哄搶的香餑餑。 這年頭,國家確實包分配,但分配的工作有好有壞,有人能夠直達天聽,有人就得下基層,國家分配的工作并不全都是好的。 國防科大的學生不用等國家分配就能找到工作崗位,還是從一堆好崗位中挑最好的那個,誰會不高興?原先還有人覺得國防科大對學生的要求嚴格,不僅僅抓學風建設,還強制要求學生鍛煉身體等等,管的有點寬,如今一看畢業時的待遇,再沒人說國防科大不好了。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想想能耐如蘇嬌楊,遇到課題的緊要關頭,她都得連著熬好多個通宵去干活,他們的身體素質若是不練好的話,將來是想猝死在工作崗位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