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康熙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國庫空虛,吏治腐敗,兄弟鬩墻……其實胤禛即使是贏了,也沒討得什么好處。作為胤禛最大的敵人,胤禩自然也算了解他的。即使胤禩在雍正四年就死了,但他幾可猜到,以雍正那種性格,說不定是顧不得享受奢靡,一輩子就那樣兢兢業業累死累活了,更不定能活多少年呢……贏了嗎?其實他們都輸了。 他們這些奪嫡的九龍,都輸給了他們的皇父,一敗涂地。 胤禩知道,在康熙心里的儲君人選中,他占的分量必然是很低的。不過如果能讓康熙別無選擇,他胤禩未必就毫無機會。 半瞇著眼,胤禩靜靜地思考了一會兒,便入宮去給惠妃和良妃請安了。 太子很快就會被廢,然而大阿哥也討不了好處,前世大阿哥看太子被廢正自狂喜時,便遭康熙嚴斥,謂其“秉性躁急愚鈍,豈可立為皇太子”。結果胤禔自知無望承繼大寶后,竟向康熙推薦胤禩,言“張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貴。今欽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想到這里,胤禩真不知該哭該笑。他和惠妃的感情不錯,和大阿哥也算一黨,但隨著他漸漸長大,便和大阿哥離了心。他也沒想到當大阿哥落馬后,竟會直接擺了他一道拉他下馬,這般損人不利己的事,今世可不能重蹈覆轍。 如今胤禩也不求和大阿哥有多交好,只需和惠妃暗示彼此利益一致,不讓大阿哥拖他后腿就好了。 與大阿哥胤禔稍稍拉近了一些關系,又和九弟十弟喝了幾頓酒,眼看已將后半年了,胤禩也要開始布置先手了。 胤禩真正的敵人,自然是胤禛。這老四也著實厲害,他隱藏最深,忍功最高,自康熙四十七年后,胤禛便生出了奪位之心,而后多番籌謀,又不斷在康熙面前加分,最終得償所愿,這等心機手段,果然非常人所能及。 但此時朝中尚有太子,斗爭還未開始,兄弟之間的關系還算緩和,彼此也沒有后來那般的諸多防備——正是下手的好時機! 不錯,胤禩根本不想再拖,他深知后來胤禛組建粘桿處血滴子,暗中防衛得如鐵桶一般,根本沒可能下手——只有趁現在把胤禛解決,才能防止以后被暗中捅刀子! 怎么解決?找人去殺了他?不可能也沒必要。胤禛畢竟是堂堂皇四子,如若身死必然引起軒然大波,刺殺一事恐怕也紙里包不住火,胤禩自然不可能冒這個險。 既然不能殺……那便只有廢! 只要讓胤禛“出個意外”,留下殘疾,那便已注定了他此生和大位無緣了。 此時太子還在,胤禛又一向比較低調,即使他受了傷變成殘廢,也不會引起太大風波……胤禩眼中寒光四溢,胤禛,前世你我的深仇大恨,今世總要好好清算一番! 第11章 四、 八阿哥胤禩 康熙四十七年的后半年發生了許多大事,對之后的歷史進程影響深遠。 六月,四貝勒胤禛騎馬時遇險,被驚馬踩踏,腿傷嚴重,遂告病養傷,閉府不出。康熙深感痛心,令太醫竭力醫治。 八月,康熙出塞行圍,隨行的皇十八子胤祄病重。 九月,胤祄死。而皇太子胤礽對其弟之死,毫無友愛之情,更在受康熙斥責后嫉恨在心,膽敢窺視帝蹤。胤礽此舉令康熙大怒,于九月初四拘執太子。九月初七,康熙詔令留京的胤禩署內務府總管事。九月十六,康熙回抵京城。十八日,遣官以廢皇太子事告祭天地、宗廟、社稷,將胤礽幽禁于咸安宮… 此時朝堂天下都已掀起了驚濤駭浪,胤禩約束門人,低調行事,又早已暗示過各路黨羽,行韜光養晦之策。 九月二十八日,胤禩奉旨查原內務府總管、廢太子胤礽之奶公凌普家產后,私下回奏康熙,只說皇父英明神武,胤禩絲毫不敢居功。遞交案卷之后,胤禩便閉府不迎客,少與大臣往來,也不與九阿哥十阿哥等兄弟交往過密了。 與胤禩全然相反的是大阿哥和三阿哥,他們乍見太子被廢,當真是又驚懼又歡喜,仿佛多年來壓在頭上的那座大山被搬走了一般,紛紛忍不住出手,攪得朝堂那是一片混亂。 胤禩心知康熙此時必然也是矛盾猶豫的,康熙確實偏心胤礽這個兒子,但他又絕不能容忍胤礽在他還沒死的時候就覬覦那至高無上的皇位——胤礽已然觸及到了康熙的逆鱗,這一番真可謂是前途無亮了。 然而因廢太子而起的朝堂風波也令康熙煩惱憂心,此時已是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年歲不輕,兒子們也紛紛長大了,這樣的狀況,即便是那號稱“圣祖爺”的康熙大帝,也照樣會感受到沉重的壓力。 那么……該如何是好? 胤禩不動聲色地在棋盤上落下一子——莫不如韜光養晦,謀求時機。 “這……八貝勒這一步棋走得著實蹊蹺,此時前路光明,正當中路突進,搶占先機,怎的八貝勒反倒退守偏安,難道已失了銳意進取之志了么?” 胤禩淡淡一笑,若有所指地說道:“阿靈阿大人的一片拳拳心意,胤禩自然銘感五內。不過此時此刻,為人臣當盡忠,為人子當盡孝,不知大人是否能明白胤禩的這番心意呢?” “……” 是年十月五日,皇三子胤祉奏稱胤禔與蒙古喇嘛巴漢格隆合謀魘鎮于廢太子胤礽,致使其言行荒謬。康熙因此大怒,革去胤禔王爵,幽禁于其府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