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節
想完這些,電影正式開場,繆曜文也坐得更端正了些。 隨著電影里男聲旁白出現的,是模糊的畫面,看起來像是在很久以前的媒體資料上截下來的照片和文字。 旁白在介紹國內的單人滑歷史,用時不長,語言簡練,但是足夠讓繆曜文了解到中國在花滑單人滑項目上的不樂觀情況。 然后電影畫面逐漸清晰起來,繆曜文更加集中注意力,知道這意味著故事要正是開始了。 鏡頭有種陳舊的質感,畫面色調呈現淡淡的黃色,暗示所講述的故事發生在過去。 一間充滿九十年代氣息的房間出現在 繆曜文的眼前,大腦殼黑色電視機滿屏雪花,發出嗞嗞聲響,顯然是接觸不良,水泥地面上和茶幾上東倒西歪放著不少已經被喝空了的酒瓶,有個男人躺在沙發上呼呼大睡,還不時說著聽不清的夢中囈語。 鏡頭變焦,拉近,最終停留在了放在茶幾上的一份報紙上。 報紙用整幅版面在報道一則新聞。 大字號粗體黑字能讓繆曜文把標題看的清清楚楚。 《中國女單新希望,世青賽冠軍江遠音》 而后隨著鏡頭下移,繆曜文的視線開始能夠看到文章,鏡頭在一些部分拉得更近,因為影院屏幕足夠大,所以能讓繆曜文看清楚文章上的字。 但是因為鏡頭移動速度很快,他只能靠殘留在視網膜上的視覺記憶,來回想自己剛才看到的東西。 能記住的那些字大概是“花滑天才”、“年輕一代”、“15歲”、“天賦”、“表演型選手”…… 因為是專業報道,出現了不少關于花滑的專業術語。 繆曜文作為對花滑完全沒有了解的人,下意識地就忽略了這些詞匯,因為他看不懂這些詞究竟代表了什么。 這并非是他作為影評人不稱職,觀看一部體育題材電影時不提前做功課,他其實是故意這樣做的。 花滑在國內是個小眾項目,絕大多數國人也許只聽說過花樣滑冰這四個字而已,知道有這樣一門運動,至于更深入的了解,出于好奇心和花滑這門項目的觀賞性,也許在體育頻道看過一次花滑表演,但是絕不會再了解更多。 《刀尖上的舞蹈》必須做到讓這樣的觀眾也能看懂電影,才能有使電影取得成功的基礎。 作為提前觀影的影評人,他要用他的實際感受,告訴他的讀者,這部電影對完全不了解花滑的人來說是否足夠友好。 對需要向觀眾講述專業背景知識的題材作品來講,一般來說有兩種處理方式。 一是淡化專業色彩,專注于炫技,觀眾不需要明白這些東西,看個熱鬧就夠了。 二是潤物細無聲,像那種直接找個人物大段講述專業名詞是最蠢的做法,大量陌生信息轟炸,對觀眾十分不友好,也影響接下來對故事的代入性。 而高手呢,是在觀眾沒有注意的時候就完成了對電影背景知識的科普,既做到了解釋,也沒耽誤故事講述,還讓觀眾看的十分明白。 繆曜文要看的就是這部電影的導演選擇了哪種方式,講的怎么樣,夠不夠通俗易懂。 這時鏡頭來到報紙版面右側的配圖上,是一個看不清臉的女孩滑行在冰面上的特寫照片。 而后這個場景淡出,切換。 畫面色調斗轉,從黯淡的自然光突然變成了明亮的暖光,原本細小微弱的聲音也變成了嘈雜喧鬧的聲響。 一道纖細修長的身影出現在繆曜文眼前,鏡頭由遠拉近,由模糊到清晰。 漂亮的銜接,繆曜文在心里想到,大家都會明白剛才報紙上的人就是現在出現在鏡頭里的人。 而且…… 遲念被拍得很漂亮。 只見她穿著一件由白色漸變為綠色的裙子,裙擺被剪裁成花苞狀,短裙更顯得穿了冰鞋的腿修長無比。 她擺了個優美的姿勢,立定在冰面上。 這應該是一場比賽的開場? 繆曜文猜測到,又想不管電影質量怎么樣,運鏡倒是不錯,女性角色為主的商業片,能把主演拍得足夠好看,是個不錯的開始。 也可能是攝影師的功勞? 還有,遲念的臉確實不錯,這么近的特寫也看不出缺陷,是張適合大熒幕的臉。 音樂響起,遲念開始在冰面上滑動。 花樣滑冰極具觀賞性,雖然繆曜文一點相關知識都不懂,可他還是能被遲念的表演吸引。 而且比起繆曜文小時候在電視上看的花滑比賽,他覺得電影里的花滑節目要看起來更美,讓觀看者的心情也更激動。 遲念跳完一組光是看著就讓人覺得難度極高的連續跳躍動作,繆曜文居然也在電影氣氛的烘托之下,想跟著電影里的觀眾一樣跟著為她大力鼓掌。 繆曜文畢竟看得電影多了,意識到這一點,他飛快從電影里抽離出來。 他知道這種效果應該是電影剪輯和音效共同營造出來的,渲染力度很棒。 如果是普通觀眾,此時可能會完全沉浸在這段表演里,可繆曜文則能注意到,剛才其實鏡頭角度已經進行了數次切換。 拍攝跳躍動作時用的是水平視角和低視角,水平視角讓人能充分看清動作,體會到其中的美麗性和驚險性,而低視角則給了與冰面接觸的冰刀,起跳時飛濺的冰晶景象被慢動作特寫,還那刀與冰面碰撞所產生的清晰接觸聲,是好聽的清脆裂響。 而在跳躍結束后,則給了遲念面部一個大特寫,她臉上充滿把握的自信和動作完成的喜悅,還有那無比的青春氣息,清澈眼神讓她看起來好像真的只有十幾歲。 至于具有充足觀賞性的旋轉則采用了水平和俯視角度,也讓人大飽眼福。 這是在全方位地展現著花滑的魅力,能讓人看的津津有味。 而整個花滑段落,真正的用時不過一分半,絕對不會出現視覺疲勞,反而可能會有些不滿足,覺得沒看夠。 有點意思。 繆曜文有些開始期待接下來的故事劇情了。 能不能跟這個開場一樣好,或者比這更好呢? 第105章、影評人(續) ... 一片掌聲中,表演結束了,冰場上被扔了不少玩偶。 遲念飾演的江遠音滑向場邊,鏡頭換為了主角視角,跟隨著江遠音,繆曜文看到了她眼中的兩個人。 一男一女,看樣子都是中國人,應該是教練吧? 兩個人看面部表情,都是高興的樣子,只不過女人笑得更明顯些,面容看著也和善,而男人呢,就相對矜持些,他身材高大,長得也有幾分兇相。 女人在江遠音剛下場,就快步走上前來抱住了她,還很親昵地用手摸了摸江遠音的臉。 夸獎道:“滑得非常棒,三三連跳完成質量很高,你的成年組生涯會有個很好的開始的。” 說完,就連忙把拿在她手里的厚外套披在江遠音身上。 而男人也走了過來,面色嚴肅地簡單吩咐道:“保持住這個狀態。” 江遠音對著男人,不像對著女人,對著女人她看起來是很放松的,可對著男人,她也跟著嚴肅起來,“我知道了,齊教練。” 一個紅臉一個白臉,看江遠音的態度,也有點遠近親疏分明的意思。 然而在分數出來后,三個人卻齊齊變了臉色。 繆曜文英文不大好,沒聽清報分的英文女聲報出的具體分數是多少,但是只看電影中人物的反應,繆曜文就知道這個分數不怎么讓人滿意。 隨后則是頒獎臺畫面,三面國旗冉冉升起,卻沒有一面是那熟悉的紅色。 這是怎么回事? 開場的表演,還有熱烈的觀眾反應,還有直到打分前看起來都很滿意的三人。 這些都是在讓人接受一個信息,那就是江遠音滑得很棒。 而那段有些夢幻色彩的一分半表演也足夠有說服力。 起碼繆曜文是這么覺得的,流暢漂亮,而且也沒摔倒。 對,繆曜文對花滑失誤的唯一認識就是看摔倒沒。 可江遠音卻沒能站上領獎臺。 為什么會如此呢? 一個很自然的疑問浮現在繆曜文心中。 鏡頭自畫面明亮的頒獎臺切換為光線減弱的更衣室,江遠音沉著臉在只有她一個人的更衣室收拾衣物。 繆曜文第一時間就察覺到了打光上的變化,之前冷色調自然光再次出現了。 電影看的足夠多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注意到電影劇情和人物之外的東西。 比如打光變化,拍攝角度變換,還有一些畫面的象征性。 這是屬于電影的暗語,看起來都是電影技術形式,但是這些形式承擔著語言和表演之外的敘述任務,讓觀眾接受氣氛轉變、故事風格、提供種種心理暗示。 用傳播學的話來講,就是形式即內容。 普通觀眾不需要考慮這些,只要單純享受電影就可以了,但是作為影評人,要學會看懂導演采用各種拍攝手法的用意。 從場上和場下的打光變化,繆曜文就能有此猜測,這樣柔光和冷光的對比,就是用來凸現環境變化的,接下來的劇情自然會是負面性劇情,表現主角遇到的挑戰和麻煩。 唔,節奏不錯,花滑表演是一個升調內容,為了維持劇情平衡,立馬進行降調處理,而且拉住了觀眾的好奇心。 換下來的滑冰服被江遠音折疊好,準備收進包內 自然冷光下,繆曜文注意到了江遠音的衣著打扮,衣服給人感覺跟她不太相稱,似乎有些大了,雖然看起來足夠干凈,可是有些舊。 而用來放衣服的黑色書包,也是一看就知道是已經用了很久的樣子。 而江遠音在即將把她的滑冰服放進包中時,停下了動作。 這種衣服是叫滑冰服吧,它也許有什么固定名稱? 鏡頭拉近放大,跟隨著江遠音的視線,繆曜文注意到了這件衣服的問題。 剛剛在滑冰場上,它看起來是很美麗的,也很契合江遠音所滑曲目的風格。 剛剛的短暫表演,給繆曜文的感覺是春天來了,情竇初開的女孩子有了心上人的那種初萌的歡喜心。 而衣服正好由白色和綠色組成,花苞狀的裙擺不正是如處在含苞欲放之年的少女,這代表著充滿明媚氣息的春天。 再結合通過電影收集到的信息,這是江遠音成年組的第一場比賽,她拿了青年組冠軍? 世青賽應該是這個意思吧,繆曜文有看別的體育項目得來的一些經驗,他覺得應該能拿來用。 在青年組拿了冠軍,這對江遠音自己來說,也是她人生的春天,所以曲目和她這個人也很相配,顯得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