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節
王潤心倒不是找遲念有事,是單純來找遲念玩,在家里待著無聊,就跑來橫店探班了。 遲念坐在自己的可折疊躺椅上癱了會兒,恢復一下精力,她表演起來總是很投入,每次演完情緒爆發戲,跟做了劇烈運動差不多,一下戲就有點乏力。 休息得差不多夠了,遲念才去劇組的更衣室換衣服。 橫店對王潤心來說沒什么可看的,她如今是不愛來劇組,可年輕時候這地方來了不知多少次。 隔著十幾歲的年齡差,遲念和王潤心能有現在的交情,無非是因為她倆聊得來。 王潤心過來探班,想要的,也就是跟遲念面對面,痛痛快快地聊聊天。 回到遲念住的酒店,在酒店套房的英式小圓茶幾旁坐定,王潤心拒絕了遲念推薦的冰鎮涼茶作為聊天飲品,講她現在是老干部作風,天再熱,也不用涼的。 小韓有眼力見,自請去給王潤心尋摸合她口味的熱飲。 “潤心姐你來的正正好,今天《繁花》首播,咱倆能一起看成品。” 遲念一邊說著,一邊用遙控器把房間空調打開。 “你都演了一遍了,再看不無聊啊。” 王潤心跟圈內習慣總是背道而行,她對《繁花》已經算很上心了,肯去劇組,還給造型師提意見,如今電視劇播出,看得出沒什么興趣。 “演歸演,現場演,跟看剪輯過的,在屏幕上播出來的是兩種感覺啊,其實我最開始演戲的時候,看自己演的東西還挺尷尬的。” “我也一樣,所以定稿以后,就不想看自己寫的東西了。 年輕時候會看,因為這個,一度還挺痛苦的,因為回過頭來再看,會覺得很多地方可以寫的更好,但是沒機會了。 再成熟一點,覺得這簡直是在徒惹煩惱。 所以啊,寫的多了,就學會不在意了,也不看了。” “我不這么想,因為技巧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實踐里累積的,鑒賞能力也是這樣,可能演的時候,或者寫的時候,能力上限就是作品表現的水平,只要演出或者寫作的當下,用盡全力,那回過頭來不滿意,其實也不要緊。 過去的自己不能讓未來的自己滿意,是件好事,因為未來的自己成長了,如果滿意了,反倒是壞事,因為那意味著巔峰期過去了,是在走下坡路。所以啊,我要恭喜潤心姐,一直在進步。” “就你會說話,這話說的我愛聽。” “那我就斗膽請潤心姐跟我一起看首播嘍,咱們不看劇情,看演技嘛,這演技可跟潤心姐無關。” “遲念,你其實是在緊張吧。” 王潤心像發現了什么新鮮事物一樣,打量著遲念。 “知道潤心姐你觀察力好,別揭穿我了,我知道我入行這么久了還覺得緊張像個菜鳥。” “這有什么,用你安慰我的話說,緊張是件好事,因為表明你對成功,對取得認同和贊賞還有向往,如果不緊張,不是因為太過有把握,而是因為已經不在乎這些了,這是件壞事。” “不在乎才是種高級態度吧,看看時尚屆,拼了命的要讓自己看起來不在乎。” “在外人面前的不在乎,是種姿態,打心底里的不在乎,是因為失去了欲望,失去了人生熱度,意味創作不再能給我激情。 創作,對我來說,不重要了。 《繁花》可能是我的最后一部作品。” “啊?” “我知道你想問為什么,因為我不在乎了,因為寫完《繁花》,說盡了想說的話,寫無可寫了,其實我這幾年已經很少動筆了,總是想封筆。” “我也許能明白一點。” 聽遲念這么說,王潤心來了興致,“你明白了什么?或者說,你從《繁花》里體味到了什么?” 遲念沉吟一下,斟酌著道:“不知道對還是不對,可能觀眾看完《繁花》會覺得是出悲劇,因為結局很慘烈。 可過于強烈的悲劇感反而也體現著力量,充沛的力量和情感,這是喜劇無法達到,也無法表達的,只有悲劇能帶來震撼,悲劇明明讓人難過,可依然頑強的活在故事的世界里,就是因為它會引向崇高,引向更深處,引向人類意識與情感能到達的極限。 而我體驗到的,不是悲劇帶來的情感宣泄,是疲憊,是無望的掙扎。 古典悲劇是另一種形式的振奮,而潤心姐你寫的是現代的‘悲劇’,最大的悲哀在于,我們根本無法達至崇高,庸俗的人終將庸俗地死去,或者庸俗地活著,根本用不著像“毀滅”這樣具有力量感的詞匯,我們其實根本無法成就‘悲劇’。 這就是顧承歡和陸斯年成為主角的原因,他們倆……只是……只是徒勞。” 王潤心聽遲念艱難地說出最后的詞匯,神色難辨,她許久沒說話,搞得遲念都有些忐忑,怕自己理解錯了。 “很好,我很喜歡這次,徒勞,對,就是這個詞。” 王潤心點點頭,又道:“《繁花》就是一次徒勞的嘗試,不管它哪個方面的成功和失敗,對我來講,都是徒勞。不過,我還是希望它能成功,這樣在徒勞之外,能帶給你們一些用得著的價值。” ―――――――――――― 對董甜甜來說,不管是《蟬夏時光》還是《一吻定情》都是不太重要的小甜餅,當然,小甜點很美味,可再好吃也不能當飯吃。 董甜甜還是喜歡更有深度一點的作品,她其實一直想遲念轉去拍電影,因為從表現力和主題上來講,無疑電影會更有深度。 遲念如董甜甜所愿,真的去拍了電影,看各方流傳消息,也知道遲念對這部電影全力以赴,讓董甜甜覺得很欣慰,可遠水解不了近渴,電影上映還沒有定日子呢,不知道在猴年馬月才能看到。 反而是后拍的ag大制作電視劇《繁花將盡》要開播了。 看看主創團隊和投資規模,就知道這部劇不會是塊可以當下午茶消遣的小甜餅,而是道正餐。 人們對待小甜餅和正餐的態度是不同,對正餐的評價標準,會比小甜餅更高,更苛刻。 相應的,小甜餅也不會具有正餐能獲得的地位。 一個演員想要取得更高成就,獲得認可,具備拿的出手的作品,就必須給觀眾獻上一道足夠美味的正餐。 那些真正的演員,正是精于此道的大廚。 遲念之前出演的作品,多是小甜餅。 雖然《富江》讓她飽受贊譽,可畢竟是部網劇。 《漢武故事》是正餐,可遲念不是這部劇的主廚。 《執金吾》給她帶來了第一個扎實的表演獎項,但是《執金吾》更像是介于正餐和甜品之間的什么東西,還不夠鄭重。 《繁花將盡》才能算是她送上的第一道正餐。 因此,董甜甜有足夠的理由為偶像感到焦慮。 遲念需要面對比之前更加挑剔苛刻的眼光,人們總是追求更好,新作品要比舊作品更好。 遲念以前作品的好,讓她獲得了比別的小花旦更高的觀眾好感度,更高的收視數據,更高的洋蔥評分。 這是好處,也是負累,無形地,大家會認為遲念應該做到更好,別的小花旦從五分演技漲到七分,會被夸獎有進步的但是如果遲念表現七分的水平,則會受到批評,因為大家會覺得她退步了。 《繁花將盡》是部正劇,面對的當然是以吃大餐心態來看劇的觀眾。 當然會比《一吻定情》的觀眾群更加嚴苛。 這不是觀眾們有意的,更多是一種完全無意識的悄然變化。 舉個例子,主打戀愛招牌的偶像劇跟明確主題的都市職場劇,二者可能同時有霸道總裁元素,霸道總裁拍得好不好,失真不失真,觀眾對此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對前者,無形中就會寬容一點,畢竟是來看甜甜戀愛的,假一點,也無妨,觀眾不是傻子,只是在多年的觀劇生涯里學會了不在意。 而《繁花將盡》呢,因為是個沒有原著的原創劇本,在劇組主創透露劇本信息有限的情況下,即使是董甜甜這樣的資深粉絲,能獲得的有關《繁花將盡》的資料也是非常有限的。 只能知道這是個集豪門,職場,商戰,懸疑,家庭等多重因素于一體的現代劇。 這也是董甜甜另一重隱憂所在,她不是個樂天派,正相反,她習慣優先考慮事情可能發生的最壞結果。 ag出品,左騰導演,王潤心編劇,演員的知名度和演技都有保證。 只看這些,沒有誰會覺得《繁花將盡》會是部爛劇,不管是關心娛樂圈的八卦人士,還是靠娛樂圈賺錢的營銷號,還有對《繁花》多有了解的娛樂圈從業者,都覺得《繁花》長了幅劇王像。 在香柚臺和西紅柿臺兩臺聯播情況下,每集的最終報價是720w,浣熊為了網絡獨播權支出的購劇價格還尚未透露,但是完全想見那會是個對ag來說相當美妙的數字。 可這關董甜甜什么事兒呢? 她知道能讓公司掙錢,掙大錢,對遲念發展很有好處,會受到很多的重視。 可賣再多錢,對董甜甜來說也就是個數字,賣劇價格拿出去吹有什么意思?每年多少賣了高價的劇撲媽不認。 一旦劇不好看,就是賣出天價對粉絲也沒用,劇撲了,坑了買劇的平臺,粉絲要拿這種大合同在各大八卦平臺吹偶像的影響力,吹他/她的商業價值,不是蠢就是壞,不識相透了。 歷來在未開播之前吹“劇王”的,抗得住奶,真的登基為王的,是少數派,而剩下的大部分“劇王”,都被奶死了。 董甜甜就被奶的發慌,她也不是過度悲觀,實在是《繁花》的題材讓她不看好。 在董甜甜看來,內地電視劇市場其實還處于懵懂階段,看起來熱鬧,可遠說不上成熟。 別看這些年投資規模越來越大,服化道越來越精美,可決定一個市場成熟與否的,不可能只靠錢。 更專業的東西董甜甜說不上來,可她因為粉遲念的緣故,在粉圈摸爬滾打久了,對跟遲念前程息息相關的影視界,也是做過功課的,起碼比只把看劇當消遣的普通觀眾,要更多了解一些劇集背后的東西。 國內電視劇制作,在董甜甜看來,最大問題是,沒有形成類型化市場。 是否具有明確細致的類型區分是衡量這個圈子商業化程度,成熟化程度,產業化程度的重要指標。 國內電視劇制作當然是可以分類,但是這個分類十分粗糙。 先按時間劃分,是古裝劇和現代劇。 再按嚴肅性劃分,分成正劇和偶像劇。 現代劇擁有相對多的類別,在正劇下面有諜戰,年代戲,生活戲,職場戲…… 而偶像劇名下則五花八門,隨便按個背景,主要看感情糾葛。 乍一看,這不是挺豐富的,其實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類型化要求的是形成一種劇集傳統,而國內最有底蘊,最有傳統的劇集其實是年輕人已經不大看的主旋律正劇。 抗戰戲、諜戰戲、年代戲、家族史詩…… 這才是國內電視劇制作最成熟最菁華的部分,不僅集合了最好的導演編劇演員,能講述好的故事,有明確的故事內核,一以貫之的價值觀。 可能類型劇宣揚的價值觀如今已經顯得落伍,甚至不那么受到年輕人的認同,但是正是劇集的價值取向,它要表現的內核,決定了這類劇具有精氣神。 反觀很多熱播的偶像劇,是看不到這種東西的,只有浮于表面的熱鬧,無法品咂出任何深度。 市場確實會需要一些不謀求意義,只為打發閑暇的作品,但是如果商業上成功的作品絕大多數都沒有深度,只有無需經過思考的熱鬧,那就會是件非常不好的事情。 市場是無意識的,資金會涌動向最有可能成功項目,當作品制作者以為自己抓住了觀眾的喜好,抓住了市場的脈搏,就會為了下一次成功,動用過往的成功經驗,制作同質化嚴重的產品。 為什么大女主劇風行,因為之前作品賺到了錢,為什么大ip改編劇風行,因為之前的作品嘗到了甜頭。 整個制作市場沒有類型意識,全在跟著風向走,這無疑是非常不健康的。 風向自己就飄在空中,是沒有根基的浮云。 什么是類型意識,每個劇集類型都有劇集傳統,都有自身可以鏈接的同類劇做底蘊,有自己的觀眾群,可以賺到錢。